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地熱能利用,具體為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
技術介紹
1、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在對地熱能進行利用時,需要使用到地熱能供熱裝置。
2、經檢索,專利號為cn218269646u,名稱為一種中深層地熱能熱泵供熱裝置的技術,包括熱泵箱與換熱管,通過研究分析發現,雖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排放管對固定管中的熱氣進行排放,從而減小其因高溫損壞的幾率,并且在需要使用熱水時,水泵會通過熱水管對換熱管底端的熱水進行抽取并輸送熱泵箱中,從而保證了設備的長久運行等優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以下缺點。
3、如:不具備防堵功能,上述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無法對過濾網表面堆積的雜質進行快速清潔處理,造成過濾網容易發生堵塞現象,從而影響后續的供水效果,不利于換熱工作,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為此我們設計出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具備防堵功能和聯合供熱功能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地熱能供熱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無法對過濾網表面的雜質進行快速清潔處理,同時不能對淺層和中深層熱能進行聯合供熱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包括鋼管,所述鋼管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頂部貫穿固定連接有中深層絕熱管,所述鋼管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有蓋板,所述蓋板頂部的右側貫穿固定連接有淺層
3、優選的,所述清潔機構包括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左側通過螺栓與殼體連接,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貫穿至殼體的內腔并固定連接有絲桿,所述絲桿的表面螺紋套設有調節板,所述調節板底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部與過濾網相接觸,所述刮板頂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豎桿,所述豎桿的頂端依次貫穿彈簧和調節板,所述調節板兩側的前側和后側均貫穿活動連接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的兩端均與殼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單向電連接。
4、優選的,所述第一供水機構包括第一電動閥,所述第一電動閥的頂部與殼體相連通,所述第一電動閥的底部連通有第一供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的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流量計,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第一電動閥單向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與第一流量計雙向電連接。
5、優選的,所述第二供水機構包括第二電動閥,所述第二電動閥的頂部與殼體相連通,所述第二電動閥的底部連通有第二供水管,所述第二供水管的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二流量計,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第二電動閥單向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與第二流量計雙向電連接。
6、優選的,所述殼體頂部的左側連通有加水管,所述殼體的前側通過螺栓連接有密封板。
7、優選的,所述中深層絕熱管的頂端貫穿至蓋板的頂部,所述排污管的表面套設有管帽,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潛水泵和第二潛水泵單向電連接。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技術通過伺服電機、絲桿、調節板、彈簧、刮板、豎桿和導向桿的配合,具備防堵功能的優點,能夠對過濾網表面堆積的雜質進行快速清潔處理,使其不易發生堵塞現象,進而提升了后續的供水效率。
10、2、本技術通過中深層絕熱管、淺層絕熱管、第一潛水泵、第二潛水泵、第一供水機構和第二供水機構的配合,具備聯合供熱的優點,不僅能夠對中深層的地熱能進行利用,同時還可以對淺層的地熱能進行利用,使用者可以利用淺層的地熱能進行供暖和洗浴等。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包括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頂部貫穿固定連接有中深層絕熱管(3),所述鋼管(1)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有蓋板(4),所述蓋板(4)頂部的右側貫穿固定連接有淺層絕熱管(5),所述中深層絕熱管(3)的底部連通有第一潛水泵(6),所述淺層絕熱管(5)的底部連通有第二潛水泵(7),所述蓋板(4)頂部的左側貫穿固定連接有殼體(8),所述殼體(8)的內腔通過螺栓連接有過濾網(9),所述殼體(8)的右側通過螺栓連接有清潔機構(10),所述殼體(8)底部的左側連通有第一供水機構(11),所述殼體(8)底部的右側連通有第二供水機構(12),所述蓋板(4)頂部的右側通過螺栓連接有控制器(13),所述殼體(8)的左側連通有排污管(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機構(10)包括伺服電機(15),所述伺服電機(15)的左側通過螺栓與殼體(8)連接,所述伺服電機(15)的輸出端貫穿至殼體(8)的內腔并固定連接有絲桿(16),所述絲桿(16)的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機構(11)包括第一電動閥(22),所述第一電動閥(22)的頂部與殼體(8)相連通,所述第一電動閥(22)的底部連通有第一供水管(23),所述第一供水管(23)的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流量計(24),所述控制器(13)的輸出端與第一電動閥(22)單向電連接,所述控制器(13)與第一流量計(24)雙向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機構(12)包括第二電動閥(25),所述第二電動閥(25)的頂部與殼體(8)相連通,所述第二電動閥(25)的底部連通有第二供水管(26),所述第二供水管(26)的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二流量計(27),所述控制器(13)的輸出端與第二電動閥(25)單向電連接,所述控制器(13)與第二流量計(27)雙向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8)頂部的左側連通有加水管(28),所述殼體(8)的前側通過螺栓連接有密封板(2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深層絕熱管(3)的頂端貫穿至蓋板(4)的頂部,所述排污管(14)的表面套設有管帽,所述控制器(13)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潛水泵(6)和第二潛水泵(7)單向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包括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頂部貫穿固定連接有中深層絕熱管(3),所述鋼管(1)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有蓋板(4),所述蓋板(4)頂部的右側貫穿固定連接有淺層絕熱管(5),所述中深層絕熱管(3)的底部連通有第一潛水泵(6),所述淺層絕熱管(5)的底部連通有第二潛水泵(7),所述蓋板(4)頂部的左側貫穿固定連接有殼體(8),所述殼體(8)的內腔通過螺栓連接有過濾網(9),所述殼體(8)的右側通過螺栓連接有清潔機構(10),所述殼體(8)底部的左側連通有第一供水機構(11),所述殼體(8)底部的右側連通有第二供水機構(12),所述蓋板(4)頂部的右側通過螺栓連接有控制器(13),所述殼體(8)的左側連通有排污管(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深層與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機構(10)包括伺服電機(15),所述伺服電機(15)的左側通過螺栓與殼體(8)連接,所述伺服電機(15)的輸出端貫穿至殼體(8)的內腔并固定連接有絲桿(16),所述絲桿(16)的表面螺紋套設有調節板(17),所述調節板(17)底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彈簧(18),所述彈簧(18)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刮板(19),所述刮板(19)的底部與過濾網(9)相接觸,所述刮板(19)頂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豎桿(20),所述豎桿(20)的頂端依次貫穿彈簧(18)和調節板(17),所述調節板(17)兩側的前側和后側均貫穿活動連接有導向桿(2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林,王淑旭,丑雪松,李雙,徐巖,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