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43285450 閱讀: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7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S1,利用修復精華液配制裝置的混料機構將多種原料按照特定比例配制,該精華液由透明質酸鈉、黃原膠、甘油、防腐劑與去離子水混合,在45~55℃下攪拌處理0.5~2.5小時;S2,對修復精華液進行無菌過濾;S3,將面膜布放入包裝袋后,再利用灌裝組件將無菌過濾后的精華液灌注到包裝袋中,讓精華液將包裝袋中的面膜布完全浸泡;S4,利用封口裝置將包裝袋的袋口進行最后的封口處理,然后通過輸送裝置將灌裝并封口完成的包裝袋運走;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降低工作人員與包裝袋的接觸時間,防止修復精華液被細菌等雜物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藥,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1、醫用透明質酸鈉貼是一種用于醫療領域的貼劑,其主要成分為透明質酸鈉;醫用透明質酸鈉貼具有保濕修復、促進傷口愈合、緩解炎癥和改善皮膚狀態等作用,這種貼劑通常在醫療美容、皮膚科治療等場景中使用,比如用于激光術后的皮膚護理、皮膚損傷后的修復等。

    2、人體皮膚損傷后的修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生物材料在醫用敷料中的應用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質酸鈉作為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中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皮膚修復和美容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因此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的醫用透明質酸鈉貼制備方法大體是由原料混合、加熱攪拌、灌裝、封口四個步驟組成,且作為新興技術,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生產線目前仍沒有完全成熟,尤其是在灌裝時,仍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將放置有面膜布的包裝袋移動至灌裝設備處,灌裝完畢后還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將包裝袋移動至輸送裝置上,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且在灌裝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直接觸包裝袋,即使是在無菌環境下,也會增加包裝袋攜帶細菌的可能性,此時包裝袋還沒有封口,一旦包裝袋上攜帶了細菌,很容易導致包裝袋內的修復精華液被細菌污染,輕則導致修復精華液的質量下降,重則導致修復精華液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本方法中采用的轉運組件配合吸料組件能夠自動將包裝袋移動至灌裝組件處,灌裝完畢后轉運組件還能夠將包裝袋移動至輸送裝置處,由工作人員將包裝袋放置到輸送裝置上,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員接觸包裝袋的時間,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3、技術方案

    4、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5、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6、s1,利用修復精華液配制裝置的混料機構將多種原料按照特定比例配制,該精華液由0.5~2.0wt%透明質酸鈉、0.2~0.4wt%黃原膠、1.6~2.5wt%甘油、0.01~0.1wt%防腐劑與余量的去離子水混合,在45~55℃下攪拌處理0.5~2.5小時;

    7、s2,對各種原料充分溶解和混合均勻后得到的修復精華液進行無菌過濾;

    8、s3,將面膜布放入包裝袋后,再利用灌裝組件將無菌過濾后的精華液灌注到包裝袋中,讓精華液將包裝袋中的面膜布完全浸泡;

    9、s4,利用封口裝置將包裝袋的袋口進行最后的封口處理,然后通過輸送裝置將灌裝并封口完成的包裝袋運走。

    10、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采用上述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的配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包括混料機構,該混料機構的底部設有灌裝組件;灌裝組件的一側設有轉運組件,且轉運組件上對稱設有兩個引流組件;轉運組件遠離灌裝組件的一端設有吸料組件,該吸料組件的下方設有頂升組件;

    11、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還包括轉運組件,所述的轉運組件包括旋轉氣缸,該旋轉氣缸的輸出端與底板的底部中間固定連接;底板的兩端均滑動連接有滑動件,且兩個滑動件的頂部分別與兩個機械夾手固定連接;旋轉氣缸的外側設有導向筒,該導向筒的頂部呈傾斜狀,且導向筒頂部靠近灌裝組件一側的高度高于遠離灌裝組件一側的高度;所述的導向筒的底部中間與立柱固定連接,該立柱的底部與底盤的頂部中間固定連接,底盤的底部與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兩個滑動件的底部分別與導向筒的頂部兩側貼合;所述的引流組件包括安裝架,且兩個安裝架分別與兩個機械夾手的頂部中間固定連接;兩個安裝架遠離旋轉氣缸的一端均套接有引流管,且兩個引流管呈豎向設置。

    12、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混料機構包括混合罐,該混合罐的外側均設有四個用于獨立儲存透明質酸鈉、黃原膠、甘油和防腐劑的儲料罐;混合罐上安裝有攪動組件,混合罐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多個支撐架,且多個支撐架與四個儲料罐呈交錯分布;

