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輪胎的胎圈鋼絲束組件。本技術還涉及一種輪胎,該輪胎包括一對胎圈鋼絲束組件。
技術介紹
1、子午線輪胎通常包括胎面、至少一個帶束層、至少一個胎體層和一對胎圈,其中帶束層和胎體層通過鋼繩或聚酯繩來增強,胎圈通過胎圈環來增強,胎圈環由纏繞成束的鋼絲或一組鋼絲形成。
2、全世界每年有大約10億個壽命終止的輪胎。壽命終止的輪胎的再循環對為了可持續發展而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是有意義的。可以通過將壽命終止的輪胎的橡膠轉化成新的材料、燃料或再循環橡膠來對其進行再循環;可以翻新輪胎的胎面使其成為新的輪胎;可以將胎圈鋼絲從輪胎拉出以用于回收鋼。
3、cn107553778公開了一種用于將胎圈鋼絲從壽命終止的輪胎拉出的方法。將胎圈鋼絲拉出從而纏繞在輥上,然后將纏繞的胎圈鋼絲從輥上移除。將來自輪胎的胎圈鋼絲作為廢鋼絲處理以用于回收鋼。
4、仍然期望有更多的再循環方式來充分利用壽命終止輪胎的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對壽命終止的輪胎進行再循環的新的解決方案。
2、本技術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用于再循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
3、本技術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輪胎,該輪胎包括可再循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
4、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輪胎的胎圈鋼絲束組件,胎圈鋼絲束組件包括胎圈芯和聚合物層,聚合物層覆蓋胎圈芯,聚合物層至少包括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第一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
5、覆蓋胎圈芯的聚合物層有益于從壽命終止的輪胎中對胎圈芯進行再循環。通常,輪胎具有向胎圈芯外卷起的胎體簾布層。在輪胎的充氣或行駛期間,在胎體簾布層和胎圈芯中產生交變應力,這些交變應力使胎體簾布層和胎圈芯相互剪切和擠壓,因此存在胎體簾布層中的鋼繩斷裂并因此輪胎發生損壞的風險,或存在胎圈芯的鋼絲變形或甚至斷裂的風險,使得胎圈芯變形。通過在胎圈芯上施加聚合物層,降低了這種風險。在使用過的輪胎或壽命終止的輪胎中,胎圈芯由于聚合物層的保護而較少地變形,因此胎圈芯具有可用于在新輪胎中再循環和再使用的可接受的形狀。另外,當通過水射流或切割器取出胎圈鋼絲束組件或胎圈芯以用于再循環時,聚合物層用作保護層以抵抗來自水射流或切割器的切割力,并且這減小了胎圈芯的變形。此外,當使用水射流來取出胎圈鋼絲束組件或胎圈芯以用于再循環時,聚合物層防止水進入胎圈芯,從而降低了胎圈芯的金屬胎圈鋼絲的腐蝕風險。
6、胎圈鋼絲束組件呈現出環形形狀,因為胎圈芯呈現出由輪胎設計所規定的環形形狀。
7、聚合物層至少具有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兩者均沿著胎圈鋼絲束組件的環形形狀的圓周方向延伸,即,第一聚合物區域的覆蓋范圍和第二聚合物區域的覆蓋范圍沿著胎圈芯的環形形狀的圓周方向延伸。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小于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當觀察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時,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1,并且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2,t1<t2。
8、具有相對較薄的聚合物層的第一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或全部上,并且第二聚合物區域至少在胎圈芯的徑向內側的全部上,這意味著第一聚合物區域不在胎圈芯的徑向內側上,使得第一聚合物區域能夠與輪胎的胎圈填充物相匹配。胎圈芯的表面被認為是具有由假想的中心軸向平面劃分開的兩個相等側面,即徑向外側和徑向內側。第一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上,或,第一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全部上。第一聚合物區域與第二聚合物區域之間沒有重疊。具有相對較薄的聚合物層的第一聚合物區域用于與輪胎的胎圈填充物相匹配。已經發現,在輪胎的充氣或行駛期間,胎體簾布層和胎圈芯相互剪切和擠壓,然而,胎圈填充物與胎圈芯之間的剪切和擠壓較少。本技術使聚合物層的用于與胎圈填充物相匹配的區域相對較薄。從而減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并且減少了輪胎的重量,同時保持了施加聚合物層的優點。
9、更優選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至少2/3上。第二聚合物區域在胎圈芯的徑向內側的全部和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至多1/3上。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的覆蓋范圍可以通過觀察胎圈鋼絲束組件或具有胎圈鋼絲束組件的輪胎的橫截面來檢測。
10、優選地,t1和t2滿足:t2-t1≥0.05。更優選地,t1和t2滿足:t2-t1≥0.1。最優選地,t1和t2滿足:t2-t1≥0.2。最優選地,t2-t1≤4.5。
11、優選地,t1為0.1mm至3mm。
12、優選地,t2為0.2mm至5mm。
13、如在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到的,第一聚合物區域具有基本上均勻的厚度,并且第二聚合物區域具有基本上均勻的厚度。可替代地,第一聚合物區域具有不均勻的厚度,并且第二聚合物區域具有不均勻的厚度,例如,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或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
14、根據本技術,聚合物層由熱固性聚合物或熱固性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制成。熱固性聚合物或熱固性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帶來了足夠的強度,以用于降低從輪胎側壁到胎圈芯的力的沖擊。優選地,熱固性聚合物或熱固性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包括選自以下各項中的一種或多種聚合物: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環氧樹脂、有機硅樹脂、聚酯樹脂、呋喃樹脂、聚氨酯樹脂、酚醛樹脂、脲醛樹脂、乙烯基酯、雙馬來酰亞胺樹脂、聚酰亞胺、氰酸酯、聚丁二烯樹脂。
15、胎圈芯包括胎圈環,胎圈環上可以具有或不具有織物覆蓋物。織物覆蓋物用于固定和穩定胎圈環的形狀。
16、胎圈環可以是金屬絲束的由任何現有技術制成的任何類型的現有胎圈環。通常,用于胎圈的金屬絲涂覆有青銅、鋅或黃銅以用于與橡膠粘合。金屬絲還可以涂覆有樹脂涂層,樹脂涂層用于與橡膠粘合和耐腐蝕。可選地,在樹脂涂層或金屬絲上涂覆薄橡膠層,以用于金屬絲在胎圈環內的位置固定。
17、胎圈芯的橫截面呈現出圓形、正方形、矩形、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形狀,因此,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呈現出圓形、正方形、矩形、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形狀。
18、根據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輪胎,輪胎包括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和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第一和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彼此同軸,輪胎包括第一和第二胎圈填充物,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經由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的第一聚合物區域的至少部分與第一胎圈填充物相匹配,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經由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的第一聚合物區域的至少部分與第二胎圈填充物相匹配。
