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具體為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
技術介紹
1、內循環轉向器是把來自轉向盤的轉向力矩和轉向角進行適當的變換,再輸出給轉向拉桿機構,從而使汽車轉向,所以轉向器本質上就是減速傳動裝置。
2、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220764494u”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通過推動與延伸板連接的定位框以銷軸為軸心擺動,當定位框套設在轉向器傳動端的表面時,達到對轉向器的連接端進行擠壓密封的效果,能夠改進現有轉向器轉向螺桿與殼體的連接方式,輔助油封進行密封,防止轉向螺桿在反復旋轉后導致轉向螺桿與殼體的連接處出現泄漏的現象,避免油液流失,但是在內循環轉向器使用中內部是通過扇齒、齒輪套和轉向螺桿嚙合配合工作的,多個結構直接會存在磨損,長時間使用會有損壞,需要維護時需要逐一旋擰多個固定的螺栓完成內循環轉向器拆卸,浪費時間,降低了內循環轉向器工作效率,不便于對內循環轉向器進行維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降低了內循環轉向器工作效率,不便于對內循環轉向器進行維護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設計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包括內循環轉向器和方板,所述內循環轉向器的前后兩側右端分別與方板的內側相固接,所述內循環轉向器的前后兩側頂部分別固接有外殼,所述外殼的內壁連接有控制結構,所述內循環轉向器的頂部?貼合有頂蓋,所述頂蓋的頂部連接有注油結構,所述控制結構的底部
4、優選的,所述控制結構包括凸桿和支架,所述凸桿的外壁與外殼的內壁底部滑動卡接,所述凸桿的外壁端部與支架的外壁斜槽滑動卡接,所述支架的頂部固接有彎桿,所述支架的右側固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右側固接有橫桿,所述橫桿的外壁套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直板的右側和外殼的內壁右側相固接。
5、優選的,所述彎桿的外壁與外殼的頂部槽口滑動卡接,所述橫桿的外壁右側與外殼的右側相插接。
6、優選的,所述彎桿的外壁內側與頂蓋的外壁槽口相插接。
7、優選的,所述凸桿的底部與圓板的頂部相固接。
8、優選的,所述注油結構包括豎筒和塞塊,所述豎筒的底部與頂蓋的頂部相連通,所述豎筒的內壁與塞塊的外壁相插接,所述塞塊的左右兩側分別固接有曲板。
9、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有益效果是:通過控制結構中圓板帶著凸桿通過外殼向上移動,移動的凸桿前后兩端會在支架外壁的斜槽中滑動,加上彎桿與外殼頂部滑動卡接,支架只能向右側移動,進而帶著彎桿在外殼的頂部向右側移動,使彎桿內側端部在頂蓋外壁的槽口中向右側移動,當彎桿滑動到頂蓋外壁槽口的右端時,向上抬起頂蓋,隨后對內循環轉向器的內部進行維護即可,提高了內循環轉向器工作效率,便于對內循環轉向器進行維護。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包括內循環轉向器(1)和方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前后兩側右端分別與方板(6)的內側相固接,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前后兩側頂部分別固接有外殼(5),所述外殼(5)的內壁連接有控制結構(2),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頂部?貼合有頂蓋(4),所述頂蓋(4)的頂部連接有注油結構(3),所述控制結構(2)的底部連接有圓板(7),所述控制結構(2)包括凸桿(201)和支架(202),所述凸桿(201)的外壁與外殼(5)的內壁底部滑動卡接,所述凸桿(201)的外壁端部與支架(202)的外壁斜槽滑動卡接,所述支架(202)的頂部固接有彎桿(203),所述支架(202)的右側固接有直板(204),所述直板(204)的右側固接有橫桿(205),所述橫桿(205)的外壁套接有彈簧(206),所述彈簧(206)的兩端分別與直板(204)的右側和外殼(5)的內壁右側相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桿(203)的外壁與外殼(5)的頂部槽口滑動卡接,所述橫桿(205)的外壁右側與外殼(5)的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桿(203)的外壁內側與頂蓋(4)的外壁槽口相插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桿(201)的底部與圓板(7)的頂部相固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結構(3)包括豎筒(301)和塞塊(302),所述豎筒(301)的底部與頂蓋(4)的頂部相連通,所述豎筒(301)的內壁與塞塊(302)的外壁相插接,所述塞塊(302)的左右兩側分別固接有曲板(30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維護的內循環轉向器,包括內循環轉向器(1)和方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前后兩側右端分別與方板(6)的內側相固接,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前后兩側頂部分別固接有外殼(5),所述外殼(5)的內壁連接有控制結構(2),所述內循環轉向器(1)的頂部?貼合有頂蓋(4),所述頂蓋(4)的頂部連接有注油結構(3),所述控制結構(2)的底部連接有圓板(7),所述控制結構(2)包括凸桿(201)和支架(202),所述凸桿(201)的外壁與外殼(5)的內壁底部滑動卡接,所述凸桿(201)的外壁端部與支架(202)的外壁斜槽滑動卡接,所述支架(202)的頂部固接有彎桿(203),所述支架(202)的右側固接有直板(204),所述直板(204)的右側固接有橫桿(205),所述橫桿(205)的外壁套接有彈簧(206),所述彈簧(206)的兩端分別與直板(20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秀朋,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市聚京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