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便攜式手電筒。
技術介紹
1、手電筒,簡稱電筒、手燈筒,是一種手持式電子照明工具。現有的手電一般都采用了可充電式的設計,其上設置有充電口,方便隨時充電。但充電口在使用過程中是暴露在外面的,容易進入灰塵和水分,對手電內部及手電整體的使用壽命產生不良影響,為了防水防塵,通常會采用硅膠塞的方式蓋住充電口。然而,當硅膠塞使用次數多時,硅膠塞容易脫落,不僅如此,硅膠塞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手電劇烈晃動同樣也會容易導致硅膠塞從充電口的脫落,導致充電口處的防水防塵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手電筒。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包括依次連接的燈頭、燈身、燈尾;
3、所述燈頭包括燈頭殼體、置于所述燈頭殼體內的燈頭線路板,所述燈頭線路板遠離所述燈身的一側設有光源;
4、所述燈身包括燈身筒體,所述燈身筒體內安裝充電電池,所述充電電池正極朝向所述燈頭線路板,正極彈簧兩端分別抵接在所述燈頭線路板和所述充電電池正極上形成電連接;
5、所述燈尾包括尾蓋內筒,所述尾蓋內筒內設有充電控制電路板、燈尾線路板,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一端通過壓接彈簧壓緊在所述充電電池負極,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另一端通過負極彈簧連接所述燈尾線路板,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中部設有type?c充電接口,所述尾蓋內筒側壁上加工通孔與所述type?c充電接口相匹配;
6、所述尾蓋內筒外套設有尾蓋外筒,所述尾蓋內筒的外圓
7、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槽包括相連通螺旋段、鎖合段,所述鎖合段沿所述尾蓋外筒的圓周方向設置,所述鎖合段和所述螺旋段端部均封閉。
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燈身筒體包括外筒體、內筒體,所述內筒體為兩片脫卸式半圓管結構,所述充電電池匹配置于所述內筒體的內腔中。
9、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彈簧內徑大于所述負極彈簧,所述負極彈簧置于所述壓接彈簧內。
1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燈尾線路板遠離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的一側設有按鍵開關,所述尾蓋內筒端部相應設有按鍵帽。
1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彈簧一端抵接在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上,所述壓接彈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尾蓋內筒內側壁上。
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13、1、該手電筒結構中通過在尾蓋內筒外利用滾珠滑動套設尾蓋外筒,尾蓋內筒上加工導向槽,滾珠內嵌于所述尾蓋外筒的外壁上,轉動尾蓋外筒,滾珠沿導向槽方向滾動,尾蓋外筒相對尾蓋內筒形成軸向位移,露出或者蓋合type?c充電接口,該結構充電時操作方便,并且加工簡單;
14、2、將充電控制電路板設置在燈尾,充電控制電路板上設置type?c充電接口,配合尾蓋內筒和尾蓋外筒形成隱蔽式充電口,防水性更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燈頭、燈身、燈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111)包括相連通螺旋段(112)、鎖合段(113),所述鎖合段(113)沿所述尾蓋外筒(12)的圓周方向設置,所述鎖合段(113)和所述螺旋段(112)端部均封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燈身筒體(5)包括外筒體(51)、內筒體(52),所述內筒體(52)為兩片脫卸式半圓管結構,所述充電電池(4)匹配置于所述內筒體(52)的內腔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接彈簧(7)內徑大于所述負極彈簧(8),所述負極彈簧(8)置于所述壓接彈簧(7)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燈尾線路板(9)遠離所述充電控制電路板(6)的一側設有按鍵開關(10),所述尾蓋內筒(11)端部相應設有按鍵帽(11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接彈簧(7)一端抵接在所述充電控制電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燈頭、燈身、燈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111)包括相連通螺旋段(112)、鎖合段(113),所述鎖合段(113)沿所述尾蓋外筒(12)的圓周方向設置,所述鎖合段(113)和所述螺旋段(112)端部均封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燈身筒體(5)包括外筒體(51)、內筒體(52),所述內筒體(52)為兩片脫卸式半圓管結構,所述充電電池(4)匹配置于所述內筒體(52)的內腔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仰治,賴裕福,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圣蘭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