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注塑加工,具體為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介紹
1、隨著塑料制品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塑料制品的加工工藝也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由二種或者二種以上不同的塑料(多物料)組成的塑料制品已經成為汽車、家電、通訊、玩具、家居行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此類產品最早出現的加工方法稱為“包膠法”,先在第一套模具中用第一種塑料做出產品的一部分。然后將這個“半成品”放入第二套模具中,再注入第二種塑料,使得第二種塑料“包”住第一種塑料。成為所需要的制品。這種加工方法目前還是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但是原有的包膠法工藝生產效率比較低,不良品比較多,特別是大型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及其加工方法,通過第一電動推桿帶動刀片在模腔內伸縮移動,利用刀片將模腔分割成不同的腔室,方便分批次的對不同腔室進行灌入澆筑液,再利用澆筑液凝固過程與半成品工件進行連接,達到單腔多色工件加工,提升加工效率,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包括固定下模和活動上模,所述固定下模和活動上模相向的一側開設有模腔,所述固定下模頂部的兩側均固定有導料管,所述導料管的一端向下延伸并與模腔的兩端連通,所述導料管的頂端向上延伸并貫穿活動上模,所述固定下模的底部安裝有第一電動推桿,所述模腔內腔的中心處設置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底部貫穿固定下模向下延伸并與第一電動推桿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3、優選的,所述活動上模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兩組擋板,所述擋板的底部貫穿至模腔的內腔并與模腔內腔的兩側貼合。
4、優選的,還包括固定于固定下模外側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頂部固定有第二電動推桿,所述第二電動推桿的活塞桿貫穿至固定架的內腔并與活動上模的頂部固定連接。
5、優選的,所述擋板的頂部固定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限位桿,所述活動上模的頂部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桿遠離支撐板的一端貫穿至限位孔的內腔。
6、優選的,所述固定下模頂部的四周均固定有定位塊,所述活動上模底部的四周均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塊卡接于定位槽的內腔,所述定位塊呈半球狀設置。
7、優選的,所述支撐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牽引彈簧,所述牽引彈簧遠離支撐板的一端固定于活動上模的頂部。
8、優選的,所述固定架的內腔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相向的一側貫穿滑槽并固定于活動上模的外側。
9、優選的,所述模腔內腔的底部均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腔活動設置有活動板,所述刀片遠離第一電動推桿的一側貫穿活動板并向上延伸。
10、基于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還提供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1、s1、啟動第一電動推桿,使第一電動推桿帶動刀片貫穿固定下模,然后利用刀片將活動上模和固定下模之間的模腔分為左右兩部分;
12、s2、將一種顏色的澆筑液從一側的導料管灌入,然后該顏色的澆筑液沿導料管進入模腔內,并填充滿刀片一側的模腔;
13、s3、待澆筑液完全凝固后,再次啟動第一電動推桿,將刀片向下縮回,然后再將另一種顏色的澆筑液從另一側的導料管灌入,澆筑液在進入模腔后迅速填充滿空腔,并與凝固的半成品工件接觸,在后灌入的澆筑液凝固過程中,使兩種不同的澆筑液粘連在一起。
14、優選的,所述刀片的兩面可以設置成凹凸面,增加兩種不同澆筑液黏連的面積,確保多色工件結構的穩定。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專利技術通過第一電動推桿帶動刀片在模腔內伸縮移動,利用刀片將模腔分割成兩片不同的腔室,通過先后灌入不同顏色的澆筑液,依次對多色工件進行逐步加工,無需將加工的半成品轉移至另一組模具內部,易造成在轉移過程中半成品的損壞,或者兩組模具存在差異,導致最終加工的工件質量不合格,形成殘次品,通過一個模腔可以保證工件在澆筑過程中的穩定,確保工件加工的質量。
17、2、本專利技術通過牽引彈簧對支撐板和擋板的牽引,使擋板插入模腔內,對導料管與模腔進行隔離,避免澆筑液在導料管內凝固,不利于工件的脫模。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包括固定下模(1)和活動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下模(1)和活動上模(2)相向的一側開設有模腔(3),所述固定下模(1)頂部的兩側均固定有導料管(4),所述導料管(4)的一端向下延伸并與模腔(3)的兩端連通,所述導料管(4)的頂端向上延伸并貫穿活動上模(2),所述固定下模(1)的底部安裝有第一電動推桿(5),所述模腔(3)內腔的中心處設置有刀片(6),所述刀片(6)的底部貫穿固定下模(1)向下延伸并與第一電動推桿(5)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上模(2)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兩組擋板(7),所述擋板(7)的底部貫穿至模腔(3)的內腔并與模腔(3)內腔的兩側貼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于固定下模(1)外側的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的頂部固定有第二電動推桿(9),所述第二電動推桿(9)的活塞桿貫穿至固定架(8)的內腔并與活動上模(2)的頂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下模(1)頂部的四周均固定有定位塊(13),所述活動上模(2)底部的四周均開設有定位槽(14),所述定位塊(13)卡接于定位槽(14)的內腔,所述定位塊(13)呈半球狀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10)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牽引彈簧(15),所述牽引彈簧(15)遠離支撐板(10)的一端固定于活動上模(2)的頂部。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8)的內腔開設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滑塊(17),所述滑塊(17)相向的一側貫穿滑槽(16)并固定于活動上模(2)的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3)內腔的底部均開設有凹槽(18),所述凹槽(18)的內腔活動設置有活動板(19),所述刀片(6)遠離第一電動推桿(5)的一側貫穿活動板(19)并向上延伸。
9.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的加工方法,基于上述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6)的兩面可以設置成凹凸面,增加兩種不同澆筑液黏連的面積,確保多色工件結構的穩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包括固定下模(1)和活動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下模(1)和活動上模(2)相向的一側開設有模腔(3),所述固定下模(1)頂部的兩側均固定有導料管(4),所述導料管(4)的一端向下延伸并與模腔(3)的兩端連通,所述導料管(4)的頂端向上延伸并貫穿活動上模(2),所述固定下模(1)的底部安裝有第一電動推桿(5),所述模腔(3)內腔的中心處設置有刀片(6),所述刀片(6)的底部貫穿固定下模(1)向下延伸并與第一電動推桿(5)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上模(2)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兩組擋板(7),所述擋板(7)的底部貫穿至模腔(3)的內腔并與模腔(3)內腔的兩側貼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于固定下模(1)外側的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的頂部固定有第二電動推桿(9),所述第二電動推桿(9)的活塞桿貫穿至固定架(8)的內腔并與活動上模(2)的頂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單型腔多色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7)的頂部固定有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限位桿(11),所述活動上模(2)的頂部開設有限位孔(12),所述限位桿(11)遠離支撐板(10)的一端貫穿至限位孔(12)的內腔。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曉東,項建武,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通領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