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供電,具體公開了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
技術介紹
1、電路護管在使用時通常會搭配電路護管支撐機構進行使用,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在使用時,能夠對電路護管起到支撐的效果,可以便于電路護管安裝在合適的部位,目前市面上的電路護管支撐機構搭配電路護管使用時,電路護管支撐機構的安裝方式較為單一,不便于工作人員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對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安裝,導致電路護管支撐機構的使用場景較少,同時也會增大工作人員對供電電路的安裝難度,降低了供電電路的安裝效率。
2、因此,現有的電路護管支撐機構,無法滿足實際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進的技術,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
2、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內壁固定有防滑膠條,所述支撐架的下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所述支撐架外壁的一側固定有第一安裝片,所述支撐架外壁的另一側固定有第二安裝片,所述第一安裝片和第二安裝片的外壁固定有抵接凸紋,所述第一安裝片和第二安裝片的兩側開設有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下端固定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位于四角部位貫穿有固定螺桿。
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防滑膠條的內壁開設有防滑紋路,所述防滑膠條具有彈性,所述防滑膠條和支撐架均為u形狀結構。
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支撐架上開
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內壁的底面開設有貫穿槽,所述第一滑動塊的底面固定有第一插接塊,所述第二滑動塊的底面固定有第二插接塊,所述第一插接塊和第二插接塊與貫穿槽貫穿。
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第一滑動塊通過第一插接塊與第一支撐桿卡接,所述第二滑動塊通過第二插接塊與第二支撐桿卡接,所述第一滑動塊和第二滑動塊上連接有第二連接螺桿,所述第一支撐桿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支撐桿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內壁的上部連接有第一連接螺桿,所述第一支撐桿上連接的第一連接螺桿和第二連接螺桿與第一滑動塊固定,所述第二支撐桿上連接的第一連接螺桿和第二連接螺桿與第二滑動塊固定。
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內壁固定有第二推桿,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內壁固定有第一推桿,所述第二推桿和第一推桿的外壁開設有外螺紋,所述第二推桿和第一推桿上套接有轉筒。
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轉筒的端部固定有連接片,所述連接片與外螺紋螺紋連接,所述連接片上開設有排氣孔,所述第二推桿與轉筒貫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一推桿與轉筒貫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塊,所述轉筒的外壁開設有防滑凹紋。
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所述支撐架的內壁開設有卡接槽,所述防滑膠條的底面固定有卡接膠條,所述卡接膠條與卡接槽卡接。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該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在實際使用時,使用者預先將固定片抵接在底面上,隨后固定螺桿貫穿固定片與地面固定,可以實現該支撐機構固定在地面上,當該支撐機構與地面固定后,使用者將供電電路搭接在防滑膠條上,可以實現支撐架通過防滑膠條對供電電路支撐,可以便于后續工作人員對供電電路安裝。
12、2、該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在實際使用時,使用者的手部對轉筒轉動,轉筒能夠通過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對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之間的間距調節,此時可以改變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與底面的安裝部位,從而便于使用者對支撐架安裝。
