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包括:收集箱,其下端外側通過鉸鏈設置有調節底架,且調節底架的右側上下兩端均安裝有調節塊,所述調節底架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安裝底座,且安裝底座的上端內部安裝有與調節塊相連接的液壓桿,并且安裝底座的下端外側安裝有驅動輪;安裝外殼,其安裝于收集箱的內部右側,且安裝外殼的上端中部安裝有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輸送絞龍,所述安裝外殼的右側上端連接有出料管;安裝組件,其安裝于收集箱的下端內部。該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在抽淤前,對沉積后較為黏稠的淤泥具有較好的打散功能,從而便于更徹底的進行清淤工作,同時對抽出的淤泥具有較好的靜置功能。同時對抽出的淤泥具有較好的靜置功能。同時對抽出的淤泥具有較好的靜置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水利工程相關
,具體為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
技術介紹
[0002]水利工程是為消除水害和開發利用水資源而修建的工程,其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和河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用來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河道等水工建筑物的日常治理中需要使用到清淤設備來對水工建筑物底部淤泥進行清理,而目前多采用抽取淤泥的方式來進行清淤工作,就比如;
[0003]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7780452B,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水溝清淤設備。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對需要清理的硬質淤泥進行破碎,并且能夠對渣土運輸至岸上的水利工程用水溝清淤設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水利工程用水溝清淤設備,包括有安裝架等;安裝架上設有移動機構,安裝架上設有運輸機構,移動機構與運輸機構相互配合。本專利技術設置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水溝清淤設備,移動機構和運輸機構的設置可以實現將渣土運輸至岸邊,既不需要人工將渣土運輸至岸邊,又不需要重大的機械實現這個工程,既方便了工作人員的工作,也節省了一定的人力物力。
[0004]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110528611B,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河道清淤設備,包括清淤船,清淤船上安裝收集箱,收集箱上安裝壓濾機構,清淤船的一端安裝抽淤泵,抽淤泵的輸出端通過排淤管連接壓濾機構,清淤船側壁上安裝固定板,固定板間套接收卷軸,固定板上安裝收卷電機,收卷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收卷軸的一端,收卷軸兩端均纏繞拉繩的一端,拉繩的另一端連接鏟泥板的頂部兩端,抽淤泵的輸入端固定套接吸淤管的一端,吸淤管的另一端固定連接鏟泥板的側壁。通過收卷電機和收卷軸將拉繩伸長,使得鏟泥板沉入河道底部并壓進淤泥中,使得吸淤管伸入淤泥中,通過吸淤泵抽取淤泥,使得淤泥進入壓濾機構,將淤泥中的水分壓出并排走,壓實后的淤泥落入收集箱內收集,從而提高淤泥存儲量。
[0005]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沉積后的淤泥較為黏稠,使得整體在抽淤過程中易出現堵塞的不良現象,從而降低了整體的清淤效果和清淤效率,因此,我們提供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沉積后的淤泥較為黏稠,使得整體在抽淤過程中易出現堵塞的不良現象,從而降低了整體的清淤效果和清淤效率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包括:
[0008]收集箱,其下端外側通過鉸鏈設置有調節底架,且調節底架的右側上下兩端均安裝有調節塊,所述調節底架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安裝底座,且安裝底座的上端內部安裝有與調節塊相連接的液壓桿,并且安裝底座的下端外側安裝有驅動輪;
[0009]安裝外殼,其安裝于收集箱的內部右側,且安裝外殼的上端中部安裝有第一驅動
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輸送絞龍,所述安裝外殼的右側上端連接有出料管;
[0010]安裝組件,其安裝于收集箱的下端內部,且收集箱的前后兩壁端均貼合式安裝有第二導向板,所述收集箱的后端下側設置有排水管,且收集箱的左側上端面一體化固定安裝有銜接板,并且銜接板的下端外側固定安裝有防護外殼;
[0011]第二驅動電機,其安裝于銜接板的上端外側,且銜接板的輸出端安裝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外側端固定安裝有傳動輪,所述防護外殼的內側設置有連接組件,且連接組件的內部安裝有連接柱;
