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火工品生產,具體涉及一種混藥裝置。
技術介紹
1、近年來,隨著工業自動化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火工品的制造也從以人工為主的生產模式逐步向自動化方向過渡,目前國內混藥主要還是采用人工輔助混藥的方式,不僅安全性差、風險高,而且生產效率低,混合不均勻,不滿足安全生產定員、定人的要求。
2、基于上述現狀,現需一種混藥裝置,能在混藥過程中減少人員參與,提高混藥質量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混藥裝置,能在混藥過程中減少人員參與,提高混藥質量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2、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混藥裝置,包括第一稱重裝置、上料罐、真空加料管、氣動球閥、射流泵、料罐、混合鍋、接料罐和第二稱重裝置,所述上料罐位于第一稱重裝置上方,所述氣動球閥設置于真空加料管出料口,所述射流泵設置于料罐頂部,所述上料罐中的物料通過射流泵經真空加料管泵入料罐中,所述料罐、混合鍋、接料罐和第二稱重裝置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混合鍋出料口設置有氣動比例閥。
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4、進一步的,所述真空加料管進料口處設置有過濾網。
5、進一步的,所述上料罐和料罐之間設置有分隔墻,所述真空加料管穿過分隔墻進入料罐中。
6、進一步的,所述分隔墻上設置有操作箱。
7、進一步的,所述料罐設置于支撐架上,所述混合鍋設置于鋼平臺上,所述支撐架與鋼平臺固定連接。
8、進一步的,所述接料罐下方設置有支撐臺。
9、進一步的,所述混合鍋內設置有攪拌槳,所述攪拌槳從上到下依次固定設置有第一槳葉和第二槳葉。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槳葉和第二槳葉交錯設置。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2、本技術在上料過程中加入了第一稱重裝置和氣動球閥,在接料過程中加入了氣動比例閥和第二稱重裝置,通過第一稱重裝置和氣動球閥精準控制不同物料的加料量,物料在混合鍋中混合后,在接料過程中根據第二稱重裝置數據反饋,調節氣動比例閥的開度,實現精準接料,本裝置在混藥過程中減少了人員參與,提高混藥質量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稱重裝置(1)、上料罐(2)、真空加料管(4)、氣動球閥(6)、射流泵(7)、料罐(8)、混合鍋(9)、接料罐(13)和第二稱重裝置(14),所述上料罐(2)位于第一稱重裝置(1)上方,所述氣動球閥(6)設置于真空加料管(4)出料口,所述射流泵(7)設置于料罐(8)頂部,所述上料罐(2)中的物料通過射流泵(7)經真空加料管(4)泵入料罐(8)中,所述料罐(8)、混合鍋(9)、接料罐(13)和第二稱重裝置(14)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混合鍋(9)出料口設置有氣動比例閥(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加料管(4)進料口處設置有過濾網(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罐(2)和料罐(8)之間設置有分隔墻,所述真空加料管(4)穿過分隔墻進入料罐(8)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墻上設置有操作箱(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罐(8)設置于支撐架(10)上,所述混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罐(13)下方設置有支撐臺(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鍋(9)內設置有攪拌槳,所述攪拌槳從上到下依次固定設置有第一槳葉(16)和第二槳葉(17)。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槳葉(16)和第二槳葉(17)交錯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稱重裝置(1)、上料罐(2)、真空加料管(4)、氣動球閥(6)、射流泵(7)、料罐(8)、混合鍋(9)、接料罐(13)和第二稱重裝置(14),所述上料罐(2)位于第一稱重裝置(1)上方,所述氣動球閥(6)設置于真空加料管(4)出料口,所述射流泵(7)設置于料罐(8)頂部,所述上料罐(2)中的物料通過射流泵(7)經真空加料管(4)泵入料罐(8)中,所述料罐(8)、混合鍋(9)、接料罐(13)和第二稱重裝置(14)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混合鍋(9)出料口設置有氣動比例閥(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加料管(4)進料口處設置有過濾網(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罐(2)和料罐(8)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嘉翼,趙昂,楊貝克,張杰,陳進博,劉志凡,唐遠征,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航鵬化學動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