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應急救援,具體涉及一種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以及救援抽吸機組。
技術介紹
1、我國是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多發國家,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的泥土埋壓事故,往往造成人員埋壓。事故救援時,一方面救援區域面積大,被困人員數量多、埋壓深度深,另一方面救援窗口期短,環境復雜,事故后72小時是搶救生命的關鍵時期。再一方面,目前能使用的救援車為常規機械設備,如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這些設備雖然具有挖掘和清理能力,但是難以適用于環境復雜、惡劣的地質災害發生區域。
2、目前,消防救援隊伍清理被埋壓人員上方埋壓物的效率低,被埋壓人員上方的埋壓物難以快速清除。常規機械設備(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近距離救援時,大載荷機械接觸可能會對被掩埋人員產生二次傷害風險(碰撞、擠壓等),因此大載荷機械僅適用于救援外圍。常規人工手持工具或徒手清理的方式清理埋壓人員上方的埋壓物,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事故現場,極易發生二次坍塌,救援人員存在較大安全風險。
3、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下述問題:現有的地質災害救援困難,救援效率低,救援模式單一。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以及救援抽吸機組,用以提高地質災害救援區域的救援效率、擴展救援模式。
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確認救援抽吸機組的工作模式;
4、根據所述工作模式,確定需要進行抽吸存儲作業的儲料車;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抽吸機組的工作模式包括:救援點數最大化工作模式、不間斷作業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儲料車(200)包括兩臺,每臺所述儲料車(200)包括三個進料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處于所述不間斷作業模式下,每臺所述拖管車(300)各自通過一個三通換向閥連通兩臺所述儲料車(200);其中,各個所述三通換向閥的閥位可切換,通過切換所述三通換向閥的閥位使得所述拖管車(300)與所連通的兩臺所述儲料車(200)中的其中一臺導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導通所述第一抽吸段的步驟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臺所述儲料車(200)通過第一電磁閥(1067)、第二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10.一種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61)包括:第一流入口(1063)、第一流出口(1064)和第一對接口(1061a);所述第二流道(1062)包括:第二流入口(1065)、第二流出口(1066)和第二對接口(1062a);所述第一對接口(1061a)和所述第二對接口(1062a)對接且連通;所述切換閥組包括:第一電磁閥(1067)、第二電磁閥(1068)、第三電磁閥(1069)、第四電磁閥(10610)以及第五電磁閥(10611);所述第一流入口(1063)處設置有所述第一電磁閥(1067),所述第一流出口(1064)處設置有所述第二電磁閥(1068),所述第二流入口(1065)處設置有所述第三電磁閥(1069),所述第二流出口(1066)處設置有所述第四電磁閥(10610);所述第一對接口(1061a)或者所述第二對接口(1062a)處設置有所述第五電磁閥(10611)。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車(200)包括: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倉體(30)包括設置在所述倉體(30)內部的分隔件(36),所述分隔件(36)將所述倉體(30)分為料倉(31)和除塵倉(32);所述分隔件(36)設置有連通口(3162);所述卸料口(301)和各個所述進料口(303)設置于所述料倉(31),所述出氣口(304)設置于所述除塵倉(32);所述料倉(31)和所述除塵倉(32)共同設置有所述卸料口(301)。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倉總成(3)還包括: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儲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組件(37)包括進風口(371)、出風口(372);所述導流組件(37)的進風口(371)位于所述料倉(31)的頂部,所述導流組件(37)的出風口(372)位于所述料倉(31)的底部或者中下部,所述導流組件(37)的出風口(372)與所述連通口(3162)連通;所述進料口(303)的位置低于所述導流組件(37)的進風口(371)。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36)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倉體(30)被分為一個料倉(31)和兩個除塵倉(32);兩個所述除塵倉(32)與兩個所述導流組件(37)一一對應地布置。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儲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管車(300)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抽吸機組的工作模式包括:救援點數最大化工作模式、不間斷作業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儲料車(200)包括兩臺,每臺所述儲料車(200)包括三個進料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處于所述不間斷作業模式下,每臺所述拖管車(300)各自通過一個三通換向閥連通兩臺所述儲料車(200);其中,各個所述三通換向閥的閥位可切換,通過切換所述三通換向閥的閥位使得所述拖管車(300)與所連通的兩臺所述儲料車(200)中的其中一臺導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導通所述第一抽吸段的步驟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臺所述儲料車(200)通過第一電磁閥(1067)、第二電磁閥(1068)連通所述第一羅茨風機(1033);第二臺所述儲料車(200)通過第三電磁閥(1069)、第四電磁閥(10610)連通所述第二羅茨風機(1042);所述第一電磁閥(1067)、第二電磁閥(1068)、第三電磁閥(1069)、第四電磁閥(10610)之間布置有第五電磁閥(106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作業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10.一種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100)包括: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救援抽吸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61)包括:第一流入口(1063)、第一流出口(1064)和第一對接口(1061a);所述第二流道(1062)包括:第二流入口(1065)、第二流出口(1066)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秀梅,鄭文,劉漢光,張洪濤,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徐工工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