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在雙管或單管折疊自行車上的自動鎖緊的平管折疊器,由折疊器前本體、折疊器后本體、鎖緊機構和自動活動機構組成,折疊器前本體和后本體的一端分別螺紋鏈接在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上,折疊器前本體另一端和后本體另一端以錐面相對配合,自動活動機構軸向安裝在折疊器后本體的孔徑內,鎖緊機構疊套在折疊器本體的外表面上;折疊器后本體的圓錐孔徑上設有鑲嵌鎖緊鋼珠的圓孔,折疊器前本體的圓錐面上設有卡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快捷地達到將整個車體鎖緊的效果,改善折疊處車管受力狀況不良的缺陷,并且外觀更為簡潔美觀,可承受自行車使用過程中對折疊器或折疊器本體產生的更多方向的作用力,使折疊車的安全可靠性大為提高。(*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折疊自行車折疊器,特別是一種用在雙管或 單管折疊自行車上的自動鎖緊的平管折疊器。技術背景現有的折疊自行車有單管折疊和雙管折疊兩種,其中單管折疊 車的受力情況對折疊器的考驗及沖擊過于嚴酷,對采用單管雙折疊器 則要求的更高,損壞情況更為嚴重,因此幾近淘汰。而雙管折疊車是 在考慮了折疊自行車安全使用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因此,相對市場 上現有的單管折疊車和雙管折疊車兩種產品來說,雙管折疊車的結構 具有強度和安全性更高的優勢和潛力。雙管折疊車通過分散自行車在 使用過程中對折疊器產生的作用力和破壞力,使得自行車的結構更為 穩固扎實,更為安全可靠。但現有雙管折疊自行車的平管折疊器,只 是簡單的由前后兩折疊體的錐面接觸在一起,只能承受向上的單向應 力,功能單一,存在安全性相對較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正是為了解決上述缺陷而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自行車平 管折疊器。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來實現的平管折疊器由折疊器 前本體.折疊器后本體.鎖緊機構和自動活動機構組成。折疊器前本 體和后本體的一端分別螺紋鏈接在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上,折疊器前本體另一端和后本體另一端以錐面相對配合,自動活動機構軸向安裝 在折疊器后本體的孔徑內,鎖緊機構疊套在折疊器本體的外表面上。所述折疊器前本體的圓錐面上設有卡槽,折疊器后本體的圓錐孔 徑上鑲嵌的鎖緊鋼珠,在鎖緊套的推動下,落入折疊器前本體的圓錐 面上的卡槽并鎖緊,實現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的可靠連接。鎖緊機構由鎖緊套.回復彈簧和鎖緊鋼珠及卡簧構成。它是將回 復彈簧和鑲有鎖緊鋼珠的折疊器后本體塞入鎖緊套后,用卡簧鎖在一 起。其中用于鑲嵌鎖緊鋼珠的圓孔,在折疊器后本體外表面處孔徑略 大于鋼珠直徑,在內表面處孔徑略小于鋼珠直徑。所述自動活動機構由螺紋頂桿、內置螺母、彈力爪勾、壓縮彈簧 構成。它是將內置螺母固定連接在彈力爪勾內,螺紋頂桿與內置螺母 螺紋連接并將壓縮彈簧緊壓在折疊器后本體的孔徑內,彈力爪勾的爪 勾可通過折疊器后本體孔徑上的槽孔勾在鎖緊套的卡槽上,該螺紋連 接可以調節彈力爪勾的相對位置。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若在雙管折疊自 行車下管折疊器處于打開狀態時,推動鎖緊套便可方便地讓折疊器前 本體和后本體脫離,使上管隨下管折疊器轉動,實現折疊;而在鎖緊 雙管折疊自行車下管折疊器時,只須同時將折疊器前本體的錐面頂入 折疊器后本體的錐孔,回復彈簧的預應力就會推動鎖緊套將鎖緊鋼珠向內壓緊在折疊器前本體錐面上的卡槽內,從多個方向把上管由折疊 狀態時的兩部分可靠地聯為一根平管。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除了可快捷地達到將整個車體鎖緊 的效果,還彌補了采用上下管雙折疊器時于折疊處車管受力狀況不良 的缺陷,并且外觀更為簡潔美觀,自動鎖緊功更是簡捷方便,可承受 自行車使用過程中對折疊器或折疊器本體產生的更多方向的作用力, 使折疊車的安全可靠性大為提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零件組裝爆炸圖。 圖2為本技術的組合結構圖。 圖3為本技術的剖面結構圖。圖中標識說明折疊器前本體l、卡簧2、鎖緊套3、螺紋頂桿4、 內置螺母5、彈力爪勾6、壓縮彈簧7、鎖緊鋼珠8、折疊器后本體9 和回復彈簧10。具體實施例如圖l、圖2和圖3所示,折疊器前本體1和后本體9及鎖緊套 3可由剛性材料加工制作而成,鎖緊鋼珠8徑向鑲嵌于鉆在折疊器后 本體9的錐孔上的圓孔內,圓孔內端口直徑小于鋼珠直徑,所以鋼珠 能在孔內端到鎖緊套3前端的內面之間的距離范圍內作徑向活動或 自由旋轉而不會脫落出來。結合圖l所示,上述圓孔在本體9上徑向排列,數量根據具體設 計而定,但至少為三個。