    13、所述的儲料罐包括儲料罐本體,該儲料罐本體的外側套接有連接架;儲料罐本體的底部通過管道與原料儲存設備連通、頂部固定連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設有電磁閥二。

    14、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混合罐包括外殼,該外殼內側設有內殼,且內殼與外殼呈同軸設置,內殼與外殼之間設有夾層空間;出料管遠離儲料罐本體的一端與內殼的頂部固定連接,連接架遠離儲料罐本體的一側與外殼的外側固定連接;外殼的頂部設有進料口,該進料口與去離子水儲存設備連通;內殼的底部中間固定連接有出料口,該出料口延伸至外殼外側;出料口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且進水口和出水口均與內殼與外殼之間設有夾層空間連通;

    15、所述的攪動組件包括攪拌葉,該攪拌葉位于內殼內部,且攪拌葉與傳動軸固定連接,該傳動軸與內殼呈同軸設置;傳動軸的上端延伸至外殼上方,且傳動軸的頂部與電機二的輸出軸固定連接,該電機二與承載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承載座的底部與外殼的頂部中間固定連接。

    16、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還包括灌裝組件,所述的灌裝組件包括導流管,該導流管的頂部與出料口底部固定連接,且導流管的上端內側設有無菌過濾網;導流管底部與灌裝管頂部固定連接,導流管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通管,該連通管遠離導流管的一端與灌裝管的下端固定連接;導流管上端內側設有橡膠塞,且連通管遠離導流管的一端位于橡膠塞下方;橡膠塞的上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該連接板遠離橡膠塞的一端設有螺紋孔;連通管上安裝有電磁閥一。

    17、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導流管的下端外側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支撐板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一,該電機一的輸出軸與絲桿固定連接,該絲桿與連接板螺紋連接;所述的灌裝管的下端外側套接有連接座,該連接座底部與支撐座一固定連接,絲桿的底部與支撐座一旋轉連接;支撐板遠離導流管的一端設有支架;

    18、所述的支架包括型材架,支撐板遠離導流管的一端、支撐座一遠離連接座的一側均與型材架固定連接;型材架的頂部設有頂板,該頂板遠離型材架的一端套接在導流管的上端外側;型材架的底部與支撐座二頂部固定連接,該支撐座二的底部與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

    19、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吸料組件包括用于放置包裝袋的收納盒,該收納盒的一側設有供包裝袋通過的通槽;收納盒靠近通槽的一側設有負壓吸料機構,該負壓吸料機構與傳動機構固定連接。

    20、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的負壓吸料機構包括負壓管,該負壓管靠近收納盒的一端設有負壓吸嘴、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軟管,該軟管遠離負壓管的一端與負壓泵固定連接;負壓管靠近收納盒的一端外側套接有滑座;

