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船舶運輸,尤其涉及一種運輸船。
技術介紹
1、液化天然氣(簡稱lng)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備受好評,具有lng燃料艙而以lng為燃料的集裝箱運輸船更是被廣泛地應用到運輸船領域。相關技術中,如圖1所示,運輸船包括lng燃料艙1'、貨艙2'、上甲板3'、燃料設備間4'和燃料輸送管道5',其中,上甲板3'指運輸船中多層甲板中位于最上一層的甲板,上甲板3'把運輸船分為上下兩部分,在上甲板3'以上的部分統稱為船體上層建筑,上甲板3'以下的部分稱為主船體,主船體內具有船艙。lng燃料艙1'和燃料設備間4'空間位置上下對應且均設于上甲板3'的下方的船艙內,燃料設備間4'通過燃料輸送管道5'與lng燃料艙1'相連通,使得作業人員能夠在燃料準備間4'進行lng燃料操作。lng燃料艙1'和燃料設備間4'設置于兩個貨艙2'之間,由于lng能量密度比常規燃油小,在同樣的續航力條件下,lng燃料艙1'比常規燃油艙所需艙容更大,導致需要增加運輸船的長度或者壓縮貨艙的空間來布置lng燃料艙1'。
2、現有技術中,常見有兩種方法以增大lng燃料艙1'的艙容,其一,通過加大船舶總長從而增長兩個貨艙2'之間的間距,容納更大艙容的lng燃料艙1',但該方法容易增加建造成本;其二,如圖2所示,船舶總長不變,在運輸船縱長方向擴大lng燃料艙1'以增大lng燃料艙1'的艙容,以求承載更多的lng燃料,然而此時lng燃料艙1'會占用貨艙2'的空間,導致運輸船裝載集裝箱的能力下降。
3、因此,亟待需要一種運輸船以解決上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輸船,能夠在不減小運輸船貨艙容積以及不增加船長度的基礎上,提高燃料艙容積以提高續航能力。
2、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運輸船,包括:
4、上甲板;
5、燃料艙,設于上甲板的下方,且燃料艙的上表面略低于或平齊于上甲板的下表面;
6、燃料設備間,設于上甲板的上方,燃料設備間與燃料艙通過燃料輸送管道進行連接;
7、貨艙,設于上甲板的下方。
8、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燃料設備間位于燃料艙的正上方。
9、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燃料艙包括燃料罐和燃料保護罐,燃料罐用于容納燃料,燃料保護罐包圍于燃料罐外。
10、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運輸船還包括空心箱體結構,燃料艙的上表面與燃料設備間的下表面配合形成第一隔離空艙,第一隔離空艙用于填充空心箱體結構。
11、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燃料設備間包括燃料艙接頭處所和燃料準備間;燃料艙接頭處所包含所有燃料艙接頭和必須閥件,燃料準備間包含用于燃料準備目的的泵,壓縮機和/或熱交換器。
12、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燃料艙在運輸船的縱長方向的兩側均設有貨艙,且燃料艙在運輸船的縱長方向的兩側均與貨艙間隔設置并形成第二隔離空艙,第二隔離空艙用于填充空心箱體結構。
13、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上甲板上開設有連通貨艙的貨艙艙口。
14、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運輸船還包括艙口圍板,貨艙艙口上方開設有艙口圍板,艙口圍板設置在上甲板的上表面。
15、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貨艙還包括:
16、貨艙通道,設于貨艙內,貨艙通道的入口高于上甲板;
17、貨艙污水井,設于貨艙下方,貨艙污水井用于接收來自貨艙的污水,貨艙污水井與貨艙通道的出口相連通。
18、作為運輸船的備選方案,貨艙通道包括入口部和通道部,通道部為上寬下窄的通道結構,通道部的上端與上甲板的下表面平齊,并與入口部相連接;通道部的下端沿豎直方向延伸并與貨艙污水井相連通。
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20、本技術提供的運輸船,包括上甲板、燃料艙、燃料設備間和貨艙。通過將燃料設備間移至于上甲板上方的船體上層建筑內并通過燃料輸送管道與燃料艙連接,能夠使上甲板的下方留出更多艙室空間,可增加燃料艙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無需改變燃料艙在運輸船縱長方向上的尺寸,即可提高燃料艙的艙容,使得運輸船能夠擁有更遠的航程,還能不影響同樣處于上甲板下方的貨艙的艙容,保持貨艙的艙容不變以維持運輸船貨物運載能力。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運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設備間(52)位于所述燃料艙(1)的正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艙(1)包括燃料罐(11)和燃料保護罐(12),所述燃料罐(11)用于容納燃料,所述燃料保護罐(12)包圍于所述燃料罐(11)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輸船還包括空心箱體結構,所述燃料艙(1)的上表面與所述燃料設備間(52)的下表面配合形成第一隔離空艙(71),所述第一隔離空艙(71)用于填充所述空心箱體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設備間(52)包括燃料艙接頭處所(521)和燃料準備間(522);所述燃料艙接頭處所(521)包含所有燃料艙接頭和必須閥件,所述燃料準備間(522)包含用于燃料準備目的的泵,壓縮機和/或熱交換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艙(1)在所述運輸船的縱長方向的兩側均設有所述貨艙(2),且所述燃料艙(1)在所述運輸船的縱長方向的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3)上開設有連通所述貨艙(2)的貨艙艙口(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輸船還包括艙口圍板(4),所述貨艙艙口(8)上方開設有艙口圍板(4),所述艙口圍板(4)設置在所述上甲板(3)的上表面。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貨艙(2)還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貨艙通道(21)包括入口部(211)和通道部(212),所述通道部(212)為上寬下窄的通道結構,所述通道部(212)的上端與所述上甲板(3)的下表面平齊,并與所述入口部(211)相連接;所述通道部(212)的下端沿豎直方向延伸并與所述貨艙污水井(22)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運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設備間(52)位于所述燃料艙(1)的正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艙(1)包括燃料罐(11)和燃料保護罐(12),所述燃料罐(11)用于容納燃料,所述燃料保護罐(12)包圍于所述燃料罐(11)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輸船還包括空心箱體結構,所述燃料艙(1)的上表面與所述燃料設備間(52)的下表面配合形成第一隔離空艙(71),所述第一隔離空艙(71)用于填充所述空心箱體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設備間(52)包括燃料艙接頭處所(521)和燃料準備間(522);所述燃料艙接頭處所(521)包含所有燃料艙接頭和必須閥件,所述燃料準備間(522)包含用于燃料準備目的的泵,壓縮機和/或熱交換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艙(1)在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繼華,羅治高,陳雨哲,陳曉晨,黃鑫慧,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