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播種設備,特別地,涉及一種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
技術介紹
1、隨著水稻品種的不斷發展與改良,水稻種植方式已呈現多種形式,為了適應水稻新型種植方式,水稻種植機械化在我國也有較大的發展,其中以水稻移栽機械化為主,因此發展水稻育秧機械適應水稻生產發展。而不同品種的水稻育秧工藝基本接近,即采用鋪底土、播種、覆土、清掃、淋水等作業。
2、目前,公告號為cn218649227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化高速水稻育秧播種機,包括用于輸送育秧盤的傳送組件,且沿著傳送組件依次設置有底土裝置、播種裝置以及覆土裝置。其中,播種裝置包括播種斗,播種斗內設置有兩個相互對轉的播種轉軸,且播種轉軸上沿周向開設有若干個凹槽。使用時,裝有底土的育秧盤被輸送至播種斗下方,而旋轉的播種轉軸可通過頂部的凹槽存有種子,隨著凹槽從頂部向底部的轉動,凹槽內的種子會掉落至育秧盤內完成播種。然而,水稻的品種多樣化,不同品種水稻的播種密度要求不同,而上述播種裝置的播種轉軸的凹槽大小無法調節,因此無法適用于不同數量的種子的播種所需,具有播種精度、兼容度較差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
2、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3、一種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包括底部具有播種口的播種斗,所述播種口內轉動設置有播種轉軸,所述播種轉軸包括對置的安裝板、若干沿周向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之間的連接板以及
4、優選的,所述播種斗的底部設置有兩個所述播種口,所述播種斗內還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的頂部具有向兩個所述播種口延伸傾斜的導向斜面。
5、優選的,所述連接套與所述容置區域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連接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適配為將所述驅動桿拉入至所述容置區域內,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可旋轉設置的凸輪軸,所述凸輪軸上對應所述驅動桿設置有若干凸輪部,所述驅動桿抵接于對應的所述凸輪部。
6、優選的,其一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凸輪軸旋轉的驅動件。
7、優選的,所述連接套與所述容置區域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側壁上設置有齒狀結構,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轉動設置的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能夠嚙合于所述齒狀結構,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可旋轉設置的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適配為能夠驅動所述第一齒輪發生旋轉。
8、優選的,所述第二齒輪位于若干所述第一齒輪的虛擬中心處,若干所述第一齒輪均嚙合于所述第二齒輪。
9、優選的,所述第二齒輪偏心于若干所述第一齒輪的虛擬中心,且所述第二齒輪為不完全齒輪,所述虛擬轉軸沿周向依次限定有接料區、左擋料區、投料區以及右擋料區,所述第二齒輪適配為能夠與位于所述接料區內的所述第一齒輪發生嚙合,所述連接桿適配為能夠沿所述第一齒輪的軸向發生移動,以從所述第一齒輪中脫出,所述播種裝置通過對所述連接桿的移動控制具有如下至少兩種模式:接料模式,在接料模式,所述第一齒輪位于所述接料區內,對應的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齒輪處于嚙合狀態;投料模式,在投料模式,所述第一齒輪位于所述投料區內,對應的所述連接桿發生移動與所述第一齒輪處于脫離狀態。
10、優選的,所述連接套與所述容置區域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安裝桿,所述連接桿滑動適配于所述安裝桿,且所述安裝桿上設置有電磁件,所述電磁件能夠驅使所述連接桿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滑動。
11、優選的,所述連接套與所述容置區域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安裝桿,所述連接桿設置在所述安裝桿上,其一所述安裝板上貫穿設置有與所述安裝桿相對的連接槽,所述安裝桿的一端彈動設置于其一所述安裝板,所述安裝桿的另一端插入至另一所述安裝板的所述連接槽內,所述播種斗在所述投料區的相對處構造有鏤空區域;當所述安裝桿與所述鏤空區域相對時,所述安裝桿的端部從所述連接槽中伸出,并驅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齒輪軸向錯位;當所述安裝桿與所述播種斗的內壁抵接時,所述安裝桿的端部收入至所述連接槽內,并驅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齒輪軸向相對。
1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過驅動組件對連接套的驅動使得連接套可在容置區域內形成不同深度大小的容納槽,由此可適用于不同數量的種子的播種所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播種轉軸上的容納槽的大小可調節,具有播種精度、兼容度較高的使用優勢。
14、2、通過凸輪軸與驅動桿的配合實現若干容納槽大小的同時調節,使得本專利技術的易用性更高。
