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消防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
技術介紹
1、消防裝置是現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其內一般設有室內消火栓,室內消火栓是室內管網向火場供水的,帶有閥門的接口,為工廠、倉庫、高層建筑、公共建筑及船舶等室內固定消防設施,通常安裝在消火栓箱內,與噴淋機構等器材配套使用。
2、目前,大多數的消防裝置都會因為人為的破壞而導致無法正常使用,從而導致在發生火災時,不能夠及時的去撲滅火災而導致火情變大,既影響了滅火的效率和時間,也影響了救援效率。
3、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可以避免以為認為的破壞,從而導致不能及時撲滅火災。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3、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包括:
4、架體;
5、支撐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外側,且支撐組件一側與所述架體一側連接;
6、固定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固定組件一側與所述固定組件內壁連接;
7、連接組件,卡設于所述固定組件內;
8、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外,且驅動組件與所述連接組件連接;
9、消防裝置,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消防裝置底部與所述架體連接。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支撐組件包括:
11、
12、第一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且第一固定板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頂部連接;
13、第二連接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且第二連接板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頂部連接;
14、第三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且第三固定板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頂部連接。
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支撐組件還包括:
16、第二支撐板,設置于所述架體外側,且第二支撐板一側與所述架體另一側連接;
17、第四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上,且第四固定板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頂部連接;
18、第五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上,且第五固定板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頂部連接;
19、第六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上,且第六固定板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頂部連接。
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固定組件包括:
21、第一固定塊,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內壁連接;
22、第二固定塊,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內壁連接;
23、第三固定塊,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三固定塊與所述第四固定板內壁連接;
24、第四固定塊,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四固定塊與所述第五固定板內壁連接;
25、第五固定塊,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第五固定塊一側與所述架體內壁連接。
2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連接組件包括:
27、第一連接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內,且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凹槽連接;
28、第二連接板,設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塊和第四固定塊內,且第二連接板與所述第三固定塊和第四固定塊凹槽連接。
29、第一連接桿,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一連接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連接;
30、第二連接桿,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一側連接;
31、第三連接桿,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另一端連接;
32、第四連接桿,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板連接。
3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驅動組件包括:
34、電機,設置于所述架體上,且電機一側與所述架體外壁連接;
35、第一齒輪,套設于所述電機傳動軸上;
36、第二齒輪,套設于所述電機傳動軸上;
37、第一固定桿,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且第一固定桿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頂面連接;
38、第三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一固定桿上;
39、第二固定桿,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桿上,且第二固定桿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頂面連接;
40、第四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二固定桿上;
41、第三固定桿,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桿上,且第三固定桿一端與所述第四連接桿頂面連接;
42、第五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三固定桿上。
4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驅動組件還包括:
44、移動桿,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移動桿一側與所述架體內壁連接;
45、第七齒輪,設置于所述移動桿內,且第七齒輪與所述移動桿滑動連接;
46、第六齒輪,設置于所述移動桿內,且第六齒輪與所述移動桿滑動連接;
47、滑動塊,設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塊上,且滑動塊一端與所述第五固定塊滑動連接。
4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驅動組件還包括:
49、移動桿,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移動桿一側與所述架體內壁連接;
50、第七齒輪,設置于所述移動桿內,且第七齒輪與所述移動桿滑動連接;
51、第六齒輪,設置于所述移動桿內,且第六齒輪與所述移動桿滑動連接;
52、滑動塊,設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塊上,且滑動塊一端與所述第五固定塊滑動連接;
5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第一消防裝置包括:
54、高壓水管,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高壓水槍底部與所述架體內壁連接;
55、高壓水帶,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高壓水帶底部與所述架體內壁連接。
56、連接管,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連接管一端與所述架體內壁底部連接;
57、泡沫液儲罐,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泡沫液儲罐底部與所述連接管另一端連接。
58、水槍槍頭,位于所述架體內,且水槍槍頭卡設于所述滑動塊上。
5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是,第二消防還包括:
60、第二水管,設置于所述架體內,且第二水管一端與所述架體連接;
61、第二轉換頭,設置于所述第二水管上,且第二轉換頭套設于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
62、第二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二轉換頭上,且第二噴頭一端卡設于所述第二轉換頭上。
6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4、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擁有較好使用性,可以在發生火災時,能夠自動彈出門蓋,供人們使用滅火裝置進行滅火,兩側設置有滅火支撐,能夠存放滅火器,便于直接拿取使用。
