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子,具體為一種box音腔結構及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1、隨著產品設計的更新換代,智能電子學生證、聽力學習機等移動終端對喇叭的音效效果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僅在移動終端內部設置喇叭及配合出聲孔的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對高品質聲音播放效果的要求。
2、box音腔可用于增強移動終端的出音效果,然而box音腔及其外圍的連接結構一般需要占用較大的空間,不利于體積較小的移動終端的內部空間的充分利用。為滿足移動終端整體體積設計要求,box音腔整體體積也要相應減小,然而這會導致低頻性能退化,并導致前腔出音通道不順暢,失真變大,出現明顯雜音,影響音效效果。
3、因此,亟需一種既能滿足小尺寸設計又能保證出音效果的box音腔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設置有配合使用的前音腔和后音腔,實現防止聲音短路,充分發揮喇叭性能,對聲音進行修正,防止噪音,提高喇叭出音音質效果的box音腔結構及電子設備。
2、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技術提供的box音腔結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上殼體、喇叭組件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固定連接,所述喇叭組件固定連接在下殼體上,所述上殼體設有音腔壁,所述音腔壁與喇叭組件圍合形成前音腔,所述喇叭組件固定連接在下殼體上,所述下殼體內除喇叭組件之外的空間與上殼體圍合形成后音腔。
3、優選的,所述前音腔與后音腔的容積比為0.5-0.6:1。
4、優
5、優選的,所述音腔壁外側的上殼體內設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殼體內設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圍合形成所述后音腔。
6、優選的,所述音腔壁內壁上設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下端面與所述喇叭組件上端面限位抵接。
7、優選的,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為u形結構,所述下殼體的u形臂上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下殼體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
8、優選的,所述上殼體一側的u形臂上設有泄氣孔。
9、優選的,所述上殼體上設有連接凹槽,所述連接凹槽內設有與喇叭組件連接的金屬觸點。
10、優選的,所述上殼體的音腔壁開口上設有與音腔壁開口形狀匹配的密封泡棉。
11、一種電子設備,包括上述任一項的box音腔結構。
12、本技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術的box音腔結構及電子設備,結構簡單,設計精巧,通過將喇叭組件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圍合的空間內,整體呈扁平化,減少占用設備空間,通過在上殼體和下殼體巧妙設計、配合使用的前音腔和后音腔,實現防止聲音短路,充分發揮喇叭性能,對聲音進行修正,防止噪音,提高喇叭出音音質效果,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
14、(2)本技術的box音腔結構,通過優化前、后音腔的容積比,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有效提高聲音音質,減少聲音失真,實現在小型移動終端內設置box音腔結構來提高移動終端出音效果,提升產品品質,提高揚聲器利用率,讓聲音得到真實的還原。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上殼體(1)、喇叭組件(3)和下殼體(2),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固定連接,所述喇叭組件(3)固定連接在下殼體(2)上,所述上殼體(1)設有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與喇叭組件(3)圍合形成前音腔,所述下殼體(2)內除喇叭組件(3)之外的空間與上殼體(1)圍合形成后音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音腔與后音腔的容積比為0.5-0.6: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中間位置向下設有延伸至下殼體(2)底壁上的所述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底部的內壁與所述喇叭組件(3)的外周固定連接,所述音腔壁(106)與喇叭組件(3)圍合形成的槽體為所述前音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壁(106)外側的上殼體(1)內設有第一空腔(107),所述下殼體(2)內設有第二空腔(203),所述第一空腔(107)及第二空腔(203)圍合形成所述后音腔。
5.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為U形結構,所述下殼體(2)的U形臂上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201),所述下殼體(2)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20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一側的U形臂上設有泄氣孔(10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上設有連接凹槽(101),所述連接凹槽(101)內設有與喇叭組件(3)連接的金屬觸點(10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的音腔壁(106)開口上設有與音腔壁(106)開口形狀匹配的密封泡棉(104)。
10.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BOX音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上殼體(1)、喇叭組件(3)和下殼體(2),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固定連接,所述喇叭組件(3)固定連接在下殼體(2)上,所述上殼體(1)設有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與喇叭組件(3)圍合形成前音腔,所述下殼體(2)內除喇叭組件(3)之外的空間與上殼體(1)圍合形成后音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音腔與后音腔的容積比為0.5-0.6: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中間位置向下設有延伸至下殼體(2)底壁上的所述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底部的內壁與所述喇叭組件(3)的外周固定連接,所述音腔壁(106)與喇叭組件(3)圍合形成的槽體為所述前音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box音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壁(106)外側的上殼體(1)內設有第一空腔(107),所述下殼體(2)內設有第二空腔(203),所述第一空腔(107)及第二空腔(203)圍合形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錫漢,潘大偉,牛元杰,劉玉寰,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卡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