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試壓撬,具體為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及方法。
技術介紹
1、現在隨著石油化工企業的設備向大型超大型化的發展,使的設備的體積和工藝管線的直徑大型化,由于設備和管線的大型化,設備試壓用普通柱塞泵試壓智能化差和效率低,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施工要求。因此施工生產需要一種可以提高效率的打壓設備。現在使用的試壓泵,多為柱塞泵,沒有智能控制系統,上壓時間長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而離心泵一定條件下液體輸送效率相對柱塞泵低壓區間流量大效率高,離心泵中低壓范圍可提供大流量快速給設備升壓,使用可彌補柱塞泵中低壓工作區間效率低的問題。分析柱塞泵及離心泵的優缺點并將兩者合理組裝,形成一種撬裝設備,在低壓區間利用大流離心泵,在中高壓區間使用柱塞泵,這樣可以優化機械的使用效率,大幅節約大型設備的試壓時間;
2、調壓撬是一種用于調節和控制流體壓力的裝置,調壓撬的工作原理基于壓力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的協同作用,通過不斷監測流體壓力,并根據設定值對進口壓力進行調節,調壓撬實現了對流體壓力的精確控制和調節,這種工作原理可以確保流體在系統中保持穩定的壓力,以滿足不同應用中的需求;
3、例如公開號cn219475158u一種高適用性的應變強化試壓裝置包括試壓組件,和設置在撬裝底座上端的工作臺和設置在工作臺下端的升降部件,通過四組升降部件,使得裝置提高不同強化壓力和容積范圍的試壓容器的適用性;
4、現有的試壓撬只能進行單獨的壓力檢測,無法同時達到高壓和低壓的檢測,效率較低,尤其是高壓時,若連接端發生故障很容易造成意外的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及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方案在使用時進水出水端以及控制端均設置在同一面方便人工操作,并在高壓端設置保護機構進行壓力保護,避免風險的發生,且同時結合低壓泵和高壓泵的優缺點完成自動切換。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包括集成箱,所述集成箱上連接有液體出口、控制箱和進液體口,所述集成箱內還安裝有加壓泵以及用于連接的管道和管道上的閘閥和止回閥,所述液體出口上連接有低壓出液體管和高壓出液體管,所述高壓出液體管上方設置有高壓閥門,所述低壓出液體管、高壓出液體管、控制箱、進液體口和高壓閥門均設置在所述集成箱的同一面,所述進液體口上設有過濾器;
3、同時試壓機構,與加壓泵結合可同時進行低高壓試壓的同時試壓機構設置在所述集成箱上;
4、當液體通過進液體口,并經過加壓泵的加壓從高壓出液體管流出時,啟動同時試壓機構并關閉高壓閥門開啟低壓閥門,此時加壓的液體流入低壓出液體管對連通的低壓測試端進行低壓試壓,而同時試壓機構對高壓出液體管連通的高壓測試端進行高壓試壓;
5、切換機構,用于對所述加壓泵的高低壓進行切換,并可完成二次加壓的切換機構也設置在集成箱上。
6、優選地,所述同時試壓機構包括加壓罐以及加壓罐內的第一壓板,所述加壓罐朝向地面的一面安裝有加壓液壓桿,所述加壓液壓桿的頂桿連接在第一壓板上,所述加壓罐連接在低壓出液體管上。
7、優選地,還包括保護機構,用于保護同時試壓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保護機構設置在同時試壓機構上。
8、優選地,所述保護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加壓罐內的第二壓板,所述第二壓板位于所述加壓罐的內頂面,所述頂桿與第一壓板之間連接有活動桿,所述頂桿內開設有傳動腔,所述活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壓板上,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傳動腔內,位于所述傳動腔內所述活動桿上安裝有傳動壓板。
9、優選地,所述第二壓板與所述加壓罐內頂面之間設置有防護缸,位于所述防護缸內設置有一面連接在所述第二壓板上的防護壓板。
10、優選地,所述加壓罐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防護缸和傳動腔的傳動管。
11、優選地,所述加壓泵是離心泵和柱塞泵。
12、優選地,所述切換機構包括設置在液體出口上的壓力程序控制器和壓力傳感器以及用于人工控制的控制箱;
13、當液體從進液體口流進并通過離心泵加壓后,壓力傳感器檢測到液體出口壓力達到設定值,則通過壓力程序控制器將離心泵切換成柱塞泵,柱塞泵繼續加壓。
14、優選地,所述柱塞泵與離心泵之間連接有二次加壓管,所述二次加壓管上設置有止回閥、電磁閥門和壓力傳感器。
15、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的使用方法,應用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6、s1:通過進液體口連接液體源,并連接相應的低壓出液體管和高壓出液體管,通過控制箱啟動離心泵,液體流經過離心泵進入到液體出口端,并通過液體出口端上的壓力傳感器實時檢測壓力值,并根據需要進行離心泵和柱塞泵的切換;
17、s2:若只是進行低壓檢測,則關閉高壓閥門,開啟低壓閥門,液體通過低壓出液體管流出;