[0012]傳動皮帶,其安裝于傳動桿的上端外側,且傳動皮帶的左側內部連接有位于防護外殼內部左側的往復絲桿,所述防護外殼的右側下端焊接固定安裝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端面通過螺栓安裝有抽淤泵,所述抽淤泵的前側端連接有抽淤管,且抽淤管的下端外側連接有位于固定板下方的集淤罩,所述抽淤泵的后端上側連接有右端位于收集箱內的排淤管。
[0013]優選的,所述調節塊分別通過鉸鏈與調節底架構成轉動結構,且調節塊分別與收集箱和安裝底座采用滑動的方式相連接,并且收集箱的下端左側呈向下傾斜設置。
[0014]優選的,所述安裝組件包括第一導向板、導向槽和預制通孔;
[0015]第一導向板,其固定安裝于收集箱的下端內部并位于安裝外殼的左側下端;
[0016]導向槽,其開設于第一導向板的內部;
[0017]預制通孔,其貫穿開設于導向槽的內部。
[0018]優選的,所述第一導向板呈向下傾斜設置,且預制通孔在第一導向板的內部呈等間距設置。
[0019]優選的,所述傳動桿和傳動輪均在防護外殼的內部構成轉動結構,且傳動輪與連接柱采用嚙合的方式相連接。
[0020]優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安裝框、第一銜接塊和第二銜接塊和限位桿;
[0021]安裝框,其左端面中部固定安裝有第一銜接塊;
[0022]第二銜接塊,其分別安裝于安裝框的前后兩端外側;
[0023]限位桿,其固定安裝于防護外殼的內部前后兩端。
[0024]優選的,所述安裝框的縱截面為“U”字型,且安裝框與連接柱采用轉動的方式相連接。
[0025]優選的,所述第二銜接塊與限位桿采用滑動的方式相連接,且第二銜接塊與限位桿呈一一對應設置。
[0026]優選的,所述連接柱的下端外側固定安裝有安裝桿,且安裝桿的下端外側設置有打散片,并且打散片位于集淤罩的正左側。
[0027]優選的,所述往復絲桿通過軸承與防護外殼構成轉動結構,且往復絲桿與限位桿呈平行設置。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在抽淤前,對沉積后較為黏稠的淤泥具有較好的打散功能,從而便于更徹底的進行清淤工作,同時對抽出的淤泥具有較好的靜置功能;
[0029]1、設有連接柱、安裝桿和打散片,通過傳動桿和傳動輪均在防護外殼的內部構成
轉動結構,且傳動輪與連接柱采用嚙合的方式相連接,便于通過傳動桿帶動傳動輪發生轉動,此時傳動輪與連接柱發生嚙合連接,便于帶動連接柱、安裝桿和打散片在水中發生轉動,從而方便打散片對沉積后較為黏稠的淤泥具有較好的打散功能;
[0030]2、設有安裝框、第一銜接塊和往復絲桿,通過往復絲桿在傳動皮帶的帶動下與傳動桿發生同步轉動,此時往復絲桿與第一銜接塊發生螺紋連接,從而帶動第一銜接塊和安裝框在防護外殼的內部發生上下往復運動,進而帶動安裝桿和打散片發生上下往復運動,進一步提高了打散片對淤泥的打散效果,便于更徹底的進行清淤工作;
[0031]3、設有第一導向板、預制通孔和第二導向板,通過第一導向板呈向下傾斜設置,且預制通孔在第一導向板的內部呈等間距設置,此時第一導向板和導向槽對淤泥具有較好的收集作用,方便淤泥在收集箱的內部靜置,同時淤泥中的多余的水通過預制通孔落入收集箱的下端內部。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本專利技術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為本專利技術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箱,其下端外側通過鉸鏈設置有調節底架,且調節底架的右側上下兩端均安裝有調節塊,所述調節底架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安裝底座,且安裝底座的上端內部安裝有與調節塊相連接的液壓桿,并且安裝底座的下端外側安裝有驅動輪;安裝外殼,其安裝于收集箱的內部右側,且安裝外殼的上端中部安裝有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輸送絞龍,所述安裝外殼的右側上端連接有出料管;安裝組件,其安裝于收集箱的下端內部,且收集箱的前后兩壁端均貼合式安裝有第二導向板,所述收集箱的后端下側設置有排水管,且收集箱的左側上端面一體化固定安裝有銜接板,并且銜接板的下端外側固定安裝有防護外殼;第二驅動電機,其安裝于銜接板的上端外側,且銜接板的輸出端安裝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外側端固定安裝有傳動輪,所述防護外殼的內側設置有連接組件,且連接組件的內部安裝有連接柱;傳動皮帶,其安裝于傳動桿的上端外側,且傳動皮帶的左側內部連接有位于防護外殼內部左側的往復絲桿,所述防護外殼的右側下端焊接固定安裝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端面通過螺栓安裝有抽淤泵,所述抽淤泵的前側端連接有抽淤管,且抽淤管的下端外側連接有位于固定板下方的集淤罩,所述抽淤泵的后端上側連接有右端位于收集箱內的排淤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塊分別通過鉸鏈與調節底架構成轉動結構,且調節塊分別與收集箱和安裝底座采用滑動的方式相連接,并且收集箱的下端左側呈向下傾斜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利工程用清淤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志國,喬迪,
申請(專利權)人:楊志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