6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體(1);支撐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側,且支撐組件一側與所述架體(1)一側連接;固定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固定組件一側與所述固定組件內壁連接;連接組件,卡設于所述固定組件內;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且驅動組件與所述連接組件連接;消防裝置,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消防裝置底部與所述架體(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板(2),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側,且第一支撐板(2)一側與所述架體(1)一側連接;第一固定板(4),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一固定板(4)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第二連接板(5),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二連接板(5)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第三固定板(9),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三固定板(9)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二支撐板(3),設置于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組件包括:第一固定塊(6),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一固定塊(6)與所述第一固定板(4)內壁連接;第二固定塊(7),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二固定塊(7)與所述第二連接板(5)內壁連接;第三固定塊(12),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三固定塊(12)與所述第四固定板(10)內壁連接;第四固定塊(13),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四固定塊(13)與所述第五固定板(11)內壁連接;第五固定塊(44),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第五固定塊(44)一側與所述架體(1)內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板(8),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6)和第二固定塊(7)內,且第一連接板(8)與所述第一固定塊(6)和第二固定塊(7)凹槽連接;第二連接板(14),設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塊(12)和第四固定塊(13)內,且第二連接板(14)與所述第三固定塊(12)和第四固定塊(13)凹槽連接;第一連接桿(31),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且第一連接桿(31)與所述第一固定板(4)連接;第二連接桿(34),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31)一側連接;第三連接桿(37),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34)另一端連接;第四連接桿(38),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板(10)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組件包括:電機(27),設置于所述架體(1)上,且電機(27)一側與所述架體(1)外壁連接;第一齒輪(29),套設于所述電機(27)傳動軸上;第二齒輪(30),套設于所述電機(27)傳動軸上;第一固定桿(32),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31)上,且第一固定桿(32)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31)頂面連接;第三齒輪(33),套設于所述第一固定桿(32)上;第二固定桿(35),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桿(34)上,且第二固定桿(35)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34)頂面連接;第三齒輪(36),套設于所述第二固定桿(35)上;第三固定桿(39),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桿(38)上,且第三固定桿(39)一端與所述第四連接桿(38)頂面連接;第五齒輪(40),套設于所述第三固定桿(39)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組件還包括:移動桿(41),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移動桿(41)一側與所述架體(1)內壁連接;第七齒輪(42),設置于所述移動桿(41)內,且第七齒輪(42)與所述移動桿(41)滑動連接;第六齒輪(43),設置于所述移動桿(41)內,且第六齒輪(43)與所述移動桿(41)滑動連接;滑動塊(45),設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塊(44)上,且滑動塊(45)一端與所述第五固定塊(44)滑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消防裝置包括:高壓水管(16),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高壓水槍(16)底部與所述架體(1)內壁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體(1);支撐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側,且支撐組件一側與所述架體(1)一側連接;固定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固定組件一側與所述固定組件內壁連接;連接組件,卡設于所述固定組件內;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且驅動組件與所述連接組件連接;消防裝置,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消防裝置底部與所述架體(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板(2),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側,且第一支撐板(2)一側與所述架體(1)一側連接;第一固定板(4),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一固定板(4)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第二連接板(5),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二連接板(5)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第三固定板(9),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2)上,且第三固定板(9)底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頂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二支撐板(3),設置于所述架體(1)外側,且第二支撐板(3)一側與所述架體(1)另一側連接;第四固定板(10),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3)上,且第四固定板(10)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3)頂部連接;第五固定板(11),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3)上,且第五固定板(11)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3)頂部連接;第六固定板(15),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板(3)上,且第六固定板(15)底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板(3)頂部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組件包括:第一固定塊(6),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一固定塊(6)與所述第一固定板(4)內壁連接;第二固定塊(7),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二固定塊(7)與所述第二連接板(5)內壁連接;第三固定塊(12),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三固定塊(12)與所述第四固定板(10)內壁連接;第四固定塊(13),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內,且第四固定塊(13)與所述第五固定板(11)內壁連接;第五固定塊(44),設置于所述架體(1)內,且第五固定塊(44)一側與所述架體(1)內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消防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板(8),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6)和第二固定塊(7)內,且第一連接板(8)與所述第一固定塊(6)和第二固定塊(7)凹槽連接;第二連接板(14),設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塊(12)和第四固定塊(13)內,且第二連接板(14)與所述第三固定塊(12)和第四固定塊(13)凹槽連接;第一連接桿(31),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且第一連接桿(31)與所述第一固定板(4)連接;第二連接桿(34),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31)一側連接;第三連接桿(37),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34)另一端連接;第四連接桿(38),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鑫,杜欣然,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金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