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廚具,具體地涉及一種鍋具手柄及鍋具。
技術介紹
1、技術人員發現,鍋具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通常將手柄與鍋體組裝完成后出廠。由于鍋體通常在高溫環境下使用,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手柄具有較大的長度尺寸,使得鍋具在出廠包裝時需要較大的包裝盒,且包裝后占用較大的儲存空間和運輸空間,造成鍋具的包裝成本、儲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均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鍋具手柄及鍋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鍋具的包裝成本、儲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均較高的技術問題。
2、本申請提供一種鍋具手柄,其中鍋具手柄包括:
3、第一柄體,所述第一柄體的一端用于與鍋體連接;
4、第二柄體,所述第二柄體與所述第一柄體的另一端螺紋連接;
5、套筒,所述套筒套設在所述第一柄體和所述第二柄體的連接位置處的外側,并與所述第一柄體和所述第二柄體可拆卸連接。
6、本申請提供的鍋具手柄中,第一柄體的一端用于與鍋體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柄體連接。套筒套設在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連接位置處的外側,并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可拆卸連接。通過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螺紋連接,且套筒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可拆卸連接,使得鍋具手柄可形成分體式結構。在鍋具生產制造過程中,可保持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的分體式狀態,以減小鍋具的體積,從而減小鍋具所需包裝盒的尺寸,從而減小鍋具儲存和運輸所需的空間,降低鍋具包裝、儲存以及運輸成本。在使用者拿到鍋具后,可將第一柄體、第二柄體和套筒進行組裝,使鍋具可進行使
7、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內表面與所述第一柄體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柄體的外表面抵接。
8、上述套筒與第一柄體、第二柄體的連接方式為過盈配合,在進行裝配時,首先將套筒的部分區域套設在第二柄體上,然后將第二柄體與第一柄體連接,在第二柄體相對第一柄體旋擰的過程中,套筒套設在第一柄體的外側,實現第二柄體與第一柄體、套筒與第一柄體的連接。
9、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柄體為筒形結構,所述筒形結構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第二柄體包括本體段和縮頸段,所述縮頸段的外徑小于所述筒形結構的內徑,且所述縮頸段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所述第一柄體螺紋連接。
10、上述第二柄體的縮頸段可伸入至第一柄體內,以實現與第一柄體的螺紋連接,該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組裝簡單易操作。
11、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縮頸段的外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凹槽插接配合的凸楞。
12、上述縮頸段的外表面設置凹槽,在套筒與第二柄體裝配時,套筒的內表面側設置的凸楞與凹槽插接配合。通過凸楞與凹槽的配合,限制了套筒沿鍋具手柄的軸線方向的自由度,保證套筒與第一柄體、第二柄體的相對位置關系,提高了套筒與兩個柄體連接的穩定性。
13、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柄體和所述第二柄體處于連接工位時,部分所述第二柄體的外螺紋位于所述第一柄體外,所述外螺紋中的螺紋槽用以形成所述凹槽。
14、上述第二柄體的外螺紋中形成的螺紋槽可作用上述凹槽,例如,螺紋在制備完成時,螺紋槽的末端形成退刀槽,該退刀槽可作為上述凹槽,但不限于于此,其他部位的螺紋槽也可作為上述凹槽。通過上述結構,節省了在第二柄體上制備凹槽的工藝步驟,降低第二柄體的制備成本。
15、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凸楞對應的凹陷部。
16、上述套筒在制備過程中,在內表面形成凸楞的同時外表面可對應形成凹陷部。在套筒與第二柄體裝配時,通過觀察凹陷部的位置,即可獲知凸楞相對于第二柄體的位置,從而判斷套筒是否安裝到位,故,凹陷部可起到提示作用,方便了套筒與第二柄體的裝配。
17、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本體段的外側,并與所述本體段過盈配合。
18、上述套筒的一端包覆在第一柄體的外側,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柄體的本體段與本體段過盈配合,使得套筒具有較大的長度尺寸,對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包覆面積較大,可進一步提高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連接位置處結構強度。
19、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包括塑料材質。
20、上述塑料材質的套筒具有一定的彈性變形性能,在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配合的過程可通過套筒產生輕微的彈性變形,使得套筒與第一柄體、第二柄體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保證套筒與兩個柄體連接的穩定性。
21、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柄體的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鍋體連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開設有安裝孔。
22、通過在第一柄體的一端設置連接板,并在連接板上設置安裝孔,便于連接板與鍋體進行鉚接,以實現鍋具手柄與鍋體的連接。
23、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鍋具,包括上述鍋具手柄。
24、本申請提供的鍋具中,包括鍋體和鍋具手柄,其中鍋具手柄的第一柄體的一端用于與鍋體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柄體連接。套筒套設在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連接位置處的外側,并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可拆卸連接。通過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螺紋連接,且套筒與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可拆卸連接,使得鍋具手柄可形成分體式結構。在鍋具生產制造過程中,可保持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的分體式狀態,以減小鍋具的體積,從而減小鍋具所需包裝盒的尺寸,從而減小鍋具儲存和運輸所需的空間,降低鍋具包裝、儲存以及運輸成本。在使用者拿到鍋具后,可將第一柄體、第二柄體和套筒進行組裝,使鍋具可進行使用。在使用者需對鍋具進行收納時,可將套筒、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進行拆卸,以減小鍋具所需收納空間,方便鍋具收納。
25、并且,在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的連接位置處套設套筒,套筒可對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起到支撐的作用,有效提高第一柄體和第二柄體連接位置處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鍋具手柄的結構強度,提高了鍋具的使用壽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3)內表面與所述第一柄體(10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柄體(102)的外表面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柄體(101)為筒形結構,所述筒形結構設置有內螺紋(1011),所述第二柄體(102)包括本體段(1021)和縮頸段(1022),所述縮頸段(1022)的外徑小于所述筒形結構的內徑,且所述縮頸段(1022)設置有外螺紋(1023),用以與所述第一柄體(101)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縮頸段(1022)的外表面設置有凹槽(1024),所述套筒(103)的內表面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凹槽(1024)插接配合的凸楞(103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柄體(101)和所述第二柄體(102)處于連接工位時,部分所述第二柄體(102)的外螺紋(1023)位于所述第一柄體(101)外,所述外螺紋(1023)中的螺紋槽用以形成所述凹槽(10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凸楞(1031)對應的凹陷部(1032)。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本體段(1021)的外側,并與所述本體段(1021)過盈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3)包括塑料材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體(101)的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鍋體連接的連接板(104),所述連接板(104)上開設有安裝孔(1041)。
10.一種鍋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鍋具手柄(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3)內表面與所述第一柄體(10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柄體(102)的外表面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柄體(101)為筒形結構,所述筒形結構設置有內螺紋(1011),所述第二柄體(102)包括本體段(1021)和縮頸段(1022),所述縮頸段(1022)的外徑小于所述筒形結構的內徑,且所述縮頸段(1022)設置有外螺紋(1023),用以與所述第一柄體(101)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縮頸段(1022)的外表面設置有凹槽(1024),所述套筒(103)的內表面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凹槽(1024)插接配合的凸楞(103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鍋具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柄體(101)和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敏,孫華忠,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