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殼體上部開設有用于將印刷油墨包裝桶支撐起來的V形槽,所述殼體中心位置貫穿活動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右端固定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表面貼合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上部固定設置有頂桿,頂桿穿過殼體以使頂桿上端位于殼體外側,頂桿上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夾持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的夾塊,所述夾塊表面開設有與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配合的圓弧槽;所述頂桿內部沿頂桿軸向轉動裝配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貫穿壓板且下端固定在殼體底部,所述旋轉軸表面固定設置用于自鎖旋轉軸的自鎖組件,所述壓板下表面設置用于復位壓板的復位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
[0001]本技術屬于耐腐蝕性檢測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
技術介紹
[0002]印刷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主要由樹脂、顏料、填料、助溶劑等組成。印刷油墨中含有的助溶劑等物質有腐蝕性。印刷油墨的包裝桶一般使用金屬材質制成,其內壁涂覆有耐腐蝕層。印刷油墨的包裝桶在生產時需要進行耐腐蝕檢測,以確定其耐腐蝕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0003]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耐蝕性檢測一般需要是將印刷油墨灌入印刷油墨包裝桶,觀測印刷油墨在特定時間內對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腐蝕情況。現有技術中對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耐腐蝕檢測時,一般直接將印刷油墨包裝桶置于地面或支撐面上,且沒有對其進行固定。印刷油墨包裝桶位于地面或支撐面上時,其底面與地面或支撐面之間沒有縫隙,如果在測試過程中印刷油墨腐蝕性強,滲漏出印刷油墨包裝桶,不易觀察到且不易清理,無法確定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耐腐蝕期限。此外,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耐腐蝕性檢測一般使用的印刷油墨少,不對印刷油墨包裝桶進行固定時,印刷油墨包裝桶容易傾倒,此時,用于檢測印刷油墨包裝桶的印刷油墨與印刷油墨包裝桶的接觸位置發生變化,其檢測結果不準確。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時檢測結果可能不準確或無法確定印刷油墨包裝桶的耐腐蝕期限的技術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0006]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部開設有用于將印刷油墨包裝桶支撐起來的V形槽,所述殼體中心位置貫穿活動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右端固定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表面貼合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上部固定設置有頂桿,頂桿穿過殼體以使頂桿上端位于殼體外側,頂桿上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夾持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的夾塊,所述夾塊表面開設有與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配合的圓弧槽;所述頂桿內部沿頂桿軸向轉動裝配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貫穿壓板且下端固定在殼體底部,所述旋轉軸表面固定設置用于自鎖旋轉軸的自鎖組件,所述壓板下表面設置用于復位壓板的復位組件。
[0007]進一步地,所述V形槽從右至左呈傾斜安裝,且V形槽右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印刷油墨包裝桶中印刷油墨流出的導流槽,且導流槽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印刷油墨的廢液收集盒,廢液收集盒焊接設置在殼體表面,廢液收集盒下端設置有用于印刷油墨流出的出液管,且出液管內部設置有閥門。
[0008]進一步地,所述旋轉軸左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帶動旋轉軸轉動的轉盤,所述轉盤位
于殼體外側,且轉盤上固定設置有用于帶動轉盤轉動的把手。
[0009]進一步地,所述自鎖組件包括齒輪和用于鎖定或放開齒輪旋轉的推桿組件,齒輪與旋轉軸同步旋轉,所述推桿組件包括與齒輪嚙合的齒條以及帶動齒條沿齒輪的徑向來回移動的推桿,推桿組件鎖定或放開齒輪旋轉以鎖定或放開旋轉軸旋轉。
[0010]進一步地,所述齒條沿上下方向延伸,齒條下部固定設置有滑塊,殼體內部設置有導軌,所述滑塊與導軌滑動阻尼連接以使齒條沿導軌來回滑動。
[0011]進一步地,所述復位組件包括連接在壓板下部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下端固定設置有擋板,殼體內設置有用于與擋板滑動連接的套筒,所述擋板滑動設置在套筒內部,且套筒底部與擋板下表面之間固定設置有復位彈簧。
