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涉及采煤機技術領域,包括軌道組件和升降支撐機構,所述軌道組件的上方設置有滾動連接的移動機構,且所述移動機構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升降支撐機構,所述升降支撐機構包含有鋼座、減震器、鉸接基座、液壓缸、升降板、限位套條和螺栓插艙,所述鋼座設置在所述移動機構的頂側,所述鋼座的四周上方設置有減震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是利用在枕木上設置兩組平行分布的軌道條,通過連軸連接的軌道輪將設備放置在軌道條上,使得車架與升降支撐機構所安裝的采煤機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平衡性,以放置不平衡造成的傾覆帶來的產品損傷以及危險事故,從而也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從而也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從而也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采煤機
,尤其涉及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采煤機是實現煤礦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的重要設備之一,機械化采煤可以減輕體力勞動和提高安全性,達到高產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目前,采煤機的支撐方式為一側行走齒輪支撐,另一側平板滑靴支撐。
[0003]現有的采煤機支撐裝置在使用時,一般通過一側行走齒輪支撐,另一側平板滑靴支撐,從而達到對于采煤機進行支撐的效果,如申請號CN201510532832.2公開了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外套、支撐內套、刮煤板、行走輪、裝煤板、液壓缸、輪架和傾角傳感器,支撐外套的上端與采煤機機身相連;傾角傳感器與控制器和液壓缸相連;然而上述技術中,采用的單軌單輪對于采煤機支撐的平衡性較差,因此,本技術提出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該采煤機支撐裝置主要是利用在枕木上設置兩組平行分布的軌道條,通過連軸連接的軌道輪將設備放置在軌道條上,使得車架與升降支撐機構所安裝的采煤機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平衡性,以放置不平衡造成的傾覆帶來的產品損傷以及危險事故,從而也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
[0005]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包括軌道組件和升降支撐機構,所述軌道組件的上方設置有滾動連接的移動機構,且所述移動機構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升降支撐機構;
[0006]所述升降支撐機構包含有鋼座、減震器、鉸接基座、液壓缸、升降板、限位套條和螺栓插艙,所述鋼座設置在所述移動機構的頂側,所述鋼座的四周上方設置有減震器,且所述減震器的頂側通過鉸接基座鉸鏈連接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頂端設置有鉸鏈連接的升降板,且所述升降板的內底側設置有限位套條,所述升降板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螺栓插艙。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鉸接基座與液壓缸以限位套條的中軸線環形分布四組,所述升降板與限位套條的中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螺栓插艙具備多槽孔結構。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軌道組件包含有枕木、固定套和軌道條,所述枕木的頂側通過固定套鉚接固定有兩組平行分布軌道條。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移動機構包含有軌道輪、連軸、車架、內托片、氣動剎車片、驅動電機、傳動輪組、齒輪箱、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所述軌道輪滾動連接在所述軌道條的頂側,所述軌道輪的內邊側設置有連軸,且所述軌道輪的外側設置有車架。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車架的內邊側設置有內托片,且所述內托片的內邊側設置有安裝的氣動剎車片。
[00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車架的內端設置有驅動電機,且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輪組,所述傳動輪組的輸出端連接有齒輪箱,且所述齒輪箱的內部安裝有嚙合傳動的第一齒輪組和第二齒輪組。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3]本技術主要是利用在枕木上設置兩組平行分布的軌道條,通過連軸連接的軌道輪將設備放置在軌道條上,使得車架與升降支撐機構所安裝的采煤機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平衡性,以放置不平衡造成的傾覆帶來的產品損傷以及危險事故,從而也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齒輪箱與第一齒輪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的升降板與螺栓插艙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1、軌道組件;101、枕木;102、固定套;103、軌道條;2、移動機構;201、軌道輪;202、連軸;203、車架;204、內托片;205、氣動剎車片;206、驅動電機;207、傳動輪組;208、齒輪箱;209、第一齒輪組;2010、第二齒輪組;3、升降支撐機構;301、鋼座;302、減震器;303、鉸接基座;304、液壓缸;305、升降板;306、限位套條;307、螺栓插艙。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述,本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
[0020]根據圖1
?
4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包括軌道組件1和升降支撐機構3,軌道組件1的上方設置有滾動連接的移動機構2,且移動機構2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升降支撐機構3;
[0021]升降支撐機構3包含有鋼座301、減震器302、鉸接基座303、液壓缸304、升降板305、限位套條306和螺栓插艙307,鋼座301設置在移動機構2的頂側,鋼座301的四周上方設置有減震器302,且減震器302的頂側通過鉸接基座303鉸鏈連接有液壓缸304,液壓缸304的頂端設置有鉸鏈連接的升降板305,且升降板305的內底側設置有限位套條306,升降板305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螺栓插艙307。
[0022]鉸接基座303與液壓缸304以限位套條306的中軸線環形分布四組,升降板305與限位套條306的中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螺栓插艙307具備多槽孔結構。
[0023]本實施方式中,當移動機構2停止時,需要提升到適合的高度時,通過液壓缸304輸出動力帶動液壓缸304輸出端進行伸長,這樣通過鉸接基座303鉸鏈連接的升降板305在限位套條306的固定下,運行到適合的高度,以達到將螺栓插艙307固定安裝的采煤機帶動到適合的高度進行使用。
[0024]軌道組件1包含有枕木101、固定套102和軌道條103,枕木101的頂側通過固定套
102鉚接固定有兩組平行分布軌道條103。
[0025]本實施方式中,使用時,在預先的工作場地,鋪設多組枕木101,并在多組平行分布的枕木101上方使用固定套102將軌道條103進行安裝設置。
[0026]移動機構2包含有軌道輪201、連軸202、車架203、內托片204、氣動剎車片205、驅動電機206、傳動輪組207、齒輪箱208、第一齒輪組209和第二齒輪組2010,軌道輪201滾動連接在軌道條103的頂側,軌道輪201的內邊側設置有連軸202,且軌道輪201的外側設置有車架203。
[0027]本實施方式中,將移動機構2放置在軌道條103上,這樣軌道輪201配合上連軸202,以達到將車架203放置在軌道條103上,并在車架203的頂側把升降支撐機構3進行固定,固定好升降支撐機構3后,將螺栓插艙307的槽孔將采煤機進行螺栓固定。
[0028]車架203的內邊側設置有內托片204,且內托片204的內邊側設置有安裝的氣動剎車片205。
[0029]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齒輪組209和第二齒輪組2010傳動運動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包括軌道組件(1)和升降支撐機構(3),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組件(1)的上方設置有滾動連接的移動機構(2),且所述移動機構(2)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升降支撐機構(3);所述升降支撐機構(3)包含有鋼座(301)、減震器(302)、鉸接基座(303)、液壓缸(304)、升降板(305)、限位套條(306)和螺栓插艙(307),所述鋼座(301)設置在所述移動機構(2)的頂側,所述鋼座(301)的四周上方設置有減震器(302),且所述減震器(302)的頂側通過鉸接基座(303)鉸鏈連接有液壓缸(304),所述液壓缸(304)的頂端設置有鉸鏈連接的升降板(305),且所述升降板(305)的內底側設置有限位套條(306),所述升降板(305)的頂側設置有螺栓裝配的螺栓插艙(30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基座(303)與液壓缸(304)以限位套條(306)的中軸線環形分布四組,所述升降板(305)與限位套條(306)的中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螺栓插艙(307)具備多槽孔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煤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組件(1)包含有枕木(1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擎,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錢營孜煤礦,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