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個體呼吸防護裝備的,尤其是涉及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
技術介紹
1、正壓式氧氣呼吸器是消防救援人員在應急救援處置作業時,為保護自身免遭濃煙、毒氣、缺氧等侵害而背負的一種呼吸防護裝備。廣泛應用于礦山事故救援、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消防救援等領域。使用時,通過呼吸裝備自身攜帶的壓縮氧與呼出并經處理后混合于氣囊內氣體,形成了一種閉路循環,與外界大氣環境完全隔絕,以保證其呼吸安全。
2、目前正壓式氧氣呼吸器按期防護時間區別,一般有120min和240min兩種,無論是哪一種,其自重大多在14~16kg,而目前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大多通過呼吸器的外殼直接連接肩帶、腰帶及腰帶,背負時,呼吸器的重量主要集中在肩部,長時間佩戴感覺很不舒適,而且由于肩部受力大,影響救援人員雙臂的施力,對救援活動的開展有較大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救援處置的效率。
3、基于此,期望獲得一種肩部受力小,使正壓式氧氣呼吸器的重量主要集中在佩戴人員腰部的背負裝置。通過在外殼上增加一套硬質腰夾裝置,使正壓式氧氣呼吸器的重量主要集中在腰部,減輕肩部受力,從而消除人體長時間背負裝備開展救援活動過程中所產生肩部施力受阻的現象,增加裝備佩戴的舒適性,更好地開展救援處置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減緩應急救援人員長時間佩戴呼吸器造成肩部受力大,開展救援工作施力受阻,佩戴不舒適等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
2、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硬質
3、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包括上外殼和下外殼,所述上外殼和下外殼連接時,所述上外殼和下外殼之間形成空腔,呼吸機放置在所述空腔內,所述下外殼上設置有兩條肩帶,所述下外殼上設置有用于分擔肩帶的受力的分力機構,所述分力機構包括:
4、腰板,所述腰板通過裝配組件可拆卸設置在下外殼上;
5、背板,所述背板設置在位于腰板上方的下外殼上,兩條所述肩帶均設置在背板上;
6、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用于將腰板和背板連接為一個整體。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呼吸器安裝在上外殼和下外殼內,上外殼和下外殼配合對呼吸器進行固定且同時對呼吸器進行保護,在下外殼上固定背板并在背板上安裝肩帶,從而使得人體背負呼吸器時肩部和背部一起受力,然后再在下外殼上安裝腰板并通過連接組件將腰板與背板連接起來,從而將肩帶、背板和腰板均連接為了一個整體,使得人體在背負呼吸器時肩背腰同時受力,緩解了應急救援人員由于長時間佩戴呼吸器造成肩部受力過大,而使得開展救援工作施力受阻,佩戴不舒適等問題。
8、可選的,所述裝配組件包括:
9、金屬墊板,所述金屬墊板設置在下外殼上,所述金屬墊板表面上沿豎直方向均布開設有多個螺紋孔;
10、螺釘,所述螺釘的螺紋端水平穿過腰板與金屬墊板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螺釘的頭部抵緊在腰板上。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下外殼上固定金屬墊板并在金屬墊板上沿豎向開設多個螺紋孔,從而根據不同身高體型的人員可對腰板的高度位置進行調節,將腰板移動至合適位置后,擰動螺釘與金屬墊板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即可,從而完成了腰板與下外殼之間的固定工作,且擴大了腰板對于不同身高體型的人員的適應范圍。
12、可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
13、腰墊,所述腰墊墊設在腰板遠離下外殼的一側,所述腰墊為由硬質海綿制成的腰墊;
14、豎帶,所述豎帶一端設置在背板上,所述豎帶另一端與腰墊連接。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腰板上墊設腰墊,腰墊對佩戴人員的腰部與腰板之間進行緩沖,避免了腰板上的螺釘頭部直接與佩戴人員腰部接觸,提高了人員佩戴的舒適性,對佩戴人員腰部進行了保護,豎帶將腰墊與背板連接起來,從而使得腰墊與背板形成一個整體,將呼吸器的重量分散部分到了腰上,減緩了佩戴人員在長時間的佩戴工作中肩背部的壓力。
16、可選的,所述腰墊在水平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腰帶和右腰帶,所述左腰帶靠近右腰帶的一端上設置有母扣,所述右腰帶靠近左腰帶的一端上設置有公扣,所述公扣和母扣扣合后,所述左腰帶、右腰帶和腰墊配合包圍人體的腰部。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腰墊上設置左腰帶和右腰帶,移動左腰帶和右腰帶使得左腰帶和右腰帶上的公扣和母扣扣接,左腰帶和右腰帶配合對佩戴人員的腰部進行纏繞固定,從而提高了佩戴人員背負下外殼的穩定性,且使得佩戴人員的腰部受力更均勻。
18、可選的,所述腰墊上設置有用于對左腰帶和右腰帶的松緊度進行調節的第一調節組件,所述第一調節組件包括:
19、兩個調節腰夾,兩個所述調節腰夾分別轉動設置在腰墊的兩端,兩個所述調節腰夾相互靠近的一端開設有開口,所述調節腰夾內部中空且側壁上開設有與內部連通的通孔;