15、3、本專利技術具有接料模式與投料模式,在投料模式,連接套可解除與驅動組件的耦合,并從容置區域中脫出,隨后容納槽內的種子將投入至育秧盤內,且連接套上不易出現粘附種子的情況。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包括底部具有播種口(1)的播種斗(2),所述播種口(1)內轉動設置有播種轉軸(3),其特征是:所述播種轉軸(3)包括對置的安裝板(4)、若干沿周向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4)之間的連接板(5)以及套設于若干所述連接板(5)的連接套(6),相鄰所述連接板(5)之間限定有容置區域(7),所述連接套(6)具有彈性,所述播種轉軸(3)上還設置有驅動組件(8),所述驅動組件(8)適配為能夠將所述連接套(6)不同程度的拉入至所述容置區域(7)內,以形成有用于容納種子的容納槽(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播種斗(2)的底部設置有兩個所述播種口(1),所述播種斗(2)內還設置有導向板(10),所述導向板(10)的頂部具有向兩個所述播種口(1)延伸傾斜的導向斜面(1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驅動桿(12),所述驅動桿(12)上連接有彈性件(13),所述彈性件(13)適配為將所述驅動桿(12)拉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其一所述安裝板(4)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凸輪軸(14)旋轉的驅動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連接桿(16),所述連接桿(16)的側壁上設置有齒狀結構(17),所述驅動組件(8)包括轉動設置的第一齒輪(18),所述第一齒輪(18)能夠嚙合于所述齒狀結構(17),所述驅動組件(8)還包括可旋轉設置的第二齒輪(19),所述第二齒輪(19)適配為能夠驅動所述第一齒輪(18)發生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齒輪(19)位于若干所述第一齒輪(18)的虛擬中心處,若干所述第一齒輪(18)均嚙合于所述第二齒輪(19)。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齒輪(19)偏心于若干所述第一齒輪(18)的虛擬中心,且所述第二齒輪(19)為不完全齒輪,所述虛擬轉軸沿周向依次限定有接料區(20)、左擋料區(21)、投料區(22)以及右擋料區(23),所述第二齒輪(19)適配為能夠與位于所述接料區(20)內的所述第一齒輪(18)發生嚙合,所述連接桿(16)適配為能夠沿所述第一齒輪(18)的軸向發生移動,以從所述第一齒輪(18)中脫出,所述播種裝置通過對所述連接桿(16)的移動控制具有如下至少兩種模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安裝桿(24),所述連接桿(16)滑動適配于所述安裝桿(24),且所述安裝桿(24)上設置有電磁件(25),所述電磁件(25)能夠驅使所述連接桿(16)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滑動。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安裝桿(24),所述連接桿(16)設置在所述安裝桿(24)上,其一所述安裝板(4)上貫穿設置有與所述安裝桿(24)相對的連接槽(26),所述安裝桿(24)的一端彈動設置于其一所述安裝板(4),所述安裝桿(24)的另一端插入至另一所述安裝板(4)的所述連接槽(26)內,所述播種斗(2)在所述投料區(22)的相對處構造有鏤空區域(2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包括底部具有播種口(1)的播種斗(2),所述播種口(1)內轉動設置有播種轉軸(3),其特征是:所述播種轉軸(3)包括對置的安裝板(4)、若干沿周向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4)之間的連接板(5)以及套設于若干所述連接板(5)的連接套(6),相鄰所述連接板(5)之間限定有容置區域(7),所述連接套(6)具有彈性,所述播種轉軸(3)上還設置有驅動組件(8),所述驅動組件(8)適配為能夠將所述連接套(6)不同程度的拉入至所述容置區域(7)內,以形成有用于容納種子的容納槽(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播種斗(2)的底部設置有兩個所述播種口(1),所述播種斗(2)內還設置有導向板(10),所述導向板(10)的頂部具有向兩個所述播種口(1)延伸傾斜的導向斜面(1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驅動桿(12),所述驅動桿(12)上連接有彈性件(13),所述彈性件(13)適配為將所述驅動桿(12)拉入至所述容置區域(7)內,所述驅動組件(8)包括可旋轉設置的凸輪軸(14),所述凸輪軸(14)上對應所述驅動桿(12)設置有若干凸輪部(15),所述驅動桿(12)抵接于對應的所述凸輪部(1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其一所述安裝板(4)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凸輪軸(14)旋轉的驅動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穴盤育苗用精密播種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套(6)與所述容置區域(7)相對的內壁上設置有連接桿(16),所述連接桿(16)的側壁上設置有齒狀結構(17),所述驅動組件(8)包括轉動設置的第一齒輪(18),所述第一齒輪(18)能夠嚙合于所述齒狀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飛,石浪濤,黃紅波,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耀農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