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CRPS電源結構,包括:殼體,內部具有容置空間;主板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內,所述主板體設有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多個次板體,所述次板體垂直設置于所述主板體的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上;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一側;DC/DC單元、輔助供電單元、功率因數校正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儲能單元、濾波單元,設置在所述次散熱區的次板體上;所述散熱單元對主散熱區直接推動氣體或抽出氣體而形成多個風道,通過多個風道將主散熱區的氣體直接被推動或抽出,并同時帶動所述次散熱區的風道,使熱能有效散逸,達到避免積熱產生的效果。達到避免積熱產生的效果。達到避免積熱產生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CRPS電源結構
[0001]本技術是涉及一種電源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體積小、高功率并兼具散熱能力佳的高功率CRPS電源結構。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科技進步,數據的計算量日益龐大連帶著各地數據中心的負荷亦日漸增長,對應用于數據中心的開關電源需求與挑戰也隨著增加,在電源規格標準化的前提下,提高開關電源的功率密度將成為滿足數據中心用電量提升的重中之重。
[0003]為了實現數據中心服務器系統的高可用性,發展出CRPS(Common Redundant Power Supply)通用冗余電源,通用冗余電源系由成對且完全相同的電源組成,透過內部芯片控制電源進行附載均衡,當一個通用冗余電源故障時,另一個可接管其工作,使其降低電壓源異常導致服務器系統出錯的機會。
[0004]然而,以通用冗余電源的標準電源為例,其體積約為185mm*73.5mm*40mm,以傳統電源結構下最大功率約為2400W,若欲提升最大功率,將會使通用冗余電源內部功率器件體積變大,使CRPS內部結構更加密集,進而導致積熱的問題產生進而影響內部功率器件的運作。
[0005]因此,如何在固定體積大小條件下,使產品可提升功率以及避免積熱的產生,成為有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CRPS電源結構,其能夠解決現有CRPS電源欲提升功率產生的積熱以及考慮積熱而限制電源功率密度的問題。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
[0008]提供所述CRPS電源結構,其包含:
[0009]殼體,內部具有容置空間;
[0010]主板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內,所述主板體設有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
[0011]多個次板體,垂直設置在所述主板體的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上;
[0012]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一側;
[0013]DC/DC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
[0014]輔助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
[0015]功率因數校正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
[0016]儲能單元,設置在所述次散熱區的次板體上;
[0017]濾波單元,設置在所述次散熱區的次板體上。
[0018]優選的,所述次板體與次板體之間形成有通道,并且所述次板體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有通道。
[0019]優選的,所述散熱單元包含有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第一側或所述第二側對應至
所述主板體的主散熱區。
[0020]優選的,所述散熱單元的第一側或第二側方向與所述次板體的設置方向相同。
[0021]優選的,所述散熱單元的第一側為出風側且所述第二側為入風側或所述第一側為入風側且所述第二側為出風側。
[0022]優選的,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內或者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外。
[0023]在上述構造中,所述多個次板體垂直設置于所述主板體上,且所述次板體與所述散熱單元對應,并將所述DC/DC單元、所述輔助供電單元和所述功率因數校正單元設至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使所述散熱單元對主散熱區直接推動氣體或直接抽出氣體而形成多個風道,通過多個風道將主散熱區的氣體直接被推動或抽出,并同時帶動所述次散熱區的風道,使熱能有效散逸,達到避免積熱產生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24]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作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
[0025]圖1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的立體圖。
[0026]圖2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的爆炸圖。
[0027]圖3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使殼體為透明顯示的示意圖。
[0028]圖4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的主板體上示圖,其為本技術CRPS透過次板體與主板的結合態樣。
[0029]圖5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的散熱單元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0]圖6為本技術CRPS電源結構的散熱單元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2]如圖1及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CRPS電源結構包含殼體1、主板體2、多個次板體20、DC/DC單元201、輔助供電單元202、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03、儲能單元204、濾波單元205以及散熱單元3。
[0033]殼體1具有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所述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蓋合形成容置空間,且所述上殼體11可透過卡合、鎖固、扣合等方式與下殼體12固定結合。
[0034]請一并參閱圖3及圖4,所述主板體2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中且相應位在所述下殼體12的上方,所述主板體2具有主散熱區21及次散熱區22,所述主散熱區21與所述次散熱區22相鄰設置且相互連通非各自獨立。
[0035]多個次板體20設置在所述主板體2的上方,即遠離所述下殼體12的方向,所述次板體20設置在所述主板體2的主散熱區21或所述主板體2的次散熱區22上,次板體20進一步與主板體2相互為垂直方向設置,即所述主板體2為X軸水平方向平放時,所述次板體20則為Z
軸方向垂直設置在所述主板體2上;所述次板體20與次板體20之間或所述次板體20與所述殼體1之間形成有多個通道A。
[0036]散熱單元3,具有第一側31和第二側32,所述散熱單元3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21的一側并相應正對所述主散熱區21,使所述第一側31或所述第二側32與所述主散熱區21沿Y軸方向平行,即所述散熱單元3的第一側31或第二側32的方向與所述次板體20的設置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側31和所述第二側32為相反側。
[0037]所述散熱單元3設置在所述殼體1的容置空間內,使所述散熱單元3的第一側31或第二側32對該主板體2推送空氣或抽出空氣更為集中不易產生紊流;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單元3可設置在所述殼體1的容置空間外,當散熱單元3故障或效率不佳時,可方便維修人員做快速更換。
[0038]DC/DC單元201,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21的次板體20上,所述DC/DC單元201為LLC結構的諧振轉換電路,透過磁集成技術及提高開關頻率實現諧振無源器件的扁平化。
[0039]輔助供電單元202,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21的次板體20上,所述輔助供電單元202為Flyback的變壓器(或稱反馳(激)式變壓器),通過提高開關頻率實現變壓器的扁平化。
[0040]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03,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21的次板體20上,所述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03為圖騰柱PFC(Totem Pole Power F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CRPS電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CRPS電源結構包含:殼體,內部具有容置空間;主板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內,所述主板體設有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多個次板體,所述次板體垂直設置在所述主板體的主散熱區和次散熱區上;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一側;DC/DC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輔助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功率因數校正單元,設置在所述主散熱區的次板體上:儲能單元,設置在所述次散熱區的次板體上;濾波單元,設置在所述次散熱區的次板體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RPS電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板體與次板體之間或所述次板體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有通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RPS電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單元包含有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為相對側,其中所述第一側為出風側且所述第二側為入風側,所述第一側對應至所述主板體的主散熱區,所述散熱單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亮亮,陳斌,王洪龍,劉倩倩,閆娟,于洋,
申請(專利權)人: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