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其具有至少一個側墻;導光板,其設置在背板中且導光板與背板的側墻之間具有預留空間;以及反射片,其設置在背板與導光板之間,反射片包含襯底部、延伸部以及支撐部,襯底部位于背板以及導光板之間,延伸部及支撐部位于預留空間內,且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背板的側墻。且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背板的側墻。且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背板的側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大體上涉及背光模組,更具體而言,涉及具有多折邊的反射片的背光模組以及使用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顯示面板及使用顯示面板的面板顯示裝置已漸漸成為各類顯示裝置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顯示屏、家用的平面電視、個人計算機及膝上型計算機的平板型監視器、移動電話及數字相機的顯示屏等,均為大量使用顯示面板的產品。特別是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的市場需求大幅成長,為了應液晶顯示裝置在功能上及外觀上的要求,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背光模組的設計也日趨多元化。
[0003]一般市場上常見的背光模組,依照其光源入射位置的差異,通常可區分為側入式與直下式兩種,借以為設置于其上的液晶顯示模組提供均勻的面光源。側入式背光模組通常包含背板、導光板、反射片以及膠框等元件,其中導光板設置在背板上的容置空間中,且導光板的側邊與背板的側墻之間通常設有預留空間,以設置其他部件或是在后續的可靠度測試中提供熱膨脹裕度。
[0004]側入式背光模組,顧名思義,其光源(如LED晶粒或是冷陰極熒光燈管CCFL)從導光板的側邊入射,并借由該導光板與反射片將側光源轉換成朝向液晶顯示模組的面光源。而反射片可設計成具有一體成形的折邊部,該折邊部延伸至前述背板的側墻與導光板的側邊之間的預留空間中,來反射從導光板側邊射出的光,以提升發光面的輝度。然而,這樣的反射片設計的缺點在于,反射片的折邊部伸入導光板與背板之間的預留空間中卻朝向背板側墻傾斜而無法貼近導光板的側邊,因此不易維持預設的反射角度,造成反射光線不均勻或導光板出光面靠近邊緣的位置產生亮線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鑒于前述習知做法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背光模組結構,其特點在于在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的邊緣設置至少兩個以上的折線,搭配背板側墻上的限位設計,可以維持反射片預設的反射角度以達到較佳的光學品味的功效。
[0006]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在于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其包含背板,其具有至少一個側墻;導光板,其設置在該背板中,該導光板與該背板的側墻之間具有預留空間;以及反射片,其設置在該背板與該導光板之間,該反射片包含襯底部、延伸部以及支撐部,該襯底部位于該背板以及該導光板之間,該延伸部及該支撐部位于該預留空間內,該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該背板的該側墻。
[0007]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上述背光模組以及設置在該背光模組的上方的顯示面板。
[0008]本專利技術的這類目的與其他目的在閱者讀過下文中以多種圖示與附圖所描述的較佳實施例的細節說明后應可變得更為明顯。
附圖說明
[0009]附圖構成了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可使閱者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有進一步的了解。這些附圖描繪了本專利技術一些實施例并連同本文描述一起說明了其原理。在這些附圖中:
[0010]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示意圖;
[0011]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示意圖;以及
[0012]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示意圖。
[0013]須注意,本說明書中的所有附圖皆為圖例性質,為了清楚與方便示出附圖,圖中的各部件在尺寸與比例上可能會被夸大或縮小地呈現,一般而言,圖中相同的符號用來標示修改后或不同實施例中對應或類似的元件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在將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其會參照附圖標出所描述的特征以便閱者理解并實現技術效果。閱者將可理解,文中的描述僅通過例示的方式來進行,而非意欲要限制本案。本案的各種實施例和實施例中彼此不沖突的各種特征可以以各種方式來加以組合或重新設置。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與范疇的情況下,對本案的修改、等同物或改進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旨在包含在本案的范圍內。
[0015]閱者應能容易理解,本案中的「在
…
上」、「在
…
之上」和「在
…
上方」的含義應當以廣義的方式來解讀,以使得「在
…
上」不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還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間有居間特征或層的含義,并且「在
…
之上」或「在
…
上方」不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義,而且還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間沒有居間特征或層(即,直接在某物上)的含義。
[0016]此外,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下部」、「在
…
之上」、「上部」等空間相關術語在本文中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征與另一個或多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如在附圖中所示出的。
[0017]閱者通常可以至少部分地從上下文中的用法理解術語。例如,至少部分地取決于上下文,本文所使用的術語「一或多個」可以用于以單數意義描述任何特征、結構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以復數意義描述特征、結構或特性的組合。類似地,至少部分地取決于上下文,諸如「一」、「一個」、「該」或「所述」之類的術語同樣可以被理解為傳達單數用法或者傳達復數用法。另外,術語「基于」可以被理解為不一定旨在傳達排他性的因素集合,而是可以允許存在不一定明確地描述的額外因素,這同樣至少部分地取決于上下文。
[0018]閱者更能了解到,當「包含」與/或「含有」等詞用于本說明書時,其限定了所陳述的特征、區域、整體、步驟、操作、要素以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的特征、區域、整體、步驟、操作、要素、部件以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的可能性。
[0019]現在請參照圖1,其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提出的背光模組大體上包含背板1、導光板2以及反射片3。背板1可為使用金屬等剛性材料所制成的板體,其具有預定的機械強度與支撐力。導光板2可為高分子透明材質的板體結構,其可通過全反射原理將側向入射的光源引導至導光板的出光面。反射片3可為白色的反射膜,其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穿透率,可將來自導光板2底面或側面的光反射回導光板2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反射片3的邊緣可以沿著折線凹折來反射側向的漏光,凹折方式詳
見后述。
[0020]在位置關系上,導光板2設置在背板1上的容置空間中,其四周被背板1的側墻12所圍繞(圖1僅示出其中一個側墻12以及導光板2的一部分),且導光板2與側墻12之間具有預留空間D。須注意,在實際的背光模組中,導光板2的出光面上可能還設置有其他光學膜片,如擴散片、色彩轉換片、棱鏡片等部件。此外,背板1還可與膠框組合。由于上述這些部件并非本專利技術重點,為了圖示簡明以及避免模糊本專利技術焦點的目的,這些部件在本專利技術圖示中將不予示出。
[0021]本專利技術的特點之一在于反射片3的邊緣具有兩道以上的折線。以兩個折線為例,如圖1所示,反射片3包含襯底部31、延伸部32以及支撐部33,其中第一道折線L1位于襯底部31與延伸部32之間,第二道折線L2位于延伸部32與支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其具有至少一個側墻;導光板,其設置在所述背板中,所述導光板與所述背板的側墻之間具有預留空間;以及反射片,其設置在所述背板與所述導光板之間,所述反射片包含襯底部、延伸部以及支撐部,所述襯底部位于所述背板以及所述導光板之間,所述延伸部及所述支撐部位于所述預留空間內,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側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模組,其中,所述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導光板的第一表面及朝向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所述襯底部相對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角度θ1,所述支撐部相對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二表面具有第二角度θ2,所述第一角度θ1大于所述第二角度θ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模組,其中,所述背板的所述側墻上具有凸部,所述支撐部的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凸部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維持反射片折邊設計角度的背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友淵,諶佩郁,楊宗勛,黃翰澤,蕭弘倫,
申請(專利權)人:瑞儀光電南京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