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茶葉萎凋領域,特別是一種烏龍茶室內萎凋的光調控方法。
技術介紹
1、我國現有6大茶葉類型,其中烏龍茶就是其中之一。烏龍茶的制作工藝流程主要包括茶青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其中萎凋工序是烏龍茶最終品質形成的關鍵環節。傳統的烏龍茶萎凋方式,基本都是靠太陽光進行照射,但這種方式在陰雨天氣中就沒法實現,從而大幅度影響了最終成品茶的品質。為了解決陰雨天烏龍茶萎凋的問題,近年來市面上逐漸出現了一些茶葉室內萎凋機,其主要通過將采摘后的茶葉放入萎凋槽中,通過適當增溫并吹暖風來實現茶葉葉片蒸騰一部分水,從而實現萎凋的目的。雖然茶葉室內萎凋機具有操作簡單、便捷等優點,傳統日光照射在茶葉萎凋過程中,能起到促進茶梢中的內含物質成分的變化,但在室內萎凋,缺少了光照補充,茶葉中內含物質轉化不充足,會直接影響成品茶的滋味、香氣品質。
2、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報道了室內采用人工補光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張貝貝在發表的文獻《黃光萎凋對紅茶品質的影響》中研究表明,紅茶經黃光處理萎凋后,香氣總量增加21.7%。覃玉在發表的文獻《黃橙光曬青對嶺頭單樅香氣成分的影響》中研究表明,經過黃橙光萎凋處理后,嶺頭單叢中的香氣物質種類較鮮葉增加42種。這表明,在茶葉萎凋led光源使用中,應該盡量多使用黃橙光,但黃橙光波段燈具,存在燈具發光效率低,僅為紅光波段燈具光效的1/5-1/7,不具備真正產業化應用的意義。黃藩在發表的文獻《藍光、紅光對工夫紅茶萎凋中鮮葉氨基酸和兒茶素組分含量的影響》中,研究表明,紅光萎凋會降低紅茶中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含量。陳壽松在
3、以上現有技術說明,在采用led光源進行烏龍茶萎凋時,應多盡量使用黃橙光和藍光,才能更有利于促進茶葉香氣及品質的提升,而紅光對茶葉萎凋品質則表現出抑制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了一種新的烏龍茶室內萎凋的光環境調控技術,用于提高茶葉萎凋效率,提升茶葉品質和香氣。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是一種光環境調控技術,主要用于烏龍茶室內萎凋,通過調整光譜中420-480nm藍光、622-699nm紅光以及700-780nm遠紅光組合使用,控制622-699nm紅光的光量子比例與420-480nm藍光光量子比例范圍控制在3.00-3.52,且遠紅光700-780nm的光量子比例在420-780nm范圍內的占比為22%-30%;光強設置為400μmol/㎡·s,萎凋時間10-15min,即可完成萎凋過程。
3、優選方案,茶葉室內萎凋過程,具體步驟:
4、選取采摘標準駐芽3葉的烏龍茶鮮葉原料,后將鮮葉放置于茶葉萎凋機設備中,茶青攤放厚度控制在6-8cm,室內茶葉萎凋的環境溫度為27-30℃,濕度為50-60%;在茶葉萎凋機設備上方采用led光源進行萎凋,led光源采用420-480nm藍光、622-699nm紅光以及700-780nm遠紅光組合使用,在攤放葉正表面處光強調節至400μmol/㎡·s,每5分鐘翻動一次茶青,總共耗時10-15min,即可完成萎凋過程。
5、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本申請采用低藍光的模式結合添加高紅光比例,并添加遠紅光,形成的光譜在實際應用中,燈具的發光效率較高,在產業化應用中對節省電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降低了鐵觀音茶葉中的酚氨比,提高了鐵觀音茶葉的品質。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烏龍茶室內萎凋的光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ED光源進行萎凋,所述光源采用420-480nm藍光、622-699nm紅光以及700-780nm遠紅光組合使用,控制622-699nm紅光的光量子比例與420-480nm藍光光量子比例范圍控制在3.00-3.52,且遠紅光700-780nm的光量子比例在420-780nm范圍內的占比為22%-3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內茶葉萎凋的環境溫度為27-30℃,濕度為50-6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烏龍茶室內萎凋的光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ed光源進行萎凋,所述光源采用420-480nm藍光、622-699nm紅光以及700-780nm遠紅光組合使用,控制622-699nm紅光的光量子比例與420-480nm藍光光量子比例范圍控制在3.00-3.52,且遠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陽,陳藝群,馬健,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