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
技術介紹
1、手術器械鉗多為硬鉗,鉗頭擺動依靠操作人員手臂大幅擺動,由于手術時長較長,肩部、手臂一直處于張開狀態,容易疲憊、酸麻,導致在手術過程階段需要調整休息,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大了手術風險。
2、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的單向鉗頭可擺動手術器械鉗,使用時受器械鉗彎曲機構操作自由度限制,只能單向轉動,使用時仍然不可避免配合大幅度肩部或肘部扭轉,使用效果不佳。而現有的兩自由度器械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制造費用、裝配費用昂貴,高額費用轉嫁到產品售價,導致產品價格普遍偏高,性價比低。可拆卸器械鉗結構復雜,不易于重復滅菌使用。綜上,目前存在的器械鉗存在自由度單一、設計制造難度大、結構復雜以及裝配費用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通過簡單結構得到多自由度的器械鉗,不需要拆卸,滿足了成本低以及易于重復滅菌等需求。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包括夾鉗、夾鉗支座、套管和驅動部分;
4、所述夾鉗包括轉動設置在所述夾鉗支座上的第一鉗鄂和第二鉗鄂;所述夾鉗支座轉動的設置在所述套管上;所述第一鉗鄂、所述第二鉗鄂和所述夾鉗支座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鋼絲、第二鋼絲和第三鋼絲;
5、所述套管上遠離所述夾鉗支座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第三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鋼絲的
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鉗鄂和所述第二鉗鄂分別通過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設置在所述夾鉗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的中間位置和所述第二鋼絲的中間位置,分別通過壓接管壓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上。
7、進一步的,所述套管上設置有連接座;所述夾鉗支座轉動的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8、所述夾鉗支座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一滑輪;所述連接座的兩側分別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二滑輪和兩個第三滑輪;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分別依次繞過對應側的第一滑輪、第二滑輪和第三滑輪。
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輪上設置有一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分別繞過對應側的第一滑輪。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交錯的繞過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
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紋套和第二外螺紋套;所述第一外螺紋套和所述第二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一內螺紋套,所述第一鋼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外螺紋套和所述第二外螺紋套連接;所述第一內螺紋套外部設置有第一傳動套。
12、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三外螺紋套和第四外螺紋套;所述第三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四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二內螺紋套,所述第二鋼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三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四外螺紋套連接;所述第二內螺紋套外部設置有第二傳動套。
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五外螺紋套和第六外螺紋套;所述第五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六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三內螺紋套,所述第三鋼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五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六外螺紋套連接;所述第三內螺紋套外部設置有第三傳動套。
14、進一步的,所述套管上還設置有第四驅動機構;所述第四驅動機構為設置在所述套管上的齒輪。
1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鋼絲、所述第二鋼絲和所述第三鋼絲穿過所述套管內部。
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17、本專利技術中,夾鉗包括轉動設置在夾鉗支座上的第一鉗鄂和第二鉗鄂;夾鉗支座轉動的設置在套管上;第一鉗鄂、第二鉗鄂和夾鉗支座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鋼絲、第二鋼絲和第三鋼絲;套管上設置有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第三驅動機構;第一鋼絲的兩端、第二鋼絲的兩端和第三鋼絲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第三驅動機構連接;控制夾鉗工作時,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分別通過驅動第一鋼絲和第二鋼絲,使得第一鉗鄂和第二鉗鄂在夾鉗支座上轉動,實現夾鉗的開閉;第三驅動機構通過驅動第三鋼絲,使得夾鉗支座在套管上轉動,實現整個夾鉗的擺動;通過鋼絲傳動的簡單結構得到多自由度的器械鉗,不需要拆卸,滿足了成本低以及易于重復滅菌等需求。
18、通過本專利技術優化了器械鉗整體結構,減少了零件數量,結構簡單,進一步降低了材料加工成本和裝配時間成本,整體結構簡化也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降低了器械重復使用清潔滅菌的難度。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包括夾鉗、夾鉗支座、套管和驅動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鄂和所述第二鉗鄂分別通過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設置在所述夾鉗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的中間位置和所述第二鋼絲的中間位置,分別通過壓接管壓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設置有連接座;所述夾鉗支座轉動的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輪上設置有一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分別繞過對應側的第一滑輪。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交錯的繞過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紋套和第二外螺紋套;所述第一外螺紋套和所述第二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一內螺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三外螺紋套和第四外螺紋套;所述第三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四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二內螺紋套,所述第二鋼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三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四外螺紋套連接;所述第二內螺紋套外部設置有第二傳動套。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五外螺紋套和第六外螺紋套;所述第五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六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三內螺紋套,所述第三鋼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五外螺紋套和所述第六外螺紋套連接;所述第三內螺紋套外部設置有第三傳動套。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還設置有第四驅動機構;所述第四驅動機構為設置在所述套管上的齒輪。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絲、所述第二鋼絲和所述第三鋼絲穿過所述套管內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包括夾鉗、夾鉗支座、套管和驅動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鄂和所述第二鉗鄂分別通過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設置在所述夾鉗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的中間位置和所述第二鋼絲的中間位置,分別通過壓接管壓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設置有連接座;所述夾鉗支座轉動的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輪上設置有一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分別繞過對應側的第一滑輪。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槽,所述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鋼絲交錯的繞過所述第二滑輪和所述第三滑輪。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器械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沿軸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套管上,且螺紋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紋套和第二外螺紋套;所述第一外螺紋套和所述第二外螺紋套外部套接有第一內螺紋套,所述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高峰,杜付鑫,王迎智,
申請(專利權)人:極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