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天然氣開采設備,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
技術介紹
1、井下節流工藝技術是將天然氣的節流降壓過程通過井下節流器發生在氣井井筒中的一種工藝技術。氣井井下節流裝置是安裝在井筒內,依靠錨定機構定位、膠筒密封、氣嘴配產來實現氣井井下節流技術的一種井下工具。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穆拉維也夫及克雷洛夫就提出了在自噴井中采用井底節流嘴,但未得到普遍應用,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重新引起開采方面的注意;在國內,井下節流工藝技術已經在四川、長慶、吉林、遼河、青海、中原、新疆、華北、大慶和勝利等多個氣田成功使用,有關氣井井下節流裝置的研究和革新也在迅速跟進。
2、下節流只是氣井高壓期生產所采用的階段性措施,高壓期結束必須打撈井下節流裝置開展排水采氣措施發揮氣井剩余產能,由于井下節流裝置配產嘴徑小,直徑為1.6~2mm,導致過液摩阻大,一旦井下節流裝置打撈失敗就堵在油管中部,無法開展后續排水采氣措施。常規井下節流裝置通過鋼絲作業完成投撈,施工工藝復雜、成本高。同時由于鋼絲作業能力有限、井筒結垢、以及工具本身隨著生產時間延長卡阻問題,導致井下節流裝置打撈成功率不高。
3、因此,為了保障井下節流裝置打撈失敗情況下不影響氣井生產,且進一步降低成本,需研發一種氣井免投撈井下節流系統,無需鋼絲作業投放和打撈,減少井場施工作業,節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作業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能夠無需鋼絲作業投放和打撈,減少井場施工作業
2、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包括采氣管柱以及設置于采氣管柱內用于調整流量的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內壁的彈性膜,所述彈性膜與所述采氣管柱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根頂桿,所述頂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彈性膜的表面,所述頂桿的另一端轉動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的內壁,所述采氣管柱的內壁上還轉動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頂桿轉動角度的驅動環,所述驅動環抵接于所述頂桿的側面,所述驅動環沿著所述采氣管柱的長度方向移動,與所述驅動環連接有用于驅動所述驅動環移動的動力組件。
3、進一步地,所述頂桿抵接于所述彈性膜的一端設置有轉動輪,與所述轉動輪的轉動軸轉動設置有控制桿,所述控制桿遠離所述轉動輪的一端滑移抵接于所述驅動環的端面。
4、進一步地,若干個所述轉動輪之間穿設有收縮鋼絲,所述收縮鋼絲抵接于所述彈性膜的內壁,所述采氣管柱上還設置收卷軸,所述收縮鋼絲卷繞于所述收卷軸上。
5、進一步地,所述動力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上的動力電機和動力齒輪,所述動力齒輪設置于所述動力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動力電機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動力齒輪為斜齒齒輪,所述驅動環的外側設置有與所述動力齒輪嚙合的齒槽。
6、進一步地,所述收卷軸與所述動力電機的輸出軸同軸設置,所述收縮鋼絲的收縮速度與若干個所述轉動輪相互靠近收縮的速度一致。
7、進一步地,所述采氣管柱的進氣端以及出氣端分別設有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8、進一步地,所述采氣管柱內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頂桿轉動角度的角度傳感器。
9、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0、1、本技術通過在采氣管柱的內部設置的彈性膜以及能夠轉動的頂桿,當需要調整氣體流量時,只需要控制頂桿的轉動角度,以改變彈性膜的收縮程度,進而改變氣體通過的孔徑大小,從而不需要進行鋼絲作業投放和打撈,減少井場施工作業,節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作業成本;
11、2、本技術通過動力電機控制通徑的大小,使得在井下節流系統服役期滿氣井不需節流生產時,可以形成大通徑,滿足后期無阻生產及排水采氣措施實施需求;
12、3、本技術通過在相鄰的轉動輪之間穿設收縮鋼絲,利用收縮鋼絲填充轉動輪之間的間隙,使得彈性膜被頂起時的表面更加光滑,以便于流體流過。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包括采氣管柱(10)以及設置于采氣管柱(10)內用于調整流量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10)內壁的彈性膜(30),所述彈性膜(30)與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根頂桿(12),所述頂桿(1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彈性膜(30)的表面,所述頂桿(12)的另一端轉動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上還轉動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頂桿(12)轉動角度的驅動環(24),所述驅動環(24)抵接于所述頂桿(12)的側面,所述驅動環(24)沿著所述采氣管柱(10)的長度方向移動,與所述驅動環(24)連接有用于驅動所述驅動環(24)移動的動力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12)抵接于所述彈性膜(30)的一端設置有轉動輪(13),與所述轉動輪(13)的轉動軸轉動設置有控制桿(14),所述控制桿(14)遠離所述轉動輪(13)的一端滑移抵接于所述驅動環(24)的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若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10)上的動力電機(20)和動力齒輪(21),所述動力齒輪(21)設置于所述動力電機(20)的輸出軸上,所述動力電機(20)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動力齒輪(21)為斜齒齒輪,所述驅動環(24)的外側設置有與所述動力齒輪(21)嚙合的齒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軸(22)與所述動力電機(20)的輸出軸同軸設置,所述收縮鋼絲(23)的收縮速度與若干個所述轉動輪(13)相互靠近收縮的速度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氣管柱(10)的進氣端以及出氣端分別設有第一壓力傳感器(16)和第二壓力傳感器(17),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16)和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17)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氣管柱(10)內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頂桿(12)轉動角度的角度傳感器(1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包括采氣管柱(10)以及設置于采氣管柱(10)內用于調整流量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10)內壁的彈性膜(30),所述彈性膜(30)與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根頂桿(12),所述頂桿(1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彈性膜(30)的表面,所述頂桿(12)的另一端轉動設置于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所述采氣管柱(10)的內壁上還轉動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頂桿(12)轉動角度的驅動環(24),所述驅動環(24)抵接于所述頂桿(12)的側面,所述驅動環(24)沿著所述采氣管柱(10)的長度方向移動,與所述驅動環(24)連接有用于驅動所述驅動環(24)移動的動力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12)抵接于所述彈性膜(30)的一端設置有轉動輪(13),與所述轉動輪(13)的轉動軸轉動設置有控制桿(14),所述控制桿(14)遠離所述轉動輪(13)的一端滑移抵接于所述驅動環(24)的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天然氣井井下節流系統,其特征在于:若干個所述轉動輪(13)之間穿設有收縮鋼絲(23),所述收縮鋼絲(23)抵接于所述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敏,李毅,易蘭,周川,鄒晨寧,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阿伯丹油氣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