彈力爪勾6是用彈性材料加工處理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剛度和良 好的彈性。當折疊器前本體1推動螺紋頂桿4時,通過與螺紋頂桿4 固定折疊的彈力爪勾6帶動鎖緊套3軸向運動以達到折疊器自動鎖緊 的功能。內置螺母5固定連接在彈力爪勾6內,螺紋頂桿4與內置螺 母5螺紋連接并將壓縮彈簧7緊壓在折疊器后本體9的孔徑內,彈力 爪勾6的爪勾可通過折疊器后本體9孔徑上的槽孔勾在鎖緊套3的卡 槽上,該螺紋連接可以調節彈力爪勾6的相對位置。使用時,首先松開雙管折疊自行車下管上的平管折疊器,然后只 需要將平管折疊器的鎖緊套3往后一拉,平管折疊器的前、后本體便 可脫離,方便地對自行車進行折疊。反之亦然,在鎖緊雙管折疊自行 車下管折疊器同時,只須將折疊器前本體的錐面頂入折疊器后本體的 錐孔,彈力爪勾6的爪勾徑向內縮,脫開鎖緊套3,回復彈簧10的 預應力就會推動鎖緊套3將鎖緊鋼珠8向內壓緊在折疊器前本體1錐 面上的卡槽內,從多個方向把上管由折疊狀態時的兩部分可靠地聯為 一根平管。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已經對了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描 述,但是就本領域工作人員來說,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類似和相似的 修改都應該屬于本技術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平管折疊器由折疊器前本體(1)、折疊器后本體(9)、鎖緊機構和自動活動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折疊器前本體(1)和后本體(9)的一端分別螺紋鏈接在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上,折疊器前本體(1)另一端和后本體(9)另一端以錐面相對配合,自動活動機構軸向安裝在折疊器后本體(9)的孔徑內,鎖緊機構疊套在折疊器本體的外表面上;折疊器后本體(9)的圓錐孔徑上設有鑲嵌鎖緊鋼珠(8)的圓孔,折疊器前本體(1)的圓錐面上設有卡槽。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機構由鎖緊套(3)、回復彈簧(10)和鎖緊鋼珠(8)及卡簧(2) 構成,回復彈簧(10)和卡簧(2)安裝在鎖緊套(3)內,鎖緊鋼珠(8)鑲 嵌在折疊器后本體(9)的圓錐孔徑上的圓孔內。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緊套(3)的一端與卡簧(2)連接。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孔徑上的圓孔徑向排列,數量多于等于三個,在折疊器后本 體(9)外表面處孔徑略大于鎖緊鋼珠(8)直徑,在內表面處孔徑略小于 鎖緊鋼珠(8)直徑。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動活動機構由螺紋頂桿(4)、內置螺母(5)、彈力爪勾(6)、 壓縮彈簧(7)構成,彈力爪勾(6)和內置螺母(5)固定鏈接,螺紋頂桿 (4)和內置螺母(5)螺紋連接,與壓縮彈簧(7) —道安裝在折疊器后本體(9)的孔徑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力爪勾(6)通過折疊器后本體(9)孔徑上的槽孔勾在鎖緊套 (3)的卡槽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用在雙管或單管折疊自行車上的自動鎖緊的平管折疊器,由折疊器前本體、折疊器后本體、鎖緊機構和自動活動機構組成,折疊器前本體和后本體的一端分別螺紋鏈接在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上,折疊器前本體另一端和后本體另一端以錐面相對配合,自動活動機構軸向安裝在折疊器后本體的孔徑內,鎖緊機構疊套在折疊器本體的外表面上;折疊器后本體的圓錐孔徑上設有鑲嵌鎖緊鋼珠的圓孔,折疊器前本體的圓錐面上設有卡槽。本技術可快捷地達到將整個車體鎖緊的效果,改善折疊處車管受力狀況不良的缺陷,并且外觀更為簡潔美觀,可承受自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折疊自行車平管折疊器,平管折疊器由折疊器前本體(1)、折疊器后本體(9)、鎖緊機構和自動活動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折疊器前本體(1)和后本體(9)的一端分別螺紋鏈接在雙管折疊自行車上管上,折疊器前本體(1)另一端和后本體(9)另一端以錐面相對配合,自動活動機構軸向安裝在折疊器后本體(9)的孔徑內,鎖緊機構疊套在折疊器本體的外表面上;折疊器后本體(9)的圓錐孔徑上設有鑲嵌鎖緊鋼珠(8)的圓孔,折疊器前本體(1)的圓錐面上設有卡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偉龍,張宏勇,庾伯富,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