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及農業園藝害蟲的防除方法。
技術介紹
1、含有蘇云金芽孢桿菌培養物的制劑(以下稱為“bt劑”)作為微生物農藥被廣泛用于農業害蟲和衛生害蟲的防除(防治)。一般來說,使用化學合成農藥時,為了避免在作物上殘留,必須在收獲作物之前放置一段時間。另一方面,bt劑容易在土壤中分解,可以在臨收獲前用于作物。另外,bt劑與化學合成農藥相比,對害蟲種類顯示出特異性的效果,因此能夠不危害有用昆蟲而只防除目標害蟲種類。根據以上理由,bt劑不用擔心環境污染和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殘留在作物上,在推進減少農藥、環境保護型農業上被利用(非專利文獻1)。
2、蘇云金芽孢桿菌是廣泛生活在土壤中的革蘭氏陽性菌,在孢子形成期在菌體內產生含有被稱為晶體的結晶性殺蟲蛋白(以下簡稱為“殺蟲蛋白”)的顆粒。已知該殺蟲蛋白在昆蟲的腸內被蛋白酶活化,對昆蟲顯示殺蟲活性。另外,蘇云金芽孢桿菌因其亞種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殺蟲蛋白(殺蟲性蛋白),這些殺蟲蛋白的殺蟲活性不同。例如已知,kurstaki亞種和aizawai亞種對鱗翅目和雙翅目昆蟲顯示活性,israelensis亞種對雙翅目昆蟲顯示活性,另外,tenebrionis亞種和japonensis?buibui亞種對鞘翅目昆蟲顯示活性(非專利文獻2)。
3、目前,殺蟲蛋白被鑒定分類為cry1~cry73的400種以上。對于蘇云金芽孢桿菌來說,一種菌株不一定產生一種殺蟲蛋白,例如,蘇云金芽孢桿菌的hd-1菌株產生三種殺蟲蛋白:cry1a(a)、cry1a(b)和cry1a(c
4、殺蟲蛋白以分子量為基準,大致分為130kda型和70kda型這兩種。130kda型包括對鱗翅目有活性的cry1a、對雙翅目有活性的cry4a和cry4b、對鞘翅目有活性的cry8c、對線蟲目有活性的cry5等。另一方面,在70kda型中,包括對鱗翅目和雙翅目兩者都顯示活性的cry2,對雙翅目顯示活性的cry11a和cry11b,對鞘翅目顯示活性的cry3b等(非專利文獻3)。
5、到目前為止,正在開發和銷售有多種利用上述殺蟲蛋白的特性的bt劑。但是,在栽培現場,要求使用與化學合成農藥同樣具有經濟且有效的穩定性和速效性的bt劑的防除方法。為了增強bt劑的殺蟲活性,至今為止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之一是混合協合劑(synergist)的方法。作為混合協合劑(synergist)的方法,可舉出:混合不同殺蟲蛋白的方法,例如,混合cry1a(a)和cry1a(c)的方法(非專利文獻4)、混合cry1a(a)和cry1c的方法(非專利文獻5)、將cry1a或cry2與營養型細胞時分泌的殺蟲蛋白vip3aa混合的方法(非專利文獻6、非專利文獻7)。另外,作為混合協合劑(synergist)的方法,有將殺蟲蛋白與芽孢桿菌屬的芽孢混合的方法(非專利文獻8、非專利文獻9)、將殺蟲蛋白與蠟狀芽孢桿菌(b.cereus)等產生的zwittermicina混合的方法(專利文獻1)等。
6、已知上述zwittermicina是由蠟狀芽孢桿菌或蘇云金芽孢桿菌產生的低分子且水溶性的抗生素(非專利文獻10),抑制植物病原性絲狀菌和一部分細菌的生長(非專利文獻11)。manker等人(專利文獻2)報道了zwittermicina單獨不顯示殺蟲活性,但通過與蘇云金芽孢桿菌混合,增強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活性。
7、另外,fernandez等人報道了除了殺蟲蛋白之外,產生zwittermicina的蘇云金芽孢桿菌與以往的蘇云金芽孢桿菌相比具有更高的殺蟲活性(專利文獻3)。
8、另外,在另一文獻(專利文獻4)中,報道了與zwittermicina不同的另一種增強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殺蟲活性的物質,但其結構尚未確定。
9、以bt劑為對象的害蟲種類大多為鱗翅目害蟲,其中,斜紋夜蛾(spodopteralitura)和棉鈴蟲(helicoverpaarmigera)是非常廣食性的,危害很多蔬菜類、田地作物,成為帶來嚴重危害的重要害蟲。斜紋夜蛾廣泛分布在亞洲,在日本國內,人們曾認為,除非氣候變暖,否則它無法在田里過冬。然而,由于近年來供暖設施數量的增加和氣候變暖等,斜紋夜蛾的繁殖地一直在向北移動,其繁殖面積也在擴大。在斜紋夜蛾所屬的夜蛾(spodoptera)屬中,作為農業害蟲包括很多重要的種類,例如,包括甜菜夜蛾(s.exigua)、淡劍灰翅夜蛾(s.depravata)、草地貪夜蛾(s.frugiperda)等。
10、嘌呤霉素(4-n-d-丙氨酰-2,4-二氨基-2,4-二脫氧阿拉伯糖)由鏈霉菌(streptomyces)屬細菌或芽孢桿菌屬細菌產生,作為對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有效的藥劑而廣為人知。嘌呤霉素是在1971年hata等人從鏈霉菌屬(streptomyces?sp.)f-1028菌株的培養濾液中分離出來的(非專利文獻12),之后在1973年omura等人報道了其對豆類的灰霉病、菌核病、黃瓜的白粉病有效果(非專利文獻13)。嘌呤霉素的結構在1974年由omura等人確定(非專利文獻14)。之后,通過獨立的3個研究小組實現了全部合成(非專利文獻15~24),確認了下述式所示的嘌呤霉素的結構。
11、[化1]
12、
13、另外,關于天然來源的嘌呤霉素,除了上述的鏈霉菌屬(streptomyces?sp.)之外,還報道了蠟狀芽孢桿菌的特定菌株產生嘌呤霉素(專利文獻5)。此外,在1989年報道了枯草芽孢桿菌的特定的芽孢桿菌(b.subtilis)菌株產生嘌呤霉素(專利文獻6)。
