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的閥腔可移動設置有閥芯,所述閥體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有蓋體,且閥芯端部穿過蓋體延伸至蓋體的外部,所述閥體的另一端部轉動安裝有旋轉體,所述閥體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排放接頭,且排放接頭與閥腔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芯體和第二芯體設置在閥腔內而且閥腔與閥體的入口端進行連通,當來自入口端的水的壓力大于彈簧的彈力的時候,可以使第一芯體和第二芯體在閥腔中進行移動,從而解除對排放接頭的封閉,從而從旋轉體輸入的氣體或液體能夠從排放接頭排出,從而減少向旋轉體輸入液體或者氣體的壓力,當壓力小于彈簧彈力的時候,則會重新將排放接頭封閉。閉。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排水裝置領域,特別是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水龍頭是水閥的通俗稱謂,用來控制水流的大小開關,有節水的功效。水龍頭的更新換代速度非??欤瑥睦鲜借T鐵工藝發展到電鍍旋鈕式的,又發展到不銹鋼單溫單控水龍頭、不銹鋼雙溫雙控龍頭、廚房半自動龍頭
[0003]燒水鍋爐在對水燒開后,一般采用與鍋爐連接的水龍頭進行排水使用,現有的大部分水龍頭只有排水一個功能,功能單一,為此我們提供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
[0005]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的閥腔可移動設置有閥芯,所述閥體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有蓋體,且閥芯端部穿過蓋體延伸至蓋體的外部,所述閥體的另一端部轉動安裝有旋轉體,所述閥體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排放接頭,且排放接頭與閥腔連通。
[0007]優選的,所述閥芯包括設置在閥腔內部的第一芯體,所述第一芯體外周圓端部開設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芯體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有驅動桿,另一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芯體,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芯體外表面均套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驅動桿外表面套設有彈簧,所述驅動桿外端部的外周圓開設有固定孔。
[0008]優選的,所述排放接頭外端可拆卸連接有排放機構,所述排放機構包括連接件和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位于所述連接件的內部,且排放管與連接件能夠進行相互轉動。
[0009]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與排放接頭螺紋連接的連接件本體,所述連接件本體內開設有安裝孔。
[0010]優選的,所述排放管包括轉動設置在連接件本體內部且適配的管體,所述管體外周圓表面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內設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1]優選的,所述安裝孔和管體端部均為喇叭口狀。
[0012]優選的,所述閥體和旋轉體通過連接環進行連接,所述連接環設置在閥體另一端部內腔中,所述閥體通過固定組件將連接環進行固定,所述旋轉體端部與連接環進行轉動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固定組件包括閥體外表面至少開設一個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栓,通過固定螺栓旋擰將連接環固定。
[0014]優選的,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均為O型橡膠密封圈。
[0015]優選的,所述閥體、旋轉體、閥芯、蓋體、排放接頭均采用不銹鋼制作。
[0016]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17]1、本技術通過第一芯體和第二芯體設置在閥腔內而且閥腔與閥體的入口端進行連通,當來自入口端的水的壓力大于彈簧的彈力的時候,可以使第一芯體和第二芯體在閥腔中進行移動,從而解除對排放接頭的封閉,從而從旋轉體輸入的氣體或液體能夠從排放接頭排出,從而減少向旋轉體輸入液體或者氣體的壓力,當壓力小于彈簧彈力的時候,則會重新將排放接頭封閉,從而實現控制壓力的效果。
[0018]2、本技術使旋轉體和閥體能夠旋轉,從而實現閥體能夠轉向不同的位置,進而能夠實現對不同位置進行排水,提高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3為本技術的閥體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的閥芯和第一芯體組裝示意圖。
[0023]圖5為本技術的蓋體示意圖。
[0024]圖6為本技術的旋轉體示意圖。
[0025]圖7為本技術的排放機構示意圖。
[0026]圖8為本技術的連接件示意圖。
[0027]圖9為本技術的管體示意圖。
