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是一種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
技術介紹
1、建筑樓板施工中,為了防止樓板因澆筑收縮或出現不均勻沉降,往往在相鄰樓板之間設置后澆帶。傳統的后澆帶支模結構,是采用腳手架支撐,需要耗費大量的支撐管件,不僅安裝費時費力,且人力消耗較大,施工效率低。為了解決該問題,如中國專利文獻刊載的申請公布號cn111535579a,申請公布日2020年8月14日,專利技術名稱為“一種用于水平后澆帶免支撐吊模工具的施工方法”,其包括非疊合板部位的后澆帶施工方法和疊合板部位的施工方法,其主要通過模板、對拉螺桿、預埋件、木枋次梁、方鋼主梁及上部方鋼吊梁實現后澆帶支模,無需使用大量的鋼管,避免鋼管占用空間,同時大大的減少支模時的人工成本,而且對于支模操作更加的輕松方便。但從其公開的結構可以得知,其主要是采用對拉螺桿將吊梁與下方的模板對拉固定實現支模,對拉螺桿操作時主要繁瑣在于螺栓較多,且需要兩端操作,人工旋擰操作仍然較為費時費力,且吊梁也需要預設穿孔,一旦吊梁的穿孔與下部的模板穿孔存在較大偏差時,則對拉螺栓難以進行對位安裝,影響施工安裝的效率。為此,有待對現有的后澆帶支模結構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向本領域提供一種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使其解決現有同類后澆帶支模結構較為復雜,拆裝較為繁瑣,人工較為費時費力,施工效率不高的技術問題。其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2、一種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該支模裝置包括上拉桿、底模板、
3、所述底模板與后澆帶兩側拼接樓板的底面之間設有密封條。通過該結構,有利于拼接樓板底面與底模板之間的密封。
4、所述螺桿連接螺母的一端設有徑向設置的銷孔。通過該結構,銷孔內穿接銷桿,方便螺桿旋擰操作。
5、所述螺桿連接螺母的一端設有一段多邊形桿。通過該結構,同樣方便螺桿通過外部工具旋擰操作。
6、所述螺桿所連接的螺母與方楞之間設有墊板。通過該結構,鎖緊更為可靠,且不會破會方楞。
7、所述上拉桿為螺紋鋼筋。通過該結構,就地取材,操作使用較為方便。
8、所述拉桿套為金屬件,所述套管為塑料件。通過該結構,降低耗件成本,塑料件埋設于后澆帶中無需取出,后續封堵也較為方便。
9、所述套管的管徑不大于所述拉桿套的螺紋孔端的外徑尺寸。通過該結構,套管與拉桿套抵緊較為可靠。
10、所述套管為方管或圓管。通過該結構,均能實現對螺桿的澆筑防護,方便螺桿導向和拆卸。
11、所述上拉桿為方桿或圓桿。通過該結構,均能有效支撐與后澆帶兩側拼接樓板的上平面,起到有效的懸吊支撐。
12、本技術整體結構較為簡單,易于加工制作,拆裝使用較為方便、快捷,支模較為可靠、穩定,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適合作為各類建筑施工后澆帶的支模結構使用,或同類支模結構的改進。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該支模裝置包括上拉桿(2)、底模板(6)、方楞(8),上拉桿位于拼接樓板(1)之間的后澆帶(101)上方,底模板、方楞位于后澆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裝置還包括拉桿組件,拉桿組件包括拉桿套(3)、螺桿(7)、套管(4),所述拉桿套設有穿接所述上拉桿的桿孔(301),以及與桿孔垂直相通的螺紋孔(302),所述上拉桿穿接至少兩個所述拉桿套,且穿接拉桿套后的上拉桿支撐于后澆帶(101)兩側拼接樓板(1)的上端面,所述底模板(6)相抵于后澆帶兩側拼接樓板的底面并封閉后澆帶下方,底模板下方相抵設有與上拉桿平行的方楞(8);所述底模板、方楞均設有穿接所述螺桿的桿孔,各所述拉桿套的螺紋孔螺紋連接螺桿一端,且螺桿該端隨螺紋鎖緊時與所述拉桿套內的上拉桿抵緊形成鎖止,螺桿另一端套接所述套管,并依次穿接所述底模板和方楞后鎖緊連接螺母,所述套管一端與所述拉桿套抵緊,另一端與所述后澆帶底面齊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6)與后澆帶(101)兩側拼接樓板(1)的底面之間設有密封條(5)。
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7)連接螺母的一端設有一段多邊形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7)所連接的螺母(10)與方楞(8)之間設有墊板(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桿(2)為螺紋鋼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套(3)為金屬件,所述套管(4)為塑料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的管徑不大于所述拉桿套(3)的螺紋孔(302)端的外徑尺寸。
9.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為方管或圓管。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桿(2)為方桿或圓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該支模裝置包括上拉桿(2)、底模板(6)、方楞(8),上拉桿位于拼接樓板(1)之間的后澆帶(101)上方,底模板、方楞位于后澆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裝置還包括拉桿組件,拉桿組件包括拉桿套(3)、螺桿(7)、套管(4),所述拉桿套設有穿接所述上拉桿的桿孔(301),以及與桿孔垂直相通的螺紋孔(302),所述上拉桿穿接至少兩個所述拉桿套,且穿接拉桿套后的上拉桿支撐于后澆帶(101)兩側拼接樓板(1)的上端面,所述底模板(6)相抵于后澆帶兩側拼接樓板的底面并封閉后澆帶下方,底模板下方相抵設有與上拉桿平行的方楞(8);所述底模板、方楞均設有穿接所述螺桿的桿孔,各所述拉桿套的螺紋孔螺紋連接螺桿一端,且螺桿該端隨螺紋鎖緊時與所述拉桿套內的上拉桿抵緊形成鎖止,螺桿另一端套接所述套管,并依次穿接所述底模板和方楞后鎖緊連接螺母,所述套管一端與所述拉桿套抵緊,另一端與所述后澆帶底面齊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拆的后澆帶免支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6)與后澆帶(101)兩側拼接樓板(1)的底面之間設有密封條(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拂曉,林通,周永雷,蔣斌,李正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欣捷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