14、已知卡那霉素水解物(3-氨基-3-脫氧-d-吡喃葡萄糖)由蠟狀芽孢桿菌或產氨基糖苷芽孢桿菌(b.aminoglucosidicus)產生。卡那霉素水解物是1958年由cron等人分離出的卡那霉素的酸水解產物,確認其結構由下述式表示(非專利文獻25)。此后,在1996年milner等人報道了卡那霉素水解物對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鏈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的效果(非專利文獻26)。
15、[化2]
16、
17、現有技術文獻
18、專利文獻
19、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平8-501798號公報
20、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1-516201號公報
21、專利文獻3:wo2020/102592公報
22、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6635245公報
23、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昭54-157896號公報
24、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2-209803號公報
25、專利文獻7:wo2018/029775公報
26、非專利文獻
27、非專利文獻1:plant?biotech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含有:
2.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中,所述殺蟲蛋白含有Cry1A或Cry1C。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包含含有所述殺蟲蛋白的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培養干燥物。
4.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含有產生所述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的菌的培養干燥物。
5.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還含有0.1~10質量%的氯化鈣。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用于使用所述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的含量為0.1ppm~100ppm的液體施用于植物。
7.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用于使用所述殺蟲蛋白的含量為0.1ppm~500ppm的液體施用于植物。
8.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含有嘌呤霉素鹽酸鹽。
9.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
10.農業園藝害蟲的防除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11.農業園藝害蟲的防除方法,其包括將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施用于產生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殺蟲蛋白的重組植物的工序。
12.權利要求10所述的防除方法,其中,所述工序(a)或(b)的施用包括土壤混合、灌注、種子涂抹、種子浸漬或莖葉散布。
13.權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防除方法,其中,使用含有所述殺蟲蛋白和所述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1.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含有:
2.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中,所述殺蟲蛋白含有cry1a或cry1c。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包含含有所述殺蟲蛋白的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培養干燥物。
4.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含有產生所述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的菌的培養干燥物。
5.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還含有0.1~10質量%的氯化鈣。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用于使用所述嘌呤霉素或其鹽或者卡那霉素水解物或其鹽的含量為0.1ppm~100ppm的液體施用于植物。
7.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農業園藝用殺蟲組合物,其用于使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島新一郎,天木雄介,田中計實,
申請(專利權)人:SDS生物技術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