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道連接,具體為一種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1、一般的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是壓縮機分別與低壓進氣管路、中壓出氣管路與高壓出氣管路連接,低壓進氣管路的入口接槽車,中壓出氣管路的出口接中壓儲氣瓶組,高壓出氣管路的出口接高壓儲氣瓶組,槽車中的低壓天然氣經低壓進氣管路輸送至壓縮機,并經壓縮機壓縮成中高壓氣體后,再分別經中壓出氣管路輸送至中壓儲氣瓶組,及經高壓出氣管路輸送至高壓儲氣瓶組。
2、現有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在連接時會采用雙頭螺紋管進行連接,同時放置在設備的安裝地點進行使用,但是由于管道長時間使用后,可能發生泄露,這些泄露一開始較為輕微,后來逐步擴大,現有的監控設備缺乏對于輕微泄露的監控,容易使微小泄露逐步擴大,造成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以解決對于微小泄露缺乏監控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包括左管,所述左管通過螺紋環螺紋連接有右管,所述左管和右管的外側套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包括第一外殼,所述第一外殼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兩側均開設有環槽,所述環槽的內部設置有密封環,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內部均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氣體檢測探頭。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設計不僅為管路連接點提供了堅固的物理防護,防止外界沖擊或機械損傷,而且通過轉軸
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應變片,所述應變片設置有兩組。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應變片的安裝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來監測管路連接結構在運行過程中的形變,通過兩組應變片的使用,可以在不同位置實現更全面的應力監測,確保了管路監測的全面性。
6、進一步的,每組所述應變片包括四個應變片,四個所述應變片呈環形均勻分布。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四個應變片的環形均勻分布設計能夠實現對管路連接點周圍應力的全方位監測,確保了從各個角度捕捉到的應力變化,提供了更全面和精確的數據,用于評估管路連接處的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
8、進一步的,四個所述應變片通過導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頂部一側設置有天線。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器能夠實時收集由應變片測量得到的應力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并通過天線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使得系統監測數據能夠遠程傳送至監控中心或移動設備,實現實時監控和快速響應。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之間設置有橡膠片,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橡膠片在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之間形成一個額外的密封層,能夠進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空腔內部的氣體向外泄露。
12、進一步的,所述螺栓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螺栓呈等距線性排布。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等距排布的螺栓能夠在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之間均勻分布負載和壓力,減少由于螺栓較少導致的局部壓力過大,引起的密封性能降低和結構損傷,提供了強大的拉緊力,確保了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之間的連接穩定性和密封性。
14、進一步的,所述氣體檢測探頭設置有四個,四個所述氣體檢測探頭呈矩形陣列排布。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四個氣體檢測探頭的矩形陣列排布能夠全面覆蓋管路連接區域,確保從多個角度對潛在的氣體泄露進行檢測,提高了檢測的覆蓋范圍和靈敏度,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進一步的,所述密封環設置有兩個,兩個密封環分別和左管、右管相套接。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個密封環的設計提供了密封保護,增強了管路連接處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氣體泄露,確保壓縮機系統的安全運行。
1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殼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排氣閥,所述排氣閥和空腔相聯通。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排氣閥允許對空腔內的氣壓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在壓縮機運行過程中,如果管路連接處發生泄露,導致內部壓力超過安全閾值,排氣閥可以手動打開以抽走內部的天然氣,保證后續維修的安全。
2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均為半圓形結構,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材質為塑料材質。
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塑料材質的選擇使得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具有輕質的特性,降低了整個管路連接結構的重量,便于安裝和維護,同時減少了對管路自身的負擔,和第二外殼可以輕松適應管路的外形,提供緊密且有效的保護。
22、綜上所述,本技術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術通過設置左管、右管和防護機構,左管和右管的連接處被防護機構所包覆,提供物理保護,防止外界物理沖擊,同時在內部創造一個空間,空腔內壁上固定的氣體檢測探頭能夠實時監測管路連接處是否有氣體泄漏,一旦檢測到泄漏,系統可以立即發出警報,使得對于泄露的檢測更加高效和精確,同時空腔能夠將泄露的天然氣封堵在防護機構內,防止向外泄露,提高了對于天然氣的泄露檢測的效果,提高連接處的安全性;
24、2、本技術通過設置應變片,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上固定的應變片能夠監測管路連接點的形變,應變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分析數據并通過天線發送警報或狀態信息,實現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管理,確保了對于管路健康狀態的實時檢測,防止形變和折彎等情況的發生;
25、3、本技術通過設置排氣閥,排氣閥在維護和檢修時排出空腔內的氣體,保證安全進行維護工作,防止內部氣體在拆卸時發生爆燃,提高安全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管(1),所述左管(1)通過螺紋環(2)螺紋連接有右管(3),所述左管(1)和右管(3)的外側套設有防護機構(4),所述防護機構(4)包括第一外殼(401),所述第一外殼(401)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第二外殼(402),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兩側均開設有環槽(403),所述環槽(403)的內部設置有密封環(404),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內部均開設有空腔(405),所述空腔(405)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氣體檢測探頭(4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應變片(5),所述應變片(5)設置有兩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應變片(5)包括四個應變片(5),四個所述應變片(5)呈環形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四個所述應變片(5)通過導線(6)連接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之間設置有橡膠片(9),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通過螺栓(10)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0)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螺栓(10)呈等距線性排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檢測探頭(406)設置有四個,四個所述氣體檢測探頭(406)呈矩形陣列排布。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環(404)設置有兩個,兩個密封環(404)分別和左管(1)、右管(3)相套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40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排氣閥(11),所述排氣閥(11)和空腔(405)相聯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均為半圓形結構,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材質為塑料材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管(1),所述左管(1)通過螺紋環(2)螺紋連接有右管(3),所述左管(1)和右管(3)的外側套設有防護機構(4),所述防護機構(4)包括第一外殼(401),所述第一外殼(401)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第二外殼(402),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兩側均開設有環槽(403),所述環槽(403)的內部設置有密封環(404),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內部均開設有空腔(405),所述空腔(405)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氣體檢測探頭(4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401)和第二外殼(402)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應變片(5),所述應變片(5)設置有兩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應變片(5)包括四個應變片(5),四個所述應變片(5)呈環形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子站壓縮機管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四個所述應變片(5)通過導線(6)連接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的頂部一側設置有天線(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晉峰,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泰岳燃氣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