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曲面玻璃成型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正反彎變弧單元及正反彎成型設備。
技術介紹
1、如圖1所示,在現有技術:cn229220u一種可變曲率的輸送輥道中,變弧單元中的軟軸輥道1通過多個高度調節機構的絲桿4頂升調弧,高度調節機構的驅動機構通過安裝座轉動連接在支撐方管3上,絲桿4頂端通過鉸接座6與彈性件連接,彈性件通過軟軸支座2支撐軟軸輥道1。該變弧單元是利用絲桿4推動軟軸輥道1的多個點進行向上的正向彎曲變弧,絲桿4在升降的同時,鉸接座6繞絲桿4活動端的鉸接點旋轉,并帶彈性件11和軟軸輥道1變弧。其軟軸輥道變弧利用的空間是軟軸輥道展平狀態時軟軸輥道上部的空間,其不能實現軟軸輥道向下的反向彎曲。
2、在該公開專利中,軟軸輥道和支撐方管之間的空間主要是裝配空間,需要裝配鉸接座、軟軸支座、彈性件等,沒有反彎所需的變形空間,尤其是當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狀態時,該空間更為狹小,難以進行反彎玻璃的成型,因此只能成型正彎玻璃。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正反彎變弧單元及正反彎成型設備,該變弧單元可以兼具正彎和反彎功能,實現正彎玻璃和反彎玻璃的成型。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正反彎變弧單元,包括軟軸輥道、支撐組件和多個高度調節機構,軟軸輥道通過多個高度調節機構支撐在支撐組件的上方,所述支撐組件包括下部支撐組件和中部支撐組件;所述高度調節機構包括驅動機構和絲桿,所述驅動機構通過下鉸接件連接在所述下部支撐組件上,所述絲桿的頂端
3、所述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時,定義軟軸輥道與下部支撐組件之間的空間為反彎空間,設反彎空間的高度為h,軟軸輥道長度為l,則0.3?l/π≤h≤2l/π。
4、其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正反彎變弧單元結合軟軸輥道長度,提出有效的反彎空間,通過中部支撐組件形成足夠的反彎空間,進一步限定反彎空間與軟軸輥道長度的關系,使得變弧單元不僅可以正彎成弧,還可以實現反彎成弧,所成弧玻璃的半徑范圍更廣,反彎所能成型的半徑也更小;而上鉸接件和下鉸接件的設置,使得軟軸輥道成弧時,絲桿可以隨之擺動,使得軟軸輥道成弧半徑更小。
5、進一步的,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下,設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每個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90°;位于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傾斜設置且θ<90°,所述最外側的絲桿的下端偏向中部支撐組件。
6、其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軟軸輥道兩端的絲桿在初始狀態下傾斜設置,特別是最外側的絲桿傾斜設置,在實現正彎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加大反彎的可變形程度,可實現更小半徑的反彎。
7、進一步的,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下,多個絲桿均為傾斜設置,且越靠近中部支撐組件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大。
8、其有益效果是:所有絲桿傾斜設置,可以使得軟軸輥道反彎后的弧形更加平滑,有助于玻璃成型質量的提升;軟軸輥道上靠近中部的部分反彎時的變形程度小,因此相應的夾角θ可以更大一些。
9、進一步的,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下,位于所述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70°≤θ≤85°。
10、其有益效果是:該夾角θ的取值可以在兼顧實現更小半徑反彎的基礎上,對于正彎的可變弧程度有較小的影響。
11、進一步的,還包括彈性件和軟軸支座,彈性件與軟軸輥道平行設置,所述軟軸輥道通過軟軸支座固定在彈性件上,彈性件通過所述上鉸接件與所述絲桿連接。
12、其有益效果是:彈性件和軟軸支座的設置可以提高軟軸輥道成弧精度,絲桿通過驅動彈性件變形來帶動軟軸輥道成弧,進一步使軟軸輥道成弧更平滑、提高成弧精度,改善玻璃成型質量。
13、進一步的,所述活動空間為設置在下部支撐組件上的長條槽孔。
14、其有益效果是:下部支撐組件為方管時,可采用設置長條槽孔的形式形成所述活動空間。
15、進一步的,所述下部支撐組件為中空結構,其中的中空結構為絲桿的擺動提供活動空間。
16、其有益效果是:給出又一種活動空間的設置方式。
17、進一步的,所述中部支撐組件左右兩側的絲桿呈對稱布置。
18、其有益效果是:絲桿的對稱分布可以使得軟軸輥道成弧后,其中部兩側部分的弧形對稱,以保證玻璃的成型質量。
19、進一步的,相鄰兩個所述絲桿的距離為400mm-500mm。
20、其有益效果是:該絲桿排布間隔的設置,讓絲桿對軟軸輥道驅動的變弧點分布更加合理,使軟軸輥道成弧的弧形更加的平滑。
21、進一步的,所述下部支撐組件包括左擺臂和右擺臂,左擺臂和右擺臂的內側端分別鉸接在中部支撐組件的兩側;左擺臂和右擺臂通過下鉸接件與高度調節機構的驅動機構連接。
