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半導體器件,具體涉及一種功率模塊、電機控制器、動力總成以及車輛。
技術介紹
1、電源系統包括電源、用電設備以及功率模塊,功率模塊用于將電源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或將電源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并向用電設備傳輸,以供用電設備使用。
2、功率模塊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雜散電感,當功率模塊的電流發生突變時,雜散電感會對功率模塊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如何降低功率模塊中的雜散電感,一直以來是行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功率模塊、電機控制器、動力總成以及車輛,旨在提供一種低雜散電感的功率模塊。
2、為實現本申請的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功率模塊,所述功率模塊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本體和第一交流端子,所述第一交流端子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二功率管包括第二功率管本體和第二交流端子,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和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沿第一方向疊層設置;
3、其中,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連接,或者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通過外部的導電件連接。
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的疊層設置。
5、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6、所述第二交流
7、其中,所述第三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疊層設置;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沿第二方向疊層設置,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為相交的兩個方向,且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連接。
8、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功率管還包括第一直流端子,所述第一直流端子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遠離所述第一交流端子的一側連接;
9、所述第二功率管還包括第二直流端子,所述第二直流端子與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遠離所述第二交流端子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一直流端子和所述第二直流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的間隔疊層設置。
1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直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五連接部和第六連接部,所述第五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11、所述第二直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七連接部和第八連接部,所述第七連接部與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相連接,所述第七連接部與所述第五連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設置。
1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六連接部一端與所述第五連接部相連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3、所述第八連接部一端與所述第七連接部相連,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六連接部和所述第八連接部沿第二方向疊層設置,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為相交的兩個方向。
15、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包括第一封裝體和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封裝于所述第一封裝體內;
16、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包括第二封裝體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封裝于所述第二封裝體內。
17、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和二極管;或
18、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包括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或
19、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碳化硅可控半導體器件。
2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功率模塊包括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功率管以及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功率管;
21、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二功率管一一對應設置。
2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功率模塊還包括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一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二功率管之間。
2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功率模塊還包括第二換熱板和第三換熱板,所述第二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背離所述第一換熱板一側,所述第三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背離所述第二換熱板一側。
2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換熱板具有第一換熱腔,所述第二換熱板具有第二換熱腔,所述第三換熱板具有第三換熱腔,所述第一換熱腔、所述第二換熱腔以及所述第三換熱腔相互連通;
25、所述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二換熱板以及所述第三換熱板中,至少其中一者設有進液口,至少其中一者設有出液口,所述進液口用于供冷卻液流入,所述出液口用于供冷卻液流出。
2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二換熱板以及所述第三換熱板相互固定連接。
27、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出了一種電機控制器,包括功率模塊,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連接,所述功率模塊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本體和第一交流端子,所述第一交流端子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二功率管包括第二功率管本體和第二交流端子,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和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沿第一方向疊層設置;
28、其中,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連接,或者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通過外部的導電件連接。
2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電容,所述電容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一端用于與直流母線的正極連接件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直流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一端用于與直流母線的負極連接件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直流端子相連接,所述功率模塊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二功率管沿第一方向疊層設置。
3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三相導電排;
31、所述功率模塊包括三組第一功率管、三組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一一對應地連接;
32、所述三相導電排一端與三組相連接的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相連接,另一端用于與電機繞組相連接。
3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第一驅動板和第二驅動板,所述第一驅動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遠離所述第二功率管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板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遠離所述第一功率管的一側;
34、所述第一功率管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的第一信號端子,所述第一信號端子向所述第一驅動板彎折,并與所述第一驅動板連接,所述第二信號端子向所述第二驅動板彎折,并與所述第二驅動板連接。
35、第三方面,本申請還提出了一種動力總成,動力總成包括電機控制器,電機控制器包括功率模塊,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連接,所述功率模塊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本體和第一交流端子,所述第一交流端子設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本體和第一交流端子,所述第一交流端子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二功率管包括第二功率管本體和第二交流端子,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和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沿第一方向疊層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的疊層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還包括第一直流端子,所述第一直流端子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遠離所述第一交流端子的一側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五連接部和第六連接部,所述第五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包括第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和二極管;或
8.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包括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功率管以及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功率管;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還包括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一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二功率管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還包括第二換熱板和第三換熱板,所述第二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背離所述第一換熱板一側,所述第三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背離所述第二換熱板一側。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板具有第一換熱腔,所述第二換熱板具有第二換熱腔,所述第三換熱板具有第三換熱腔,所述第一換熱腔、所述第二換熱腔以及所述第三換熱腔相互連通;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二換熱板以及所述第三換熱板相互固定連接。
13.一種電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連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電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電容,所述電容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一端用于與直流母線的正極連接件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直流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一端用于與直流母線的負極連接件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直流端子相連接。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三相導電排;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控制器還包括第一驅動板和第二驅動板,所述第一驅動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遠離所述第二功率管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板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遠離所述第一功率管的一側;
17.一種動力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電機控制器。
18.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動力總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本體和第一交流端子,所述第一交流端子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二功率管包括第二功率管本體和第二交流端子,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的一側;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和所述第二功率管本體沿第一方向疊層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和所述第二交流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的疊層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還包括第一直流端子,所述第一直流端子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遠離所述第一交流端子的一側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端子包括相連接的第五連接部和第六連接部,所述第五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本體包括第一封裝體和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封裝于所述第一封裝體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和二極管;或
8.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包括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功率管以及多個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功率管;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還包括第一換熱板,所述第一換熱板設于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二功率管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魯輝,林曉豐,張有新,李彬,趙博悅,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