    21、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氣缸二,該氣缸二的輸出端與滑座遠離收納盒的一側固定連接;氣缸二的底部與固定座頂部固定連接,固定座遠離氣缸二的一端頂部均勻設有多個滑軌,滑座底部與多個滑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包括混料機構(1),該混料機構(1)的底部設有灌裝組件(2);灌裝組件(2)的一側設有轉運組件(3),且轉運組件(3)上對稱設有兩個引流組件(4);轉運組件(3)遠離灌裝組件(2)的一端設有吸料組件(5),該吸料組件(5)的下方設有頂升組件(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料機構(1)包括混合罐(11),該混合罐(11)的外側均設有四個用于獨立儲存透明質酸鈉、黃原膠、甘油和防腐劑的儲料罐(12);混合罐(11)上安裝有攪動組件(13),混合罐(11)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多個支撐架(14),且多個支撐架(14)與四個儲料罐(12)呈交錯分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罐(11)包括外殼(111),該外殼(111)內側設有內殼(112),且內殼(112)與外殼(111)呈同軸設置,內殼(112)與外殼(111)之間設有夾層空間;出料管(123)遠離儲料罐本體(121)的一端與內殼(112)的頂部固定連接,連接架(122)遠離儲料罐本體(121)的一側與外殼(111)的外側固定連接;外殼(111)的頂部設有進料口(113),該進料口(113)與去離子水儲存設備連通;內殼(112)的底部中間固定連接有出料口(114),該出料口(114)延伸至外殼(111)外側;出料口(114)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水口(115)和出水口(116),且進水口(115)和出水口(116)均與內殼(112)與外殼(111)之間設有夾層空間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還包括灌裝組件(2),所述的灌裝組件(2)包括導流管,該導流管(21)的頂部與出料口(114)底部固定連接,且導流管(21)的上端內側設有無菌過濾網(210);導流管(21)底部與灌裝管(22)頂部固定連接,導流管(2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通管(20),該連通管(20)遠離導流管(21)的一端與灌裝管(22)的下端固定連接;導流管(21)上端內側設有橡膠塞(29),且連通管(20)遠離導流管(21)的一端位于橡膠塞(29)下方;橡膠塞(29)的上端與連接板(28)固定連接,該連接板(28)遠離橡膠塞(29)的一端設有螺紋孔;連通管(20)上安裝有電磁閥一(211)。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流管(21)的下端外側與支撐板(24)固定連接,支撐板(24)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一(26),該電機一(26)的輸出軸與絲桿(27)固定連接,該絲桿(27)與連接板(28)螺紋連接;所述的灌裝管(22)的下端外側套接有連接座(23),該連接座(23)底部與支撐座一(25)固定連接,絲桿(27)的底部與支撐座一(25)旋轉連接;支撐板(24)遠離導流管(21)的一端設有支架(7);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料組件(5)包括用于放置包裝袋(52)的收納盒(51),該收納盒(51)的一側設有供包裝袋(52)通過的通槽;收納盒(51)靠近通槽的一側設有負壓吸料機構(53),該負壓吸料機構(53)與傳動機構(54)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負壓吸料機構(53)包括負壓管(531),該負壓管(531)靠近收納盒(51)的一端設有負壓吸嘴(532)、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軟管(533),該軟管(533)遠離負壓管(531)的一端與負壓泵固定連接;負壓管(531)靠近收納盒(51)的一端外側套接有滑座(534);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升組件(6)包括氣缸一(61),該氣缸一(61)呈豎向設置,且氣缸一(61)的輸出端與活動架(63)的頂部中間固定連接;固定座(542)的底部與活動架(63)的頂部固定連接;氣缸一(61)的兩側均設有導向桿(64),活動架(6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導向桿(64)滑動連接;氣缸一(61)和兩個導向桿(64)的底部均與底架(62)固定連接,該底架(62)與橫架(9)固定連接;收納盒(51)底部與橫架(9)的頂部固定連接,橫架(9)遠離收納盒(51)的一側設有輸送裝置(10)。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包括混料機構(1),該混料機構(1)的底部設有灌裝組件(2);灌裝組件(2)的一側設有轉運組件(3),且轉運組件(3)上對稱設有兩個引流組件(4);轉運組件(3)遠離灌裝組件(2)的一端設有吸料組件(5),該吸料組件(5)的下方設有頂升組件(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料機構(1)包括混合罐(11),該混合罐(11)的外側均設有四個用于獨立儲存透明質酸鈉、黃原膠、甘油和防腐劑的儲料罐(12);混合罐(11)上安裝有攪動組件(13),混合罐(11)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多個支撐架(14),且多個支撐架(14)與四個儲料罐(12)呈交錯分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罐(11)包括外殼(111),該外殼(111)內側設有內殼(112),且內殼(112)與外殼(111)呈同軸設置,內殼(112)與外殼(111)之間設有夾層空間;出料管(123)遠離儲料罐本體(121)的一端與內殼(112)的頂部固定連接,連接架(122)遠離儲料罐本體(121)的一側與外殼(111)的外側固定連接;外殼(111)的頂部設有進料口(113),該進料口(113)與去離子水儲存設備連通;內殼(112)的底部中間固定連接有出料口(114),該出料口(114)延伸至外殼(111)外側;出料口(114)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水口(115)和出水口(116),且進水口(115)和出水口(116)均與內殼(112)與外殼(111)之間設有夾層空間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醫用透明質酸鈉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步驟中精華液配制裝置還包括灌裝組件(2),所述的灌裝組件(2)包括導流管,該導流管(21)的頂部與出料口(114)底部固定連接,且導流管(21)的上端內側設有無菌過濾網(210);導流管(21)底部與灌裝管(22)頂部固定連接,導流管(2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通管(20),該連通管(20)遠離導流管(21)的一端與灌裝管(2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小江陳艷昌程學躍梁迪青胡俊文應巧飛朱紹斌
    申請(專利權)人:金華市景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大全|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2014AV天堂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