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震資料處理,尤其涉及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1、靜校正是地震資料處理中非常重要的步驟,也是現階段實現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攻關方向。目前已有的靜校正方法在近地表結構復雜區受低降速帶內橫向速度變化影響較大,近地表速度模型分辨率低且無法準確定位低降速帶底界面,因而嚴重影響靜校正值計算的精度。
2、正確的靜校正值可以消除地表高程和地下低降速帶對地震反射波時距曲線的影響,提升后續速度分析、疊加偏移成像等處理步驟的準確性,更好的反映地下構造的真實形態。近年來,我國的勘探工作面臨著日趨復雜的地質構造環境以及高精度的成果需求,更加依賴于高精度的靜校正計算。
3、地震數據處理中常用的靜校正方法主要三類,分別是模型靜校正、折射波靜校正以及層析反演靜校正。通常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勘探需求對這些方法進行選擇性應用,這些方法本身也存在著不同的優勢和相應的局限性。
4、第一類是模型靜校正,該方法主要通過對微測井、小折射的數據進行空間插值獲得近地表速度模型,計算效率高,但方法一般適用于不存在低降速帶或低降速帶內橫向速度變化較小的區域。
5、第二類是折射波靜校正,該方法正以折射波理論為基礎,利用來自于高速層頂界面的折射波計算低降速層的速度和厚度(hagedoorn,1959;hawkins,1961;palme,1980),但受限于折射波法本身存在折射層局部水平的理論假設以及對表層速度模型準確度的強依賴性,折射波靜校正法主要適用于有連續平緩的折射界面且低降
6、第三類是層析反演靜校正,該方法基于初至波層析反演方法(zhu?et?al.,1992),通過網格化地下模型以及拾取地震波初至走時信息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該方法不受起伏地表及橫向速度劇烈變化的影響,為解決復雜近地表靜校正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但層析反演算法存在速度連續變化假設,導致反演模型分層特征不明顯,無法準確定位中間基準面,影響靜校正的準確性。低降速帶底界面的確定也成為層析靜校正中十分重要且又有較高難度的問題。
7、傳統的靜校正計算過程在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后通過直接選取某一速度等值面或其平滑面作為中間基準面,這種計算方式在復雜近地表區域精確度較低,多解性強,受人為因素干擾強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及裝置,能夠在復雜近地表構造條件下獲得低降速帶底界面的準確位置,進而提升靜校正值的精度。本專利技術給復雜區域近地表靜校正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彌補了在這個研究方向上的定量化技術空缺,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2、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基于微測井資料、地質露頭信息和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進行層析反演,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
4、以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為約束條件,基于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和近地表速度模型,構建中間基準面;
5、對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和中間基準面進行靜校正計算,得到靜校正值。
6、進一步地,所述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包括:
7、基于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
8、基于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中的近偏移距走時數據對初始速度模型進行層析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9、進一步地,所述基于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包括:
10、基于微測井資料中轉換的速度-深度信息和地質露頭信息中關于巖性、傾角、地層展布的信息通過空間插值建立初始速度模型。
11、進一步地,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表示為:
12、
13、
14、式中,φ(m)為近偏移距走時層析反演的目標函數,dcal為正演計算走時數據,dobs為實際觀測近偏移距走時數據,m為模型慢度參數,m0為初始模型慢度值,w為權重參數。
15、進一步地,所述構建中間基準面,包括:
16、以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為約束條件,確定反映目標成像層的折射波走時數據偏移距;
17、基于圖論法對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中的折射波走時數據偏移距和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進行的地震波走時場計算,獲取地震波走時場界面成像;
18、基于所述地震波走時場界面成像,得到低降速帶底界面位置;
19、所述低降速帶底界面位置為中間基準面。
20、進一步地,基于圖論法對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中的折射波走時數據偏移距和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進行的地震波走時場計算過程中,初始計算點為檢波器點、初始計算ti時刻的確定根據如下公式獲取:
21、ti(x,y)=tr-t(x,y)
22、式中,ti(x,y)表示坐標為(x,y)點處的初始計算時刻,tr為選定的兩個炮點間的初至走時,t(x,y)表示坐標為(x,y)點處檢波器接收到炮點激發地震波初至走時。
23、進一步地,所述對所述地震波走時場界面成像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24、tf(x,y)+tr(x,y)=tr
25、式中,tf(x,y),tr(x,y)分別表示基于不同炮點計算的地震波走時場,tr為這兩個炮點間的地震波初至走時。
26、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27、獲取模塊,用于基于微測井資料、地質露頭信息和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進行層析反演,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
28、構建模塊,用于以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為約束條件,基于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和近地表速度模型,構建中間基準面;
29、得到模塊,用于對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和中間基準面進行靜校正計算,得到靜校正值。
30、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上所述方法。
31、一種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所述方法。
32、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33、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底界面表征靜校正通過融合多種信息(折射波走時、微測井、地質露頭),實現對低降速帶底界面的準確定位,進而提高靜校正計算的準確度,因此在地震資料處理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可以有效的解決近地表結構復雜區受低降速帶內橫向速度變化影響較大,近地表速度模型分辨率低且無法準確定位低降速帶底界面,嚴重影響靜校正值計算的精度的問題。
34、本專利技術首次提出多信息約束下的自適應界面重構算法,包括微測井、地質露頭約束的折射波走時偏移距確定、走時場計算及界面成像;
35、本專利技術首次基于多信息約束地震波初至走時層次反演的速度模型進行走時場計算及界面成像,實現多信息約束自適應界面重構(圖2、圖3);
36、本專利技術首次將多信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表示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構建中間基準面,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圖論法對地震波初至走時數據中的折射波走時數據偏移距和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進行的地震波走時場計算過程中,初始計算點為檢波器點、初始計算Ti時刻的確定根據如下公式獲取: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地震波走時場界面成像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8.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
9.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方法。
10.一種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方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近地表速度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微測井資料和地質露頭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表示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構建中間基準面,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準確的近地表底界面表征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圖論法對地震波初至走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藝豪,曾慶才,朱明,李萌,曾同生,宋家文,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