19、胎圈鋼絲束組件的與胎圈填充物相匹配的部分是第一聚合物區域的一部分或全部。
20、優選地,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經由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輪胎的胎圈鋼絲束組件,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包括胎圈芯和聚合物層,所述聚合物層覆蓋所述胎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層至少包括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或全部上,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至少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內側的全部上,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1,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2,T1和T2均以mm表示,T1和T2滿足:T1<T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0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2。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4.5。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為0.1mm至3mm,或T2為0.2mm至5mm。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或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上是指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至少2/3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層由熱固性聚合物或熱固性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制成。
11.一種輪胎,所述輪胎包括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和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所述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和所述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彼此同軸,所述輪胎包括第一胎圈填充物和第二胎圈填充物,所述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或所述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包括胎圈芯和聚合物層,所述聚合物層覆蓋所述胎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層至少包括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或全部上,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至少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內側的全部上,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1,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2,T1和T2均以mm表示,T1和T2滿足:T1<T2,所述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經由所述第一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至少部分或全部與所述第一胎圈填充物相匹配,所述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經由所述第二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至少部分或全部與所述第二胎圈填充物相匹配。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輪胎,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1。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輪胎,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4.5。
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輪胎,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輪胎的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
15.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輪胎,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輪胎的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或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輪胎的胎圈鋼絲束組件,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包括胎圈芯和聚合物層,所述聚合物層覆蓋所述胎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層至少包括第一聚合物區域和第二聚合物區域,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或全部上,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至少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內側的全部上,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1,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為t2,t1和t2均以mm表示,t1和t2滿足:t1<t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0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0.2。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和t2滿足:t2-t1≤4.5。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t1為0.1mm至3mm,或t2為0.2mm至5mm。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具有均勻的厚度。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胎圈鋼絲束組件的橫截面中所觀察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或所述第二聚合物區域的厚度呈現出梯度的變化。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鋼絲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上是指所述第一聚合物區域在所述胎圈芯的徑向外側的至少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