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藥領域,涉及一種殺菌劑組合物。(二)
技術介紹
小麥銹病包括小麥條銹病、葉銹病和桿銹病,是我國小麥上發(fā)生面廣、為 害最為嚴重的一類病害。三種銹菌在我國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麥為主的麥類 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環(huán),并且是典型的遠氣傳病害。當夏孢子落在寄主葉片上、在適當的溫度(條銹1.4~17°C、葉銹2~32°C、桿銹3~31°C)和 有水膜的條件下萌發(fā)產生芽管,沿葉表生長,遇到氣孔芽管頂端膨大形成附著 胞,進而侵入氣孔,在氣孔下形成氣孔下囊并長出數根侵染菌絲,蔓延與葉肉 細胞間隙中并產生吸收器伸入葉肉細胞內吸收養(yǎng)分以營寄生生活。菌絲在麥葉 組織內生長15天后,便在葉面上產生夏孢子堆,每個孢子堆可持續(xù)產生夏孢子 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這些夏孢子可隨風傳播,甚至可通過強大氣流帶到 1600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進行再侵染。 因此,在不同時期,銹菌就可以借助東南風和西北風的吹送,在高海拔低溫地 區(qū)晚熟春麥上越夏,在的海拔溫暖地區(qū)的冬麥上越冬,構成循環(huán)。近幾年來由 于農田生態(tài)系統的變化和植物病害抗藥性增強,麥類銹病危害加重,已經嚴重 威脅麥類的豐產豐收。目前用于防治麥類銹病的大田使用農藥有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粉 銹寧乳油、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等,防治效果總是不盡人意,這些藥劑由于 長期頻繁或不科學使用,使得小麥銹病抗性嚴重,用藥量增加,從而導致防治 成本升高卻不理想。(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的殺菌劑農藥。 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軒殺菌劑組合物,是由吡噻菌胺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殺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吡噻菌胺和萎銹靈為主要成份,加助劑、填料載體配制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殺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吡噻菌胺和萎銹靈為主要成份,加助劑、填料載體配制而成。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份和重量百分 比如下成份 重量百分比(% )吡噻菌胺 10.0-20.0 萎銹靈 10.0 ~ 35.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家隆,
申請(專利權)人:孫家隆,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95[中國|青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