22、其有益效果是:實現軟軸輥道成弧的多級調節,在成弧前,先調整擺臂的位置,減少絲桿升降的行程,再通過高度調節機構精確成弧,進一步提高軟軸輥道的成弧更小半徑的能力,擴展成弧半徑的范圍。
23、進一步的,所述上鉸接件和下鉸接件為關節軸承或鉸接座。
24、其有益效果是:給出鉸接件的結構形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25、本專利技術又提出一種正反彎成型設備,包括多個沿玻璃輸送方向間隔設置的變弧單元,所述變弧單元為上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
26、其有益效果是:每個正反彎變弧單元可以單獨成弧,以便多個正反彎變弧單元配合實現不同的功能。如,多個正反彎變弧單元的變弧弧度一致時,可用于彎玻璃生產的穩型段,穩定已經彎曲的玻璃形狀;當多個正反彎變弧單元的變弧弧度沿玻璃輸送方向漸變時,可用于彎玻璃生產的漸變段,使得玻璃通過時漸變成型。該設備既可以用于正彎成弧、也可以用于反彎成弧,設備用途更廣、玻璃成弧半徑范圍更廣。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正反彎變弧單元,包括軟軸輥道、支撐組件和多個高度調節機構,軟軸輥道通過多個高度調節機構支撐在支撐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包括下部支撐組件和中部支撐組件;高度調節機構包括驅動機構和絲桿,驅動機構通過下鉸接件連接在下部支撐組件上,絲桿的頂端通過上鉸接件連接軟軸輥道;下支撐組件上設置有供絲桿穿過并擺動的活動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時,設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每個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90°;位于所述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傾斜設置且θ<90°,所述最外側的絲桿的下端偏向中部支撐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絲桿均為傾斜設置,且越靠近所述中部支撐組件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大。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70°≤θ≤85°。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彈性件和軟軸支座,所述彈性件與所述軟軸輥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絲桿的距離為400mm-50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撐組件包括左擺臂和右擺臂,所述左擺臂和所述右擺臂的內側端分別鉸接在中部支撐組件的兩側;所述左擺臂和所述右擺臂通過所述下鉸接件與所述高度調節機構的驅動機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鉸接件和所述下鉸接件為關節軸承或鉸接座。
9.一種正反彎成型設備,包括多個沿玻璃輸送方向間隔設置的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弧單元為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正反彎變弧單元,包括軟軸輥道、支撐組件和多個高度調節機構,軟軸輥道通過多個高度調節機構支撐在支撐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支撐組件包括下部支撐組件和中部支撐組件;高度調節機構包括驅動機構和絲桿,驅動機構通過下鉸接件連接在下部支撐組件上,絲桿的頂端通過上鉸接件連接軟軸輥道;下支撐組件上設置有供絲桿穿過并擺動的活動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軸輥道處于展平的初始狀態時,設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每個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90°;位于所述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傾斜設置且θ<90°,所述最外側的絲桿的下端偏向中部支撐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絲桿均為傾斜設置,且越靠近所述中部支撐組件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大。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反彎變弧單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軟軸輥道兩端的最外側的絲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耀威,梁春江,
申請(專利權)人: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