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模具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
技術介紹
1、注塑模具時用于對塑料件進行注塑成型的模具,當待注塑的工件上需要成型中空的凸柱時,需要在注塑的時候同時進行成型,現有的模具在加工完成后需要一組模具進行脫模,脫模完成后需要將成品取出進行收集放置,脫模速度慢,不方便進行多工位同步脫模,且不方便對脫模后的成品進行收集,給人們的使用過程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具備能夠實現多工位同步脫模,操作簡單,方便對脫模后的成品進行統一收集,其中電機為蝸輪蝸桿自鎖電機具有自鎖功能,能夠提高底板放置穩(wěn)定性等優(yōu)點,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包括模具本體,所述模具本體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底板的下端外表面設置有脫模機構,所述脫模機構的下端設置有收集箱,所述脫模機構包括脫模板、模腔、氣缸、孔槽、導向槽、推桿、導向桿、連接板、第一轉軸、蝸輪、第二轉軸、蝸桿、固定板與電機,四組所述氣缸分別位于底板上端外表面兩側的前后兩端,所述連接板位于氣缸的下端外表面。
5、優(yōu)選的,三組所述推桿等間距位于連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兩組所述導向桿分別位于推桿的兩側,所述模腔開設于模具本體
6、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轉軸與固定架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第一轉軸通過軸承與固定架轉動連接。
7、優(yōu)選的,所述蝸桿與蝸輪之間相互嚙合。
8、優(yōu)選的,所述推桿與孔槽之間為活動連接,所述導向桿與導向槽之間為滑動連接。
9、(三)有益效果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1、1、該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能夠實現多工位同步脫模,操作簡單,方便對脫模后的成品進行統一收集。
12、2、該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電機為蝸輪蝸桿自鎖電機具有自鎖功能,能夠提高底板放置穩(wěn)定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包括模具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體(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架(3),所述底板(2)的下端外表面設置有脫模機構(5),所述脫模機構(5)的下端設置有收集箱(4),所述脫模機構(5)包括脫模板(6)、模腔(7)、氣缸(8)、孔槽(9)、導向槽(10)、推桿(11)、導向桿(12)、連接板(13)、第一轉軸(14)、蝸輪(15)、第二轉軸(16)、蝸桿(17)、固定板(18)與電機(19),四組所述氣缸(8)分別位于底板(2)上端外表面兩側的前后兩端,所述連接板(13)位于氣缸(8)的下端外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三組所述推桿(11)等間距位于連接板(13)的上端外表面,兩組所述導向桿(12)分別位于推桿(11)的兩側,所述模腔(7)開設于模具本體(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脫模板(6)位于模腔(7)的內部,所述孔槽(9)開設于模腔(7)下端外表面的中部,兩組所述導向槽(10)分別開設于模腔(7)下端外表面的兩側,兩組所述第一轉軸(14)分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14)與固定架(3)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第一轉軸(14)通過軸承與固定架(3)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17)與蝸輪(15)之間相互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11)與孔槽(9)之間為活動連接,所述導向桿(12)與導向槽(10)之間為滑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包括模具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體(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架(3),所述底板(2)的下端外表面設置有脫模機構(5),所述脫模機構(5)的下端設置有收集箱(4),所述脫模機構(5)包括脫模板(6)、模腔(7)、氣缸(8)、孔槽(9)、導向槽(10)、推桿(11)、導向桿(12)、連接板(13)、第一轉軸(14)、蝸輪(15)、第二轉軸(16)、蝸桿(17)、固定板(18)與電機(19),四組所述氣缸(8)分別位于底板(2)上端外表面兩側的前后兩端,所述連接板(13)位于氣缸(8)的下端外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同步脫模的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三組所述推桿(11)等間距位于連接板(13)的上端外表面,兩組所述導向桿(12)分別位于推桿(11)的兩側,所述模腔(7)開設于模具本體(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脫模板(6)位于模腔(7)的內部,所述孔槽(9)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超,陳爾澤,羅江龍,蘇玉勝,王玉蓮,甘暉,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華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