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伏板清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
技術介紹
1、光伏板是一種利用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其工作原理基于光電效應,通過太陽能電池將太陽光轉換成直流電,再通過光伏控制器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供電。光伏板本身不產生電磁輻射,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也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
2、光伏板常應用于戶外照明設備,如路燈以及交通燈。設置于這類型戶外照明設備上的光伏板數量眾多,且一般是固定于較高的位置,光伏板為求確保發電效率需要人工定期對其表面進行清潔,城市內的光伏板數量眾多且清潔過程屬于高空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安排工人對光伏板進行清潔會增加大量時間成本以及資金成本;市面上也有一部分光伏板清潔裝置,如cn104539233a、cn110586521a以及cn116846323a等,該類型的清潔裝置結構復雜且組成部件較多,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進行組裝。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2、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包括:光伏板;除塵機構,活動設置于所述光伏板的表面,所述除塵機構用以去除所述光伏板表面的灰塵異物;驅動機構,設置于所述光伏板的背面;傳動機構,包括導線以及設置于所述光伏板背面的導輪組,所述導線的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端上,所述導線活動纏繞于所述導輪組上,所述除塵機構的兩側分別固接于所述導線上;控制機構,設置于所述光伏板的背面,所述控制
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光伏板的表面設置有硅片基底,所述光伏板的背面設置有置物腔,所述驅動機構、傳動機構以及控制機構容置于所述置物腔內;所述置物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活動槽,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橫桿以及毛刷,所述橫桿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設置有翻邊,所述翻邊活動設置于所述活動槽內,左右兩側的所述翻邊分別固接于所述導線上,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橫桿的底部,所述毛刷與所述硅片基底活動接觸。
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橫桿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橫桿的底部橫向軸連接有轉軸,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轉軸上,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控制機構信號連接。
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蓄電池以及光伏控制器,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供所述導線纏繞的螺桿,所述蓄電池與所述第二電機電連接,所述蓄電池通過所述光伏控制器與所述光伏板電連接。
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螺桿被所述導線纏繞后形成第一線端以及第二線端,所述第一線端設置于所述螺桿的上側,所述第二線端設置于所述螺桿的下側;所述光伏板呈方形結構,所述導輪組包括設置于所述光伏板背面的左上導輪、左下導輪、右上導輪以及右下導輪;所述導線依次纏繞于所述螺桿、第二線端、左下導輪、左側的所述翻邊、左上導輪、右下導輪、右側的所述翻邊、右上導輪以及第一線端后回到所述螺桿內;左側的所述翻邊固接于左下導輪與左上導輪之間的導線上;右側的所述翻邊固接于右下導輪與右上導輪之間的導線上;所述第二電機驅動螺桿轉動使得所述橫桿在導線的牽引下在所述光伏板的表面往返活動。
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導輪組還包括第一輔助導輪、第二輔助導輪以及第三輔助導輪,所述第一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第一線端與左下導輪之間,所述第二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左上導輪與右下導輪之間,所述第三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右上導輪與第二線端之間;所述導線依次纏繞于所述螺桿、第二線端、第一輔助導輪、左下導輪、左側的所述翻邊、左上導輪、第二輔助導輪、右下導輪、右側的所述翻邊、右上導輪、第三輔助導輪以及第一線端后回到所述螺桿內。
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于所述置物腔內,所述控制器包括藍牙模塊、移動網絡模塊以及工作模塊。
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橫桿上設置有異物檢測器,所述異物檢測器的輸出端朝向所述硅片基底,所述異物檢測器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異物檢測器與所述工作模塊信號連接。
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翻邊的一側設置有滑塊,所述活動槽的內側設置有供所述滑塊活動的滑槽;所述活動槽的上側以及下側分別設置有橡膠防水條,所述翻邊活動設置于上下兩側的所述橡膠防水條之間;所述置物腔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孔。
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兩側所述翻邊上均設置有供導線纏繞固定的線槽。
12、與現有技術對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為:
13、本申請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導線在導輪組上活動,導線活動的同時能使除塵機構在光伏板的表面往復移動,以此清除光伏板表面的灰塵異物,導線以及導輪組的購買成本低且安裝方便,適用于大批次光伏板的日常清潔;
14、本申請能通過控制機構實現定時清潔、遠程控制清潔以及自動檢測清潔功能,適用于各種戶外環境。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的表面設置有硅片基底,所述光伏板的背面設置有置物腔,所述驅動機構、傳動機構以及控制機構容置于所述置物腔內;所述置物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活動槽,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橫桿以及毛刷,所述橫桿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設置有翻邊,所述翻邊活動設置于所述活動槽內,左右兩側的所述翻邊分別固接于所述導線上,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橫桿的底部,所述毛刷與所述硅片基底活動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橫桿的底部橫向軸連接有轉軸,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轉軸上,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控制機構信號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蓄電池以及光伏控制器,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供所述導線纏繞的螺桿,所述蓄電池與所述第二電機電連接,所述蓄電池通過所述光伏控制器與所述光伏板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輪組還包括第一輔助導輪、第二輔助導輪以及第三輔助導輪,所述第一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第一線端與左下導輪之間,所述第二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左上導輪與右下導輪之間,所述第三輔助導輪設置于所述右上導輪與第二線端之間;所述導線依次纏繞于所述螺桿、第二線端、第一輔助導輪、左下導輪、左側的所述翻邊、左上導輪、第二輔助導輪、右下導輪、右側的所述翻邊、右上導輪、第三輔助導輪以及第一線端后回到所述螺桿內。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于所述置物腔內,所述控制器包括藍牙模塊、移動網絡模塊以及工作模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上設置有異物檢測器,所述異物檢測器的輸出端朝向所述硅片基底,所述異物檢測器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異物檢測器與所述工作模塊信號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的一側設置有滑塊,所述活動槽的內側設置有供所述滑塊活動的滑槽;所述活動槽的上側以及下側分別設置有橡膠防水條,所述翻邊活動設置于上下兩側的所述橡膠防水條之間;所述置物腔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孔。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側所述翻邊上均設置有供導線纏繞固定的線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的表面設置有硅片基底,所述光伏板的背面設置有置物腔,所述驅動機構、傳動機構以及控制機構容置于所述置物腔內;所述置物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活動槽,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橫桿以及毛刷,所述橫桿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設置有翻邊,所述翻邊活動設置于所述活動槽內,左右兩側的所述翻邊分別固接于所述導線上,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橫桿的底部,所述毛刷與所述硅片基底活動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橫桿的底部橫向軸連接有轉軸,所述毛刷設置于所述轉軸上,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控制機構信號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蓄電池以及光伏控制器,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供所述導線纏繞的螺桿,所述蓄電池與所述第二電機電連接,所述蓄電池通過所述光伏控制器與所述光伏板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板智能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被所述導線纏繞后形成第一線端以及第二線端,所述第一線端設置于所述螺桿的上側,所述第二線端設置于所述螺桿的下側;所述光伏板呈方形結構,所述導輪組包括設置于所述光伏板背面的左上導輪、左下導輪、右上導輪以及右下導輪;所述導線依次纏繞于所述螺桿、第二線端、左下導輪、左側的所述翻邊、左上導輪、右下導輪、右側的所述翻邊、右上導輪以及第一線端后回到所述螺桿內;左側的所述翻邊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鉅森,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駿景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