[0012]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通過設置有殼體可以將生產出的印刷油墨包裝桶支撐,接著操作者通過自鎖組件和復位組件將裝桶定位,從而保證了印刷油墨包裝桶固定,并且向印刷油墨包裝桶內部放入印刷油墨,檢測腐蝕穿印刷油墨包裝桶的速度和時間,從而判斷出印刷油墨包裝桶抗耐腐蝕性。V形槽支撐印刷油墨包裝桶,使得印刷油墨包裝桶底面不與支撐面貼合,如果有印刷油墨滲出,容易及時發現,可提高檢測準確性。此外,固定后的印刷油墨包裝桶不容易傾倒,印刷油墨與印刷油墨包裝桶接觸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提高檢測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4]在附圖中:
[0015]圖1為實施例1中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實施例1中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的背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實施例1中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實施例1中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的套筒剖視圖。
[0019]圖中:1、殼體;2、V形槽;3、印刷油墨包裝桶;4、頂桿;5、夾塊;6、轉盤;7、把手;8、推桿;9、導流槽;10、廢液收集盒;11、出液管;12、旋轉軸;13、齒輪;14、凸輪;15、壓板;16、齒條;17、導軌;18、滑塊;19、套筒;20、復位彈簧;21、擋板;22、連接桿;23、限位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印刷油墨包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包括殼體1,殼體1上方開設有用于將印刷油墨包裝桶3支撐起來的V形槽2。殼體1中心位置貫穿活動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12,旋轉軸12右端固定連接有凸輪14,凸輪14表面貼合設置有壓板15,壓板15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頂桿4,頂桿4穿過殼體以使頂桿上端位于殼體1外側,頂桿4上端固定設置有夾塊5,夾塊5表面開設有與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配合的圓弧槽。旋轉軸12左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帶動旋轉軸轉動的轉盤6,轉盤6位于殼體1外側,旋轉軸與轉盤通過鍵
槽連接結構連接以使轉盤和旋轉軸同軸旋轉。轉盤6表面固定設置有用于帶動轉盤轉動的把手7,把手7表面進行滾花處理。把手帶動轉盤轉動,從而帶動旋轉軸轉動,旋轉軸轉動后,凸輪隨旋轉軸轉動而轉動,從而使壓板向上或向下移動,壓板帶動夾塊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對印刷油墨包裝桶夾緊或松開。頂桿4內部轉動裝配有限位桿23,限位桿23貫穿壓板15且下端焊接設置在殼體1底部。限位桿使得壓板只能沿上下方向移動且不會偏移,固定了壓板上下移動的路徑。
[0023]V形槽2呈傾斜安裝,V形槽2右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印刷油墨包裝桶中印刷油墨流出的導流槽9,導流槽9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印刷油墨的廢液收集盒10,廢液收集盒10焊接設置在殼體1表面,廢液收集盒10下端設置有用于印刷油墨流出的出液管11,且出液管11內部設置有閥門。印刷油墨包裝桶3內部倒入一定量的印刷油墨液體,在一定時間內,此時的印刷油墨包裝桶3如果泄漏,泄漏的印刷油墨通過V形槽2流入廢液收集盒10。
[0024]旋轉軸12連接有用于自鎖旋轉軸12的自鎖組件,自鎖組件包括齒輪13和和用于鎖定或放開齒輪旋轉的推桿組件,齒輪13與旋轉軸12通過鍵槽連接結構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部開設有用于將印刷油墨包裝桶支撐起來的V形槽,所述殼體中心位置貫穿活動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右端固定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表面貼合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上部固定設置有頂桿,頂桿穿過殼體以使頂桿上端位于殼體外側,頂桿上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夾持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的夾塊,所述夾塊表面開設有與V形槽上放置的印刷油墨包裝桶配合的圓弧槽;所述頂桿內部沿頂桿軸向轉動裝配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貫穿壓板且下端固定在殼體底部,所述旋轉軸表面固定設置用于自鎖旋轉軸的自鎖組件,所述壓板下表面設置用于復位壓板的復位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印刷油墨包裝桶耐腐蝕檢測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從右至左呈傾斜安裝,且V形槽右端固定設置有用于印刷油墨包裝桶中印刷油墨流出的導流槽,且導流槽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印刷油墨的廢液收集盒,廢液收集盒焊接設置在殼體表面,廢液收集盒下端設置有用于印刷油墨流出的出液管,且出液管內部設置有閥門。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丙坤,鄭紅曉,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鑫豫達印鐵制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