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筒狀型材模塊、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和一抗撕拉的復合片材,所述墊片間隔貼附在該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粘接在墊片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所述復合片材與筒狀型材模塊之間由墊片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墊片與復合片材的兩端持平,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使用筒狀型材模塊、墊片和復合片材,能夠在需預留孔洞的混凝土結構內輕松實現脫模操作,筒狀型材模塊還可以重復使用,不會對孔洞周圍的混凝土結構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對于保證工程質量、節省資源和提高工效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 合模塊構件。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工業與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及橋梁等建筑物,在澆搗混凝土時,往往 需要在其結構上預留出孔洞,以配合安裝管道。目前,用于在混凝土結構上預留出孔洞的模 具,都需要以鑿挖方式取出。這不但使到其模塊無法重復使用,而產生建筑垃圾,而且工效 低,并往往傷及到孔洞周圍的混凝土結構,而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從而避 免了傳統的在混凝土結構上預留孔洞的做法難以根除的弊端,大大便于施工將制服在孔洞 內的模具拆除,并使到孔洞周圍的混凝土結構,在施工拆除支護在孔洞內的模具時,不受到 任何的影響。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 筒狀型材模塊、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和一抗撕拉的復合片材,所述墊片間隔貼附在該 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粘接在墊片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 面,所述復合片材與筒狀型材模塊之間由墊片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墊片與復合片材 的兩端持平。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狀型材模塊的內部設有加強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狀型材模塊至少一端面上設置有用于穿錨 到相對應模板上的孔眼。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狀型材模塊至少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可嵌入 木塊的凹位。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狀型材模塊為圓筒狀。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狀型材模塊為方筒狀,該筒狀型材模塊的 四角為易插拔的圓角。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墊片的數量為十二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通過使用筒狀型材模塊、墊片和復合片材, 能夠在需預留孔洞的混凝土結構內輕松實現脫模操作,筒狀型材模塊還可以重復使用,不 會對孔洞周圍的混凝土結構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對于保證工程質量、 節省資源和提高工效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見圖1,本技術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 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筒狀型材模塊1、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3和一抗撕拉的 復合片材2,所述墊片3間隔貼附在該筒狀型材模塊1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2粘接在 墊片3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1的外周面,所述復合片材2與筒狀型材模塊1之間 由墊片3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1、墊片3與復合片材2的兩端持平。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的內部設有加強筋11。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至少一端面上設 置有用于穿錨到相對應模板上的孔眼12。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為圓筒狀。所述墊片3的數 量可根據所述圓筒型材模塊1外圍周長而定。實施例2 見圖2,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大致相同,差別在于本實施例 中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為方筒狀,該筒狀型材模塊1的四角為易插拔的圓角13。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至少一端面上設置一可嵌入木塊 的凹位,該凹位取代前述實施例中的孔眼12,在該凹位中嵌入木塊,從而通過鉚釘把木塊固 定在其他建筑模板上的方式將筒狀型材模塊1固定。使用本技術時,將包裹了復合片材2的筒狀型材模塊1支護到需要留出孔洞 的位置后澆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所述復合片材1粘附在混凝土上,所述墊片3與筒 狀型材模塊1接觸面積小,且墊片3有一定的壓縮,以拉拔或錘擊方法即能將筒狀型材模塊 1輕松取出,再將粘附在孔洞內壁上的復合片材2撕拉掉即可,所述筒狀型材模塊1能重復 使用,本技術方法的實施能令孔洞內部保持干凈,便于下一工序的進行,并且減少了建 筑垃圾的產生,節省資源。如本技術實施例所述,與本技術相同或相似結構的其他在混凝土結構內 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均在本技術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筒狀型材模塊、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和一抗撕拉的復合片材,所述墊片間隔貼附在該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粘接在墊片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所述復合片材與筒狀型材模塊之間由墊片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墊片與復合片材的兩端持平。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狀型材模塊的內部設有加強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狀型材模塊至少一端面上設置有用于穿錨到相對應模板上的孔眼。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狀型材模塊至少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可嵌入木塊的凹位。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型材模塊為圓筒狀。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型材模塊為方筒狀,該筒狀型材模塊的四角為易插拔的圓角。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筒狀型材模塊、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和一抗撕拉的復合片材,所述墊片間隔貼附在該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粘接在墊片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所述復合片材與筒狀型材模塊之間由墊片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墊片與復合片材的兩端持平,本技術通過使用筒狀型材模塊、墊片和復合片材,能夠在需預留孔洞的混凝土結構內輕松實現脫模操作,筒狀型材模塊還可以重復使用,不會對孔洞周圍的混凝土結構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對于保證工程質量、節省資源和提高工效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文檔編號E04G15/04GK201605804SQ20102010559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日專利技術者何玉成 申請人:東莞市彩麗建筑維護技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混凝土結構內預留孔洞的組合模塊構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抗沖擊并能重復使用的筒狀型材模塊、若干條狀的能壓縮的墊片和一抗撕拉的復合片材,所述墊片間隔貼附在該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上,所述復合片材粘接在墊片上并完全包裹住筒狀型材模塊的外周面,所述復合片材與筒狀型材模塊之間由墊片完全隔開,該筒狀型材模塊、墊片與復合片材的兩端持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玉成,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彩麗建筑維護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中國|廣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