18、若只是進行高壓檢測,則關閉低壓閥門,開啟高壓閥門,液體通過高壓出液體管流出;
19、若同時進行高低壓檢測,則同時開啟高壓閥門和低壓閥門,液體通過高壓出液體管和低壓出液體管流出;
20、s3:在同時進行高低壓檢測時,當壓力傳感器檢測到預定值,關閉高壓閥門,啟動加壓液壓桿,加壓液壓桿帶動第一壓板對加壓罐的液體繼續施壓;
21、此時的加壓泵進行低壓試壓,而同時試壓機構則進行高壓試壓。
22、本專利技術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方案設置的傳動管能夠將壓力傳遞到第二壓板,且此時的壓力的來源是加壓液壓桿,如此當第一壓板向上時,第二壓板產生相反向下的力,且產生的壓力不可能會突破第二壓板的保護,如此達到極佳的保護效果;
24、2、通過切換機構能夠結合離心泵和柱塞泵的優缺點進行合適的選擇,達到高效的效果;
25、3、本方案通過設置的二次加壓管能夠在離心泵加壓之后再次通過柱塞泵完成二次加壓,從而達到快速升壓的目的。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包括集成箱(1),所述集成箱(1)上連接有液體出口、控制箱(104)和進液體口(2),所述集成箱(1)內還安裝有加壓泵以及用于連接的管道和管道上的閘閥和止回閥,所述液體出口上連接有低壓出液體管(101)和高壓出液體管(102),所述高壓出液體管(102)上方設置有高壓閥門(103),所述低壓出液體管(101)、高壓出液體管(102)、控制箱(104)、進液體口(2)和高壓閥門(103)均設置在所述集成箱(1)的同一面,所述進液體口(2)上設有過濾器(2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時試壓機構包括加壓罐(3)以及加壓罐(3)內的第一壓板(302),所述加壓罐(3)朝向地面的一面安裝有加壓液壓桿(301),所述加壓液壓桿(301)的頂桿連接在第一壓板(302)上,所述加壓罐(3)連接在低壓出液體管(10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護機構,用于保護同時試壓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保護機構設置在同時試壓機構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板(304)與所述加壓罐(3)內頂面之間設置有防護缸(307),位于所述防護缸(307)內設置有一面連接在所述第二壓板(304)上的防護壓板(308)。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罐(3)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防護缸(307)和傳動腔(305)的傳動管(30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泵是離心泵(7)和柱塞泵(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機構包括設置在液體出口上的壓力程序控制器(5)和壓力傳感器(6)以及用于人工控制的控制箱(104);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8)與離心泵(7)之間連接有二次加壓管,所述二次加壓管上設置有止回閥、電磁閥門和壓力傳感器(6)。
10.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的使用方法,應用于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包括集成箱(1),所述集成箱(1)上連接有液體出口、控制箱(104)和進液體口(2),所述集成箱(1)內還安裝有加壓泵以及用于連接的管道和管道上的閘閥和止回閥,所述液體出口上連接有低壓出液體管(101)和高壓出液體管(102),所述高壓出液體管(102)上方設置有高壓閥門(103),所述低壓出液體管(101)、高壓出液體管(102)、控制箱(104)、進液體口(2)和高壓閥門(103)均設置在所述集成箱(1)的同一面,所述進液體口(2)上設有過濾器(2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時試壓機構包括加壓罐(3)以及加壓罐(3)內的第一壓板(302),所述加壓罐(3)朝向地面的一面安裝有加壓液壓桿(301),所述加壓液壓桿(301)的頂桿連接在第一壓板(302)上,所述加壓罐(3)連接在低壓出液體管(10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護機構,用于保護同時試壓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保護機構設置在同時試壓機構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同時高低壓試驗的電動試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加壓罐(3)內的第二壓板(304),所述第二壓板(304)位于所述加壓罐(3)的內頂面,所述頂桿與第一壓板(302)之間連接有活動桿(303),所述頂桿內開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衛東,王巧峰,宋明嘉,紀云剛,王錦榮,高宇,權冬時,郝慧,趙亮亮,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