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稱重傳感器,具體為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1、柱式結構稱重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衡、軌道衡等各類電子稱重設備,現有柱式傳感器主要由貼附有應變計的彈性體和上部壓頭以及下部底座組成,柱式傳感器的彈性體是豎直方向擱置在底座支撐體上的,上壓頭同樣是擱置在彈性體的上端頭,這種結構的柱式傳感器,在使用過程中當遇到側向沖擊時以及側向擠壓時,容易導致傳感器發生傾斜,一方面造成傳感器的測量數值不準,另一方面會造成傳感器的損壞,嚴重影響傳感器的整體使用壽命,鑒于此,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可能已經存在了解決的技術手段,但是本案想要提供一種替代或替換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裝于所述底板上端中心處,所述固定座內嵌裝有傳感器本體,所述底板上端外側設有支撐固定結構,所述傳感器本體頂端設有柔性連接結構;
2、所述支撐固定結構包括:四個第一鉸座、四個支撐框架、四個弧形支撐板、四個第二鉸座、四個第三鉸座以及四個花籃螺栓;
3、四個所述第一鉸座分別安裝于所述底板上端四角處,四個所述支撐框架底端分別與四個所述第一鉸座鉸接,四個所述弧形支撐板分別鉸接于四個所述支撐框架一側,四個所述第二鉸座均安裝于所述底板上端,且分別位于四個所述第一鉸座外側,四個所述第三鉸座分別安裝于四個所述支撐框架外側上端,四個所述花籃螺栓兩端分別與四個所述第二鉸座以及四個所述
4、優選的,所述柔性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套筒、橡膠塊、第二連接套筒、頂板以及若干連接螺栓;
5、所述第一連接套筒套裝于所述傳感器本體上端,所述橡膠塊底端嵌裝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筒內,所述第二連接套筒套裝于所述橡膠塊上端,所述頂板安裝于所述第二連接套筒上端,若干所述連接螺栓分別嵌裝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筒以及第二連接套筒側壁內。
6、優選的,所述底板內嵌裝有四個第一安裝螺栓。
7、優選的,所述頂板內嵌裝有四個第二安裝螺栓。
8、優選的,所述底板底部設有第一防滑墊片。
9、優選的,所述頂板頂部設有第二防滑墊片。
10、有益效果
1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案采用的支撐固定結構,通過設置的多個支撐框架以及多個花籃螺栓配合,可實現對傳感器本體側向的穩定支撐,同時,采用的柔性連接結構,當發生側向沖擊以及擠壓時,采用的橡膠塊首先產生形變,且對側向的沖擊以及擠壓進行緩沖,大幅度減少傳感器本體受到的側向沖擊以及擠壓力度,可有效的保證傳感器的安裝穩定性以及垂直度。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包括底板(1)以及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安裝于所述底板(1)上端中心處,所述固定座(2)內嵌裝有傳感器本體(3),所述底板(1)上端外側設有支撐固定結構,所述傳感器本體(3)頂端設有柔性連接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套筒(10)、橡膠塊(11)、第二連接套筒(12)、頂板(13)以及若干連接螺栓(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內嵌裝有四個第一安裝螺栓(15)。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13)內嵌裝有四個第二安裝螺栓(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設有第一防滑墊片(17)。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13)頂部設有第二防滑墊片(1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包括底板(1)以及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安裝于所述底板(1)上端中心處,所述固定座(2)內嵌裝有傳感器本體(3),所述底板(1)上端外側設有支撐固定結構,所述傳感器本體(3)頂端設有柔性連接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稱重傳感器安裝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套筒(10)、橡膠塊(11)、第二連接套筒(12)、頂板(13)以及若干連接螺栓(14);
3.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國強,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光燦電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