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水下航行器,具體涉及一種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1、水下航行器連接結構是水下航行器中的關鍵部分,用于將不同艙段結構或設備連接在一起,保證連接主體間的強度與水密性,同時連接方式應當避免艙段間的突起或縫隙等增加水下航行器水下工作時的航行阻力的外表構造,盡量不影響流體動力,且保證滿足艙段連接的強度,以實現水下航行器在水下的正常使用。
2、目前在水下航行器上艙段連接通常采用傳統的連接方式通常為艙段間采用螺絲連接或焊接等,其存在連接強度不足、連接結構突起、防水可靠性低、結構不易拆裝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能夠適應水下航行器的航行特性,不僅能夠保證連接結構無明顯突起,進而不會額外增加水下航行器水流阻力,還能夠在確保艙段連接強度的同時保證響鈴兩艙段之間的水密性,為水下航行器的航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包括:
3、上艙段,所述上艙段一端設置有沿軸向延伸的環形階梯槽;
4、下艙段,所述下艙段設置在所述上艙段一側,且所述下艙段朝向所述環形階梯槽的一端設置有環形階梯軸;所述環形階梯軸嵌入所述環形階梯槽中;
5、至少一個艙段密封圈,各所述艙段密封圈均設置在所述環形階梯槽和所述環形階梯軸之間;
6、環形緊固件,所述環形緊固件套設在所述上艙段與所述
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環形階梯槽包括第一階槽和第二階槽,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徑小于第二階槽的半徑。
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環形階梯軸包括第一階軸和第二階軸,所述第一階軸的外壁面抵接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壁面,所述第二階軸的部分或全部外壁面抵接所述第二階槽內壁面。
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抵接。
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之間沿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定位組件。
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銷和定位銷孔;
12、所述定位銷設置在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上,所述定位銷孔設置在所述第二階軸頂端面上;
13、或者所述定位銷設置在所述第二階軸頂端面上,所述定位銷孔設置在所述第一階槽底端面上。
14、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至少一個所述艙段密封圈設置在所述第一階槽內壁面與所述第一階軸的外壁面之間;
15、和/或,至少一個艙段密封圈設置在所述第二階槽的內壁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外壁面之間。
16、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上艙段和所述下艙段朝向所述接縫處的外壁面上均設置有環形翼板。
1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二階槽的外壁面上設置有突起環,所述環形緊固件內壁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突起環相配合的環形槽。
1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環形緊固件包括兩個呈半圓形的卡箍,相鄰兩卡箍接合處設置有至少一對連接螺栓。
19、總體而言,通過本技術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20、(1)本技術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包括上艙段、下艙段、艙段密封圈和環形緊固件。上艙段一端設置有沿軸向延伸的環形階梯槽。下艙段設置在上艙段一側,且下艙段朝向環形階梯槽的一端設置有環形階梯軸。環形階梯軸嵌入環形階梯槽中。艙段密封圈均設置在環形階梯槽和環形階梯軸之間。環形緊固件套設在上艙段與下艙段之間的接縫處。該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能夠適應水下航行器的航行特性,不僅能夠保證連接結構無明顯突起,進而不會額外增加水下航行器水流阻力,還能夠在確保艙段連接強度的同時保證響鈴兩艙段之間的水密性,為水下航行器的航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21、(2)本技術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通過在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第二階軸的頂端面之間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四個定位組件,使得上艙段和下艙段在對接過程中能夠完成快速穩定的定位,同時,通過設置在第一階槽底端面和第二階軸頂端面之間的定位組件,還能夠穩定傳遞上艙段和下艙段之間相對旋轉所產生的扭矩。
22、(3)本技術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結構簡單,裝配便捷,連接強度高,密封性能好,其通過在上艙段上設置環形階梯槽和在下艙段上設置環形階梯軸,使得上艙段和下艙段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初步連接。同時,結合設置在第一階軸外壁面和第一階槽內壁面之間和/或設置在第二階軸外壁面和第二階槽內壁面之間的艙段密封圈,使得上艙段和下艙段初步定位之后,能夠通過該艙段密封圈封堵環形階梯軸和環形階梯槽之間的縫隙,顯著提升該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的防水性能。同時,通過設置在上艙段和下艙段之間接縫處位置的環形翼板,并結合兩呈半圓形卡箍接合處設置的兩對反向對鎖螺釘,在確保上艙段和下艙段之間穩定壓緊的同時還能夠保證連接結構無明顯突起,進而不會額外增加水下航行器水流阻力,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和使用價值。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環形階梯槽包括第一階槽和第二階槽,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徑小于第二階槽的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環形階梯軸包括第一階軸和第二階軸,所述第一階軸的外壁面抵接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壁面,所述第二階軸的部分或全部外壁面抵接所述第二階槽內壁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之間沿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定位組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銷和定位銷孔;
7.根據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至少一個所述艙段密封圈設置在所述第一階槽內壁面與所述第一階軸的外壁面之間;
8.根據權利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二階槽的外壁面上設置有突起環,所述環形緊固件內壁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突起環相配合的環形槽。
10.根據權利要求3~6、9中任一項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環形緊固件包括兩個呈半圓形的卡箍,相鄰兩卡箍接合處設置有至少一對連接螺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環形階梯槽包括第一階槽和第二階槽,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徑小于第二階槽的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環形階梯軸包括第一階軸和第二階軸,所述第一階軸的外壁面抵接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階槽的內壁面,所述第二階軸的部分或全部外壁面抵接所述第二階槽內壁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段間水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階槽的底端面和所述第二階軸的頂端面之間沿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定位組件。
6.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成宇,鮑林,姬增起,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