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自動化液體處理工作站中的移液頭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
技術介紹
1、隨著生命科學行業蓬勃發展,自動化的前處理設備正在日漸取代原有的手工操作,而自動化液體處理工作站也將成為各大實驗室提高實驗效率的重要設備。
2、移液器是自動化液體處理工作站中的核心部件,包括單通道移液器和多通道移液器。
3、對于單通道移液器,一方面,目前單通道移液器的移液針管基本是一體式的,即移液針管、針頭與移液器一體化連接為一個零件,吸頭安裝在移液針頭上。由于移液針管一般是從移液器內部組裝,針頭易發生碰撞破壞,亦或者移液針管內部易進入難以清理的液體,此外,針對不同規格的吸頭,如10ul、50ul-300ul、1000ul等規格的吸頭,由于其頭部結構存在差異,無法適用同一種移液針管。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品牌的自動化液體處理工作站,移液針管的頭部結構也會有差異,匹配的吸頭也不一樣,由于吸頭規格或種類的限制,在更換吸頭時會比較繁瑣,需要將移液器整體拆卸后再組裝其他規格的移液器,整個過程費時費力,并且需要采購多種規格的移液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因此研發一種獨立的且可以快速更換的移液頭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更換吸頭時,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而無需整體拆卸移液器。
2、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
3、本技術移液頭安裝后,移液器可帶動移液頭和吸頭,實現吸頭的裝載、卸載、吸液、排液等操作。該移液頭的移液針頭與移液針管可拆卸地密封連接,便于移液針頭和吸頭的快速更換。需要更換其他規格的吸頭時,先由電機驅動退管套筒往下移動,通過退管套筒將吸頭向下頂出,再拆下移液針頭,在移液針管上組裝其他規格的移液針頭并匹配相應規格的吸頭,即完成吸頭的更換,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而無需整體拆卸移液器,同時也方便移液器整體的維護。
4、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可保證移液針頭與移液針管和吸頭連接處的密封性。
5、作為優選,所述的通氣孔的上端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內腔之間設有濾芯,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端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的濾芯嵌入式安裝在所述的安裝槽內。濾芯起到過濾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叉污染。
6、進一步地,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外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外螺紋段、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的移液針管的下部的內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第二定位部、內螺紋段和密封部,所述的外螺紋段與所述的內螺紋段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裝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凹槽內,所述的第一定位部的上端面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下端面接觸,所述的第二定位部與所述的濾芯的上端面接觸,所述的密封部與所述的第一密封圈擠壓配合。
7、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凸環、第二凸環、第一定位部、第一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凹槽和密封部的表面均光滑,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1.6,以確保對應連接處的密封性。
8、作為優選,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外側設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的第二密封凹槽設于所述的第一凸環與所述的第二凸環之間,所述的第二密封凹槽內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吸頭的內壁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貼壁配合。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與吸頭的配合即可實現密封,在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之間增設第二密封圈后,第二密封圈能起到輔助密封作用,可進一步提升并確保移液針頭與吸頭之間的密封效果。
9、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凸環和所述的第二凸環的縱剖面的徑向外輪廓均為弧形。由于吸頭的內腔近似錐形,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的縱剖面的徑向外輪廓設計為弧形后,一方面,在將吸頭安裝于移液針頭的下部時,可以對吸頭起到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保證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與吸頭圓周接觸,確保密封效果。
10、作為優選,所述的移液針頭的外壁設有夾持部,所述的夾持部的表面為平面。安裝時,利用扳手夾緊夾持部,以便將移液針頭與移液針管順利組裝。
11、作為優選,所述的移液針頭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尺寸相同,多個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尺寸分別匹配不同大小的吸頭,從而滿足不同大小的吸頭的更換及裝配需要,實現不同大小的吸頭的切換。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的移液針頭與移液針管可拆卸地密封連接,便于移液針頭和吸頭的快速更換。需要更換其他規格的吸頭時,先由電機驅動退管套筒往下移動,通過退管套筒將吸頭向下頂出,再拆下移液針頭,在移液針管上組裝其他規格的移液針頭并匹配相應規格的吸頭,即完成吸頭的更換,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而無需整體拆卸移液器,同時也方便移液器整體的維護。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液針管和移液針頭,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與所述的移液針管和吸頭可拆卸地密封連接,所述的移液針頭內開設有通氣孔,所述的通氣孔分別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內腔和所述的吸頭的內腔相通,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與所述的移液針管之間擠壓配合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外側設有上下間隔的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所述的第一凸環和所述的第二凸環分別與所述的吸頭的內壁貼壁配合,安裝后,所述的移液針管與移液器密封連接,所述的移液針管的下部與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外側套有退管套筒,所述的退管套筒的底端正對所述的吸頭的頂端,所述的退管套筒與一電機的輸出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孔的上端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內腔之間設有濾芯,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端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的濾芯嵌入式安裝在所述的安裝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外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外螺紋段、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的移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環、第二凸環、第一定位部、第一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凹槽和密封部的表面均光滑,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外側設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的第二密封凹槽設于所述的第一凸環與所述的第二凸環之間,所述的第二密封凹槽內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吸頭的內壁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貼壁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環和所述的第二凸環的縱剖面的徑向外輪廓均為弧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針頭的外壁設有夾持部,所述的夾持部的表面為平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針頭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尺寸相同,多個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尺寸分別匹配不同大小的吸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液針管和移液針頭,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與所述的移液針管和吸頭可拆卸地密封連接,所述的移液針頭內開設有通氣孔,所述的通氣孔分別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內腔和所述的吸頭的內腔相通,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與所述的移液針管之間擠壓配合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下部的外側設有上下間隔的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所述的第一凸環和所述的第二凸環分別與所述的吸頭的內壁貼壁配合,安裝后,所述的移液針管與移液器密封連接,所述的移液針管的下部與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外側套有退管套筒,所述的退管套筒的底端正對所述的吸頭的頂端,所述的退管套筒與一電機的輸出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孔的上端與所述的移液針管的內腔之間設有濾芯,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端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的濾芯嵌入式安裝在所述的安裝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快速更換的單通道移液器用移液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針頭的上部的外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外螺紋段、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的移液針管的下部的內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第二定位部、內螺紋段和密封部,所述的外螺紋段與所述的內螺紋段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裝在所述的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孔晉,王小偉,壽淼鈞,王佳明,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