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具體為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
技術介紹
1、模具指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部分模具需要進行分級開合脫模,部分模具的內部結構復雜,需要倒模后進行拼接,容易錯位,較為麻煩。
2、因此需要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對上述問題做出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包括第一固定側板,所述第一固定側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側板,所述移動側板頂部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頂板,所述固定頂板的下方設置有第二側板,所述第二側板分為兩層分布于合模機構的上下兩側,上下兩側第二側板之間設置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加熱板,所述固定隔板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注塑圖案模塊,所述固定隔板的一側與移動側板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氣動伸縮桿,所述固定隔板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固定隔板的上下兩側分別適應密封上下兩側第二側板組合后對應的兩個倒模口,通過設置的固定隔板和加熱板以及一側的第一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倒模后的上下兩側模具的連接端進行熱熔,啟動第一氣動伸縮桿抽出固定隔板后即可實現對上
4、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側板由四個面板組成,四個所述第二側板可組合為無頂和無底的框形合模構件,所述第一固定側板底部的兩側以及移動側板底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三固定塊和滾輪,通過設置的第二側板進行拼接能夠實現對模具的快速拆卸。
5、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上方所述第二側板的頂部插合連接有第二成型側板,所述第二成型側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所述第二氣動伸縮桿的另一端與固定頂板固定連接,下方所述第二側板的底部插合連接有第一成型側板,所述第一成型側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底部的第二氣動伸縮桿與地面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的第二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模具上下兩側的脫模。
6、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成型側板頂部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
7、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成型側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
8、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側板遠離第一固定側板的一側板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側板,另一側第二側板與第一氣動伸縮桿固定連接,另外兩側第二側板均固定連接有第四氣動伸縮桿,兩側第四氣動伸縮桿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側的第一固定側板固定連接。
9、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側板分為上下兩層分別與上下兩層第二側板的一側板固定,上下兩側的第二固定側板之間設置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內部開設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內部插合連接有卡塊,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下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三氣動伸縮桿,上下兩側的第三氣動伸縮桿分別與上下兩側的第二固定側板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的第三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上下兩側第二固定側板的抬升及下降,從而能夠實現對固定隔板的上下兩側進行脫模。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術中,通過設置的固定隔板和加熱板以及一側的第一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倒模后的上下兩側模具的連接端進行熱熔,啟動第一氣動伸縮桿抽出固定隔板后即可實現對上下兩側的注塑后的模具進行合模,實現分級合模。
12、2、本技術中,通過設置的第二側板進行拼接能夠實現對模具的快速拆卸,通過設置的第二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模具上下兩側的脫模,通過設置的第三氣動伸縮桿能夠實現對上下兩側第二固定側板的抬升及下降,從而能夠實現對固定隔板的上下兩側進行脫模。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包括第一固定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側板(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側板(2),所述移動側板(2)頂部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頂板(3),所述固定頂板(3)的下方設置有第二側板(4),所述第二側板(4)分為兩層分布于合模機構的上下兩側,上下兩側第二側板(4)之間設置有固定隔板(10),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加熱板(11),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注塑圖案模塊(12),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一側與移動側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氣動伸縮桿(14),所述固定隔板(10)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塊(9),所述第二固定塊(9)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8),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分別適應密封上下兩側第二側板(4)組合后對應的兩個倒模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板(4)由四個面板組成,四個所述第二側板(4)可組合為無頂和無底的框形合模構件,所述第一固定側板(1)底部的兩側以及移動側板(2)底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三固定塊(19)和滾輪(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方所述第二側板(4)的頂部插合連接有第二成型側板(16),所述第二成型側板(1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15),所述第二氣動伸縮桿(15)的另一端與固定頂板(3)固定連接,下方所述第二側板(4)的底部插合連接有第一成型側板(13),所述第一成型側板(13)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15),底部的第二氣動伸縮桿(15)與地面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側板(16)頂部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15)。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側板(13)底部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1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板(4)遠離第一固定側板(1)的一側板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側板(5),另一側第二側板(4)與第一氣動伸縮桿(14)固定連接,另外兩側第二側板(4)均固定連接有第四氣動伸縮桿(17),兩側第四氣動伸縮桿(17)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側的第一固定側板(1)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側板(5)分為上下兩層分別與上下兩層第二側板(4)的一側板固定,上下兩側的第二固定側板(5)之間設置有第一固定塊(6),所述第一固定塊(6)的內部開設有卡口(7),所述卡口(7)的內部插合連接有卡塊(8),所述第一固定塊(6)的上下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三氣動伸縮桿(20),上下兩側的第三氣動伸縮桿(20)分別與上下兩側的第二固定側板(5)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包括第一固定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側板(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側板(2),所述移動側板(2)頂部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頂板(3),所述固定頂板(3)的下方設置有第二側板(4),所述第二側板(4)分為兩層分布于合模機構的上下兩側,上下兩側第二側板(4)之間設置有固定隔板(10),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加熱板(11),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注塑圖案模塊(12),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一側與移動側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氣動伸縮桿(14),所述固定隔板(10)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塊(9),所述第二固定塊(9)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8),所述固定隔板(10)的上下兩側分別適應密封上下兩側第二側板(4)組合后對應的兩個倒模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板(4)由四個面板組成,四個所述第二側板(4)可組合為無頂和無底的框形合模構件,所述第一固定側板(1)底部的兩側以及移動側板(2)底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三固定塊(19)和滾輪(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分級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方所述第二側板(4)的頂部插合連接有第二成型側板(16),所述第二成型側板(1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動伸縮桿(15),所述第二氣動伸縮桿(15)的另一端與固定頂板(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金云,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黃巖精匠模塑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