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針灸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內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內部滑動套接有針體,所述針體的一端套接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表面套接有軸承,所述軸承的頂部栓接有螺桿,所述管體的頂部栓接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的內部與螺桿螺紋連接,所述螺桿的頂部設置有轉動旋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轉動轉動旋鈕,使轉動旋鈕帶動螺桿進行轉動,隨后使螺桿通過軸承和連接管的配合帶動針體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便于對針體進行調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使針體在固定套管的內部進行滑動,同時使針體在限位套的內部進行滑動,從而能夠有效對出針長度進行調節。行調節。行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
[0001]本技術涉及針灸
,具體為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
技術介紹
[0002]在針灸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中,都會涉及到給病人或者受試動物設置真針灸治療組和假針灸對照組,以評估針刺的凈效應?!凹籴樉摹备拍睿河捎卺樉闹委煵僮鬟^程的特殊性,對醫生和患者施盲都不容易做到。在針灸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中,通常以假針灸的形式對患者施盲。但是如果假針灸對照組病人,在治療前意識到自己是“假針灸治療”會對治療結果產生嚴重影響。如何讓受試患者無法主觀上區分自己是真針灸的治療組還是對照的假針灸組,是直接影響治療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假針灸的主要形式包括臨近假穴針刺對照法、非病癥相關的穴位對照法、假穴淺刺法、真穴假刺法、假電極法或假電針法、假激光針法對照等,但是現有科研用假針灸針具不便對針體進行調節,同時還不能調節出針長度,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提供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內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內部滑動套接有針體,所述針體的一端套接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表面套接有軸承,所述軸承的頂部栓接有螺桿,所述管體的頂部栓接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的內部與螺桿螺紋連接。
[000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通過轉動轉動旋鈕,使轉動旋鈕帶動螺桿進行轉動,隨后使螺桿通過軸承和連接管的配合帶動針體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便于對針體進行調節;本技術通過使針體在固定套管的內部進行滑動,同時使針體在限位套的內部進行滑動,從而能夠有效對出針長度進行調節。
[0006]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螺桿的頂部設置有轉動旋鈕,所述轉動旋鈕的底部與螺桿栓接。
[000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轉動旋鈕,能夠便于轉動螺桿。
[000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管體的內部設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內部與針體滑動連接。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限位套,能夠有效配合針體進行使用。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套的兩側均栓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另一側與管體栓接。
[001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限位塊,能夠有效對限位套進行安裝。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管體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防滑套,能夠有效起到防滑作用。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術通過轉動轉動旋鈕,使轉動旋鈕帶動螺桿進行轉動,隨后使螺桿通過軸承和連接管的配合帶動針體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便于對針體進行調節;
[0016]本技術通過使針體在固定套管的內部進行滑動,同時使針體在限位套的內部進行滑動,從而能夠有效對出針長度進行調節。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結構正視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結構剖視圖;
[0019]圖3為本技術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中:1、管體;2、固定套管;3、針體;4、連接管;5、軸承;6、螺桿;7、螺紋套;8、轉動旋鈕;9、限位套;10、限位塊;11、防滑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實施例1:
[0023]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包括管體1,管體1的內部套接有固定套管2,固定套管2的內部滑動套接有針體3,針體3的一端套接有連接管4,連接管4的表面套接有軸承5,使用者可以轉動轉動旋鈕8,使轉動旋鈕8帶動螺桿6進行轉動,隨后使螺桿6通過軸承5和連接管4的配合帶動針體3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便于對針體3進行調節。
[0024]請參閱圖1所示,螺桿6的頂部設置有轉動旋鈕8,轉動旋鈕8的底部與螺桿6栓接,通過設置轉動旋鈕8,能夠便于轉動螺桿6。
[0025]請參閱圖1所示,管體1的內部設置有限位套9,限位套9的內部與針體3滑動連接,通過設置限位套9,能夠有效配合針體3進行使用。
[0026]使用過程簡述:使用者可以轉動轉動旋鈕8,使轉動旋鈕8帶動螺桿6進行轉動,隨后使螺桿6通過軸承5和連接管4的配合帶動針體3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便于對針體3進行調節。
[0027]實施例2:
[0028]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軸承5的頂部栓接有螺桿6,管體1的頂部栓接有螺紋套7,螺紋套7的內部與螺桿6螺紋連接,隨后使針體3在固定套管2的內部進行滑動,同時使針體3在限位套9的內部進行滑動,從而能夠有效對出針長度進行調節。
[0029]請參閱圖1所示,限位套9的兩側均栓接有限位塊10,限位塊10的另一側與管體1栓接,通過設置限位塊10,能夠有效對限位套9進行安裝。
[0030]請參閱圖1所示,管體1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11,防滑套11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通過設置防滑套11,能夠有效起到防滑作用。
[0031]使用過程簡述:隨后使針體3在固定套管2的內部進行滑動,同時使針體3在限位套9的內部進行滑動,從而能夠有效對出針長度進行調節。
[003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包括管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內部套接有固定套管(2),所述固定套管(2)的內部滑動套接有針體(3),所述針體(3)的一端套接有連接管(4),所述連接管(4)的表面套接有軸承(5),所述軸承(5)的頂部栓接有螺桿(6),所述管體(1)的頂部栓接有螺紋套(7),所述螺紋套(7)的內部與螺桿(6)螺紋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科研用假針灸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6)的頂部設置有轉動旋鈕(8),所述轉動旋鈕(8)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振宇,王瑩瑩,楊金生,
申請(專利權)人:劉振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