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污水處理,尤其是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技術介紹
1、目前,污水處理區域主要憑借專家的經驗來進行劃分。
2、然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尚處于探索階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所積累的經驗較為淺薄,農村和城鎮兩者的地形地貌和配套設施存在明顯區別,農村自然村分布分散且數量眾多,導致對農村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存在劃分不合理和劃分效率低下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可以提高污水處理區域劃分的效率,使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更為合理。
2、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包括:
3、獲取目標區域的數字地形模型;
4、融合所述目標區域的房屋至所述數字地形模型,得到融合模型;
5、對所述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
6、對所述第一聚類區域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二聚類區域;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由該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的道路線或山谷線確定;
7、依據所述第一聚類區域和/或所述第二聚類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劃分的污水處理區域。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融合所述目標區域的房屋至所述數字地形模型,得到融合模型,包括:
9、在所述數字地形模型中生成等高面,得到
10、添加所述房屋至所述數字等高地形模型;
11、剔除所述房屋未落入的所述等高面,剔除之后合并鄰接的所述等高面,得到所述融合模型。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數字地形模型中生成等高面,得到數字等高地形模型,包括:
13、對所述數字地形模型進行高程信息插值,得到插值后的數字地形模型;
14、依據所述插值后的數字地形模型的分辨率,生成所述等高面,將所述等高面的形狀拆分為簡單多邊形,得到所述數字等高地形模型。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對所述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包括:
16、計算所述房屋兩兩之間的歐氏距離,得到房屋歐氏距離;
17、歷遍所有所述房屋,將所述房屋歐氏距離不大于所述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
18、根據所述房屋的位置和鄰近道路線,對所述第一聚類進行區域邊緣劃分,得到所述第一聚類區域。
1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對所述第一聚類區域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二聚類區域,包括:
20、判斷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是否具有所述道路線;
21、若具有,利用所述道路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
22、若不具有,利用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的所述山谷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
23、歷遍所有所述第一聚類區域,將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不大于所述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劃分于同一聚類,調整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區域邊緣,得到所述第二聚類區域。
2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道路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包括:
25、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同一所述道路線相接時,以第一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一距離為沿所述道路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交點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交點的距離;
26、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不與同一所述道路線相接時,以第二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二距離為沿所述道路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最短連線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最短連線的距離;
27、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一所述道路線相接而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不與該所述道路線相接時,以第三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三距離為沿所述道路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交點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道路線的最短連線的距離。
2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利用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的所述山谷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包括:
29、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同一所述山谷線相接時,以第四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四距離為沿所述山谷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交點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交點的距離;
30、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不與同一所述山谷線相接時,以第五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五距離為沿所述山谷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最短連線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最短連線的距離;
31、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一所述山谷線相接而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不與該所述山谷線相接時,以第六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六距離為沿所述山谷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交點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與所述山谷線的最短連線的距離;
32、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具有山脈時,以第七距離作為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所述第七距離為沿所述山脈形成的兩所述山谷線從其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至另一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距離。
33、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裝置,包括:
34、第一模塊,用于獲取目標區域的數字地形模型;
35、第二模塊,用于融合所述目標區域的房屋至所述數字地形模型,得到融合模型;
36、第三模塊,用于對所述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
37、第四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一聚類區域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二聚類區域;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由該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的道路線或山谷線確定;
38、第五模塊,用于依據所述第一聚類區域和/或所述第二聚類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劃分的污水處理區域。
39、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和處理器,所述存儲器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上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
40、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
41、本申請的有益效果:首先對目標區域的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然后通過目標區域的道路線或山谷線確定兩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所述目標區域的房屋至所述數字地形模型,得到融合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數字地形模型中生成等高面,得到數字等高地形模型,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第一聚類區域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二聚類區域,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道路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之間的所述山谷線確定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的相互距離,包
8.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和處理器,所述存儲器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所述目標區域的房屋至所述數字地形模型,得到融合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數字地形模型中生成等高面,得到數字等高地形模型,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房屋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一聚類距離的兩所述房屋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一聚類區域,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區域劃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第一聚類區域進行距離聚類,使相互距離不大于第二聚類距離的兩所述第一聚類區域被劃分于同一聚類,得到若干個第二聚類區域,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文昭,姚昌松,熊偉,張心寶,湯成龍,李毅慧,朱詠琪,
申請(專利權)人:福瑞萊環保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