20、滑塊,所述滑塊滑移設置在調節腰夾內部,所述滑塊上開設有一個穿接孔,所述左腰帶和右腰帶分別穿入兩個調節腰夾的通孔中,然后所述左腰帶和右腰帶繞過滑塊并穿過滑塊內的穿接孔,最后所述左腰帶和右腰帶從調節腰夾的開口處穿出,所述滑塊與調節腰夾配合對左腰帶和右腰帶的位置進行固定。
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移動左腰帶和右腰帶通過調節腰夾的開口進入到調節腰夾內然后繞過滑塊上的穿接孔后再沖調節腰夾中穿出,從而通過滑塊和調節腰夾的配合實現了對左腰帶和右腰帶的固定工作,且通過移動滑塊即可對左腰帶和右腰帶的松緊進行調節,方便快捷,適應性強,工作效率高。
22、可選的,所述滑塊靠近調節腰夾端部開口處的一側側壁上開設有弧形的導向面。
2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滑塊側壁上開設弧形的到導向面,從而便于左腰帶和右腰帶在進行安裝時能夠順利伸入到調節腰夾內,提高了左腰帶和右腰帶安裝的便利性。
24、可選的,所述調節腰夾上設置有拉帶,所述拉帶兩端分別與調節腰夾和肩帶連接。
2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調節腰夾和肩帶上設置相互連接的拉帶,從而使得調節腰夾和肩帶也形成了一個受力的整體,使得左腰帶和右腰帶也能對肩帶受到的力進行分擔,提高了分力效果。
26、可選的,所述肩帶上設置有用于對拉帶長度進行調節的第二調節組件,所述第二調節組件包括:
27、調節扣,所述調節扣設置在拉帶上,所述調節扣上開設有調節孔;
28、調節環,所述調節環設置在調節扣上,所述調節環一端位于調節孔上,所述拉帶靠近肩帶的一端先穿過調節孔,然后繞過所述調節環后再穿回到調節孔內并穿出。
2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肩帶在不受力的情況下時,拉動穿過調節扣和調節環的拉帶即可對拉帶的長度進行調整,調整完成后背起肩帶,肩帶受力后調節扣和調節環即配合夾緊拉帶,從而對拉帶的長度進行固定,提高了拉帶對于不同身高體重的人員的適應性。
30、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所述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連接時,所述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之間形成空腔,呼吸機放置在所述空腔內,所述下外殼(12)上設置有兩條肩帶(13),所述下外殼(12)上設置有用于分擔肩帶(13)的受力的分力機構(2),所述分力機構(2)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組件(3)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23)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墊(24)在水平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腰帶(14)和右腰帶(15),所述左腰帶(14)靠近右腰帶(15)的一端上設置有母扣(16),所述右腰帶(15)靠近左腰帶(14)的一端上設置有公扣(17),所述公扣(17)和母扣(16)扣合后,所述左腰帶(14)、右腰帶(15)和腰墊(24)配合包圍人體的腰部。
5.根據權利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42)靠近調節腰夾(41)端部開口(43)處的一側側壁上開設有弧形的導向面(46)。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腰夾(41)上設置有拉帶(18),所述拉帶(18)兩端分別與調節腰夾(41)和肩帶(13)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帶(13)上設置有用于對拉帶(18)長度進行調節的第二調節組件(5),所述第二調節組件(5)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所述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連接時,所述上外殼(11)和下外殼(12)之間形成空腔,呼吸機放置在所述空腔內,所述下外殼(12)上設置有兩條肩帶(13),所述下外殼(12)上設置有用于分擔肩帶(13)的受力的分力機構(2),所述分力機構(2)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組件(3)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23)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硬質腰夾正壓式氧氣呼吸器背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墊(24)在水平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腰帶(14)和右腰帶(15),所述左腰帶(14)靠近右腰帶(15)的一端上設置有母扣(16),所述右腰帶(15)靠近左腰帶(14)的一端上設置有公扣(17),所述公扣(1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源,張守政,戚連福,錢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寶亞安全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