13、3、該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在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將第一連接螺桿和第二連接螺桿與第一滑動塊和第二滑動塊分離,此時可以實現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與支撐架分離,隨后使用者將外部螺栓通過螺栓孔與第一安裝片和第二安裝片貫穿,使用者將外部螺栓貫穿第一安裝片和第二安裝片與外部物體固定,可以實現支撐架與外部物體固定,可以改變支撐架的安裝方式,進而便于支撐架對供電電路支撐,可以實現支撐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選取不同的安裝方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1)的內壁固定有防滑膠條(2),所述支撐架(1)的下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桿(15)和第二支撐桿(9),所述支撐架(1)外壁的一側固定有第一安裝片(18),所述支撐架(1)外壁的另一側固定有第二安裝片(6),所述第一安裝片(18)和第二安裝片(6)的外壁固定有抵接凸紋(33),所述第一安裝片(18)和第二安裝片(6)的兩側開設有螺栓孔(7),所述第一支撐桿(15)和第二支撐桿(9)的下端固定有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上位于四角部位貫穿有固定螺桿(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膠條(2)的內壁開設有防滑紋路(31),所述防滑膠條(2)具有彈性,所述防滑膠條(2)和支撐架(1)均為U形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1)上開設有第一滑動槽(3)和第二滑動槽(4),所述第一滑動槽(3)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動塊(17),所述第二滑動槽(4)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動塊(5),所述第一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槽(3)和第二滑動槽(4)內壁的底面開設有貫穿槽(23),所述第一滑動塊(17)的底面固定有第一插接塊(19),所述第二滑動塊(5)的底面固定有第二插接塊(21),所述第一插接塊(19)和第二插接塊(21)與貫穿槽(23)貫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塊(17)通過第一插接塊(19)與第一支撐桿(15)卡接,所述第二滑動塊(5)通過第二插接塊(21)與第二支撐桿(9)卡接,所述第一滑動塊(17)和第二滑動塊(5)上連接有第二連接螺桿(20),所述第一支撐桿(15)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16),所述第二支撐桿(9)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8),所述第一安裝孔(16)和第二安裝孔(8)內壁的上部連接有第一連接螺桿(22),所述第一支撐桿(15)上連接的第一連接螺桿(22)和第二連接螺桿(20)與第一滑動塊(17)固定,所述第二支撐桿(9)上連接的第一連接螺桿(22)和第二連接螺桿(20)與第二滑動塊(5)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5)的內壁固定有第二推桿(27),所述第二支撐桿(9)的內壁固定有第一推桿(11),所述第二推桿(27)和第一推桿(11)的外壁開設有外螺紋(29),所述第二推桿(27)和第一推桿(11)上套接有轉筒(1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筒(13)的端部固定有連接片(12),所述連接片(12)與外螺紋(29)螺紋連接,所述連接片(12)上開設有排氣孔(24),所述第二推桿(27)與轉筒(13)貫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塊(26),所述第一推桿(11)與轉筒(13)貫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塊(25),所述轉筒(13)的外壁開設有防滑凹紋(3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1)的內壁開設有卡接槽(32),所述防滑膠條(2)的底面固定有卡接膠條(28),所述卡接膠條(28)與卡接槽(32)卡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1)的內壁固定有防滑膠條(2),所述支撐架(1)的下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桿(15)和第二支撐桿(9),所述支撐架(1)外壁的一側固定有第一安裝片(18),所述支撐架(1)外壁的另一側固定有第二安裝片(6),所述第一安裝片(18)和第二安裝片(6)的外壁固定有抵接凸紋(33),所述第一安裝片(18)和第二安裝片(6)的兩側開設有螺栓孔(7),所述第一支撐桿(15)和第二支撐桿(9)的下端固定有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上位于四角部位貫穿有固定螺桿(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膠條(2)的內壁開設有防滑紋路(31),所述防滑膠條(2)具有彈性,所述防滑膠條(2)和支撐架(1)均為u形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1)上開設有第一滑動槽(3)和第二滑動槽(4),所述第一滑動槽(3)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動塊(17),所述第二滑動槽(4)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動塊(5),所述第一滑動塊(17)固定在第一支撐桿(15)的上部,所述第二滑動塊(5)固定在第二支撐桿(9)的上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槽(3)和第二滑動槽(4)內壁的底面開設有貫穿槽(23),所述第一滑動塊(17)的底面固定有第一插接塊(19),所述第二滑動塊(5)的底面固定有第二插接塊(21),所述第一插接塊(19)和第二插接塊(21)與貫穿槽(23)貫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電電路護管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新海,劉勇,戴亮,郭志豪,席瑞澤,蘇春曉,孔令均,于艷艷,馬馥珍,柴文武,吳媛媛,孟怡辛,尤曉悅,朱磊,張瑩,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無棣縣供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