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尤其涉及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1、由于場地限制,建造的200m3廢水收集池不足以儲存每日產生的離子交換廢水,需泵送至水處理車間進行處理,夏季運行過程中白班作業人員通過自吸泵將當天產生的廢水全部送往水處理車間,夜班作業人員待再生工序完畢后將廢水池中廢水全部輸送完畢后停止自吸泵運行。但在冬季生產中,為了防止管線結凍,需要自吸泵24小時不間斷送水,保證管線內廢水一直處于流動狀態避免管線結凍。這就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自吸泵選型時,由于輸送管線長約900m,彎頭較多,壓頭沿程損失較大,因此需要揚程不小于50m,受限于廢水池容積僅為200m3,冬季需滿足24小時不間斷輸送要求流量比較小,通過泵出口閥門的控制,最小流量只能控制在15m3/h,否則會產生空泵現象造成管線結凍。因此,每天產生的離子廢水只能夠自吸泵連續運行16h,其余8h就需要往廢水池補充120m3生產水來維持自吸泵運行;2)自吸泵在低流量運行時出口閥門處于微開狀態,極易出現泵吸入流量不足產生空泵,如果巡檢不及時會造成管線凍結,同時易造成閥門閥芯磨損使用壽命減少;3)由于廢水輸送管線長約900米,一旦結凍檢修將延誤時間制約離子水制備,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4)自吸泵現場操作,冬季運行時為避免管線結凍,崗位人員每小時巡檢兩次,白班夜班不間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包括自吸泵、自吸罐、廢水池和水處理車間,所述自吸罐底部出水口與自吸泵相連接,自吸泵的輸出口通過輸送管線與水處理車間相連接,輸送管線通過回流管線與廢水池相連通,廢水池與自吸罐頂端的進水口相連通。
4、所述輸送管線和回流管線均采用管徑為dn100的電熔管線。
5、所述輸送管線與回流管線的連接處和水處理車間之間的輸送管線上設置有電磁流量計。
6、所述輸送管線與回流管線的連接處和自吸泵之間的輸送管線上設置有球閥。
7、所述回流管線上設置有電動調節閥。
8、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術通過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增加回流管線、電動調節閥和電磁流量計,能夠讓自吸泵在開啟后有足夠的吸入量,避免發生吸入量不足而產生空泵現象,同時通過調節回流管線,利用“分流循環”的方法能夠控制外送廢水的流量,達到小流量不間斷送水的目的,并且電動調節閥能夠進行遠程控制,不需要崗位人員到現場操作,減少了職工勞動量,能夠在不改變外部條件的前提下有效地解決自吸泵大流量開啟與小流量控制、蓄水量與再生流量控制及人員操作失誤等諸多問題。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包括自吸泵、自吸罐、廢水池和水處理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罐底部出水口與自吸泵相連接,自吸泵的輸出口通過輸送管線與水處理車間相連接,輸送管線通過回流管線與廢水池相連通,廢水池與自吸罐頂端的進水口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線和回流管線均采用管徑為DN100的電熔管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線與回流管線的連接處和水處理車間之間的輸送管線上設置有電磁流量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線與回流管線的連接處和自吸泵之間的輸送管線上設置有球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線上設置有電動調節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包括自吸泵、自吸罐、廢水池和水處理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罐底部出水口與自吸泵相連接,自吸泵的輸出口通過輸送管線與水處理車間相連接,輸送管線通過回流管線與廢水池相連通,廢水池與自吸罐頂端的進水口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子廢水池自吸泵流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線和回流管線均采用管徑為dn100的電熔管線。
3.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璐,羅小波,
申請(專利權)人: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