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剪切裝置,更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
技術介紹
1、培苗指將種子通過適當的方法和環境條件促使其發芽和生長,為后續的移栽和種植做好準備,在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待其植物組織(器官)長到一定高度,植物組織(器官)全部露出來,通常是用普通鑷子、剪刀,用手扶著馬鈴薯的培苗,然后按照每1cm一段進行分段剪取,每次剪取一根或者2-3根,然后排好人工移植到新的組培裝置中。
2、根據專利申請公開(公告)號:cn207269540u一種馬鈴薯組培苗剪切裝置,包括第三支桿、第二支桿、第一頂桿、第一支桿、第一彈簧、套管、連接板、第二頂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一支架的底部連接有刀刃,第二支架的底部連接有第二刀刃,第一支架上還活動插設有第五支桿,第五支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支撐塊開設有空腔,支撐塊與第二滑環之間連接有第四彈簧,第五支桿的內側連接有支撐板,第二支架上插設有第四支桿,第四支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板,限位板與滑環之間連接有第三彈簧,第四支桿的內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該結構的優勢在于,能提升馬鈴薯組培苗剪切和移植的效率。
3、但是培苗需要按照每cm一段進行分段剪取,刀片的剪切長度不可控制,培苗的分段剪取不夠精準。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
4、為了達到可以調節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螺紋套,所述第一螺紋套設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側,兩個所述第一螺紋套的內部均通過螺紋連接有第一調節桿,所述第一調節桿表面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數量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通孔在第一調節桿表面呈均勻分布。
5、為了達到尺寸可以控制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調節桿外側套設有第二調節桿,所述第二調節桿表面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數量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螺孔在第二支撐桿表面呈均勻分布,所述螺孔內部活動設有螺紋桿,所述第二調節桿上套設有第二螺紋套,所述第二螺紋套一側固定設有刀刃,所述第一調節桿和第二調節桿表面均固定設有刻度表。
6、為了達到方便收集清理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刀刃一側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l型,所述固定板一側設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底部固定設有滑塊,所述固定板頂部開設有與所述滑塊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塊與滑槽表面均設置有磁吸層,所述收集盒一側開設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內部活動設有擋板,所述擋板一側固定設有握把。
7、為了達到夾持固定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夾持機構包括第四支撐桿,所述第四支撐桿設置在第一支架的內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四支撐桿之間連接有滑環,所述第四支撐桿一側設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內部開設有與所述連接板一側相匹配的空腔。
8、為了達到防護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支撐塊一側固定設有撥桿,所述支撐塊與滑環之間設有第三彈簧,所述第四支撐桿一側設有第四彈簧,所述第四彈簧一側設有第一膠墊,所述第四支撐桿一端設有第一支撐板。
9、為了達到防滑固定的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撐板一側設有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內部設有第五支撐桿,所述第五支撐桿一側設有第五彈簧,所述第五彈簧一側設有第二膠墊,所述第五支撐桿與第二支架固定連接。
10、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11、1、通過設置調節機構,在對培育苗進行分段剪取前,通過第二螺紋套與刀刃焊接,第二螺紋套與第二調節桿連接,通過所需尺寸第二調節桿帶動刀刃在第一調節桿上移動,根據第一調節桿和第二調節桿上的刻度表使后續的分段剪取更加精準,最后通過擰動螺紋桿,使其在通孔和螺孔中轉動將第一調節桿與第二調節桿固定;
12、2、通過設置固定板、收集盒、擋板,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固定板頂部的滑槽與收集盒滑動連接,通過滑槽與滑塊表面的磁吸層使其更加穩固,當刀刃進行作業時,收集盒將廢棄物收集,有利于減輕工作人員后續的打掃,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一側固定設有第二支撐桿(2),所述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2)一側均固定設有握把,所述第一支撐桿(1)一側固定設有頂桿(3),所述頂桿(3)貫穿并延伸至第二支撐桿(2)一側,所述頂桿(3)上設有第一彈簧(4),所述第二支撐桿(2)一側固定設有第三支撐桿(5),所述第三支撐桿(5)一側活動套設有套管(6),所述套管(6)一側固定設有連接板(7),所述第三支撐桿(5)上套設有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0),所述第一支架(8)一側設有第一限位環(11),所述第二支架(9)一側設有第二限位環(12),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之間設有夾持機構,所述第一支架(8)一側設有調節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桿(14)外側套設有第二調節桿(15),所述第二調節桿(15)表面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數量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螺孔在第二支撐桿(2)表面呈均勻分布,所述螺孔內部活動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18)一側設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呈L型,所述固定板(19)一側設有收集盒(20),所述收集盒(20)底部固定設有滑塊(21),所述固定板(19)頂部開設有與所述滑塊(21)相匹配的滑槽(22),所述滑塊(21)與滑槽(22)表面均設置有磁吸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0)一側開設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內部活動設有擋板(23),所述擋板(23)一側固定設有握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第四支撐桿(24),所述第四支撐桿(24)設置在第一支架(8)的內部,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四支撐桿(24)之間連接有滑環(25),所述第四支撐桿(24)一側設有支撐塊(26),所述支撐塊(26)內部開設有與所述連接板(7)一側相匹配的空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26)一側固定設有撥桿,所述支撐塊(26)與滑環(25)之間設有第三彈簧(27),所述,所述第四支撐桿(24)一側設有第四彈簧(28),所述第四彈簧(28)一側設有第一膠墊(29),所述第四支撐桿(24)一端設有第一支撐板(3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30)一側設有第二支撐板(31),所述第二支撐板(31)內部設有第五支撐桿(32),所述第五支撐桿(32)一側設有第五彈簧(33),所述第五彈簧(33)一側設有第二膠墊(34),所述第五支撐桿(32)與第二支架(9)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一側固定設有第二支撐桿(2),所述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2)一側均固定設有握把,所述第一支撐桿(1)一側固定設有頂桿(3),所述頂桿(3)貫穿并延伸至第二支撐桿(2)一側,所述頂桿(3)上設有第一彈簧(4),所述第二支撐桿(2)一側固定設有第三支撐桿(5),所述第三支撐桿(5)一側活動套設有套管(6),所述套管(6)一側固定設有連接板(7),所述第三支撐桿(5)上套設有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0),所述第一支架(8)一側設有第一限位環(11),所述第二支架(9)一側設有第二限位環(12),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之間設有夾持機構,所述第一支架(8)一側設有調節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桿(14)外側套設有第二調節桿(15),所述第二調節桿(15)表面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數量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螺孔在第二支撐桿(2)表面呈均勻分布,所述螺孔內部活動設有螺紋桿(16),所述第二調節桿(15)上套設有第二螺紋套(17),所述第二螺紋套(17)一側固定設有刀刃(18),所述第一調節桿(14)和第二調節桿(15)表面均固定設有刻度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尺寸可控的培苗剪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18)一側設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呈l型,所述固定板(19)一側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天文,張學堯,
申請(專利權)人:甘肅祥和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