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油墨,尤其涉及一種水敏防偽油墨及水敏防偽印刷品。
技術介紹
1、現有技術的水敏防偽油墨,其變色原理為:在顏色層的上方設置一層遮蓋層,遮蓋層為親水且不透明的多孔結構,當遮蓋層上涂抹液體水時,液體水將多孔結構填充滿,使遮蓋層由不透明變為透明狀,從而對外呈現底部顏色層的顏色。但該技術存在一個問題,為使遮蓋層具有良好的遮蓋性能,因此,遮蓋層必須保持一定的厚度,只能采用絲網印刷進行設置,這導致效率低且成本高。
2、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水敏防偽油墨,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水敏防偽油墨。
2、一種水敏防偽油墨,以質量份計量,制備所述水敏防偽油墨的原料包括如下組分:
3、油性基墨40份~70份;
4、第一反應物3份~10份;以及
5、第二反應物3份~10份;
6、其中,所述第一反應物及所述第二反應物不溶于所述油性基墨成分,且可溶于水,所述第一反應物與所述第二反應物在溶液狀態下可發生變色反應。
7、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應物為草酸銨粉末,所述第二反應物為硫酸亞鐵粉末。
8、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應物為氯化鐵粉末或硫代硫酸鐵粉末。
9、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應物為鄰二氮菲粉末或亞鐵鹽粉末。
10、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包括1份~5份的致孔材料。
1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致孔材料包括揮發致孔材料及
12、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分解致孔材料選自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氯化銨及碳酸氫銨中的至少一種。
1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包括0.5份~2份的吸水材料。
14、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吸水材料選自甘油、氯化鈣、氯化鎂及氯化鋁中的任意一種。
15、上述水敏防偽油墨,其成分包含第一反應物及第二反應物,驗證前,第一反應物與第二反應物兩者以顆粒形式分散在油性基墨中,不直接接觸。驗證時,在水敏防偽油墨層上方涂抹液體水,此時,液體水可溶解油墨層中的第一反應物及第二反應物,使兩者以溶液形式接觸并發生變色反應,從而鑒別真假。由于上述水敏防偽油墨變色反應敏捷,較薄的油墨層厚度即可實現明顯的變色效果,因此,可用高效的膠印方式取代低效的絲印方式進行制備,有利于大幅降低工藝成本。
16、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水敏防偽印刷品。
17、一種水敏防偽印刷品,包括:
18、基底層;以及
19、水敏防偽層,層疊設置與所述基底層上方,所述水敏防偽層由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印刷得到。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量,制備所述水敏防偽油墨的原料包括如下組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草酸銨粉末,所述第二反應物為硫酸亞鐵粉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氯化鐵粉末或硫代硫酸鐵粉末。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鄰二氮菲粉末或亞鐵鹽粉末。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1份~5份的致孔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材料包括揮發致孔材料及分解致孔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致孔材料選自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氯化銨及碳酸氫銨中的至少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0.5份~2份的吸水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選自甘油、氯化鈣、氯化鎂及氯化鋁中的任意一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量,制備所述水敏防偽油墨的原料包括如下組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草酸銨粉末,所述第二反應物為硫酸亞鐵粉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氯化鐵粉末或硫代硫酸鐵粉末。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物為鄰二氮菲粉末或亞鐵鹽粉末。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水敏防偽油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1份~5份的致孔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生,余林飛,鄧建平,楊瑩,鄧紹彬,劉玥,黃新山,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九星印刷包裝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