[0028]圖中,1、閥體;2、旋轉體;3、閥芯;31、第一芯體;32、第二芯體;33、第一密封槽;34、驅動桿;35、彈簧;36、固定孔;37、第一密封圈;4、蓋體;5、排放接頭;6、排放機構;61、連接件;611、連接件本體;612、安裝孔;62、排放管;621、管體;622、第二密封槽;623、第二密封圈;7、固定組件;71、螺紋孔;72、固定螺栓;8、連接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使本技術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術實施方式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0030]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方式?;诒炯夹g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1]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2]如圖1—9所示的實施例:
[0033]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1內的閥腔可移動設置有閥芯3,所述閥體1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有蓋體4,且閥芯3端部穿過蓋體4延伸至蓋體4的外部,所述閥體1的另一端部轉動安裝有旋轉體2,所述閥體1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排放接頭5,且排放接頭5與閥腔連通。
[0034]旋轉體2與相應的裝置連接,可以為氣體也可以為液體,在本實施例中,旋轉體2與相應的鍋爐或者燒水器,具體的為燒水器,參見圖1和圖2,旋轉體2與燒水器連通,當燒水器中的水沸騰后,由于水蒸氣的緣故,燒水器中的壓力增大,當增大到一定值后,由于水蒸氣壓力大于閥芯3設定的壓力,從而使閥芯3在閥腔中進行移動,從而解除對排放接頭5的封閉,進而能夠使燒水器中的水從排放接頭5向外部流出,釋放燒水器中的壓力,防止燒水器因為壓力過大而發生爆裂,當壓力釋放到一定程度后,燒水器中的壓力不足以使閥芯3在閥腔中移動,閥芯3再次將排放接頭5封閉住,通過閥芯3在閥腔中根據燒水器中的壓力變化間歇性的封閉或者打開排放接頭5,從而實現對燒水器內部壓力的控制;
[0035]當需要排放水的時候,通過與閥芯3連接的提升把手(圖未示出)向上拉動,從而使閥芯3解除對排放接頭5的封閉,進而能夠使燒水器中的水向外排放。
[0036]所述閥芯3包括設置在閥腔內部的第一芯體31,所述第一芯體31外周圓端部開設有第一密封槽33,所述第一芯體31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有驅動桿34,另一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芯體32,所述第一密封槽33和第二芯體32外表面均套設有第一密封圈37,所述驅動桿34外表面套設有彈簧35,所述驅動桿34外端部的外周圓開設有固定孔36。
[0037]參見圖2至圖4所示,位于第一密封槽33以及第二芯體32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圈37對閥腔與旋轉體2連接的通道進行封閉,從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1)內的閥腔可移動設置有閥芯(3),所述閥體(1)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有蓋體(4),且閥芯(3)端部穿過蓋體(4)延伸至蓋體(4)的外部,所述閥體(1)的另一端部轉動安裝有旋轉體(2),所述閥體(1)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排放接頭(5),且排放接頭(5)與閥腔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3)包括設置在閥腔內部的第一芯體(31),所述第一芯體(31)外周圓端部開設有第一密封槽(33),所述第一芯體(31)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有驅動桿(34),另一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芯體(32),所述第一密封槽(33)和第二芯體(32)外表面均套設有第一密封圈(37),所述驅動桿(34)外表面套設有彈簧(35),所述驅動桿(34)外端部的外周圓開設有固定孔(36)。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接頭(5)外端可拆卸連接有排放機構(6),所述排放機構(6)包括連接件(61)和排放管(62),所述排放管(62)位于所述連接件(61)的內部,且排放管(62)與連接件(61)能夠進行相互轉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排放和自動泄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61)包括與排放接頭(5)螺紋連接的連接件本體(611),所述連接件本體(6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單秀強,馬建琴,臺雙良,陳旭東,單海紅,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森卓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