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具體涉及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
技術介紹
1、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在現場澆制樓板或梁體等混凝土構件時,多采用模板、傳統鋼管支撐、u型頂托等組裝而成。但是由于支撐體系的技術限制,模板需要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才能拆除,混凝土凝結時間所需時間至少20天以上,因此需要配備模板及加固鋼管、梁板托楞等材料需要至少3套以上。
2、為縮短拆模時間,施工單位常采取的措施是在預拌混凝土內摻入一定數量的外加劑,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達到提前拆模,或者是在一些大跨度板支撐上使用早拆模支撐體系施工方法來實現模板早拆,早拆模支撐體系施工方法針對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來說施工操作簡易,達到加快模板周轉,節省投入的效果;
3、傳統早拆技術通過在板底、梁底分別搭設支撐架和早拆構件實現模板早拆,而在施工時,支撐柱與支撐柱之間也需要固定連接鋼管用于保證穩定性,現有的支撐柱與支撐柱之間的連接鋼管通常使用螺栓固定,在將早拆模板拆除時,需要擰動螺栓先將支撐柱之間的連接件拆除,然后再登至高處將支撐件靠近天花板處的緊固螺栓拆除并使支撐件頂端下移,方能將支撐柱從樓板模板下移開,這就會導致早拆支撐柱的拆除變得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內滑動設置有內螺紋筒,所述內螺紋筒內螺紋連接有第一螺桿,所述第一螺桿上固定設置有
3、作為優選,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螺桿頂部的上支撐板,還包括轉動設置在第一螺桿外周面的下支撐板。
4、作為優選,所述抵接板遠離頂塊的一側固定設置有兩頂桿,所述第二螺桿遠離頂塊的一端固定設置有旋轉盤。
5、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柱外周面固定設置有兩加強板。
6、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柱遠離上支撐板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底座。
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提供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具備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第二轉動第二螺桿能夠將用于支撐早拆模板的支撐組件進行抬升,并且能夠帶動抵接板移動將用于連接兩支撐柱的連接鋼管固定,當需要拆卸支撐柱時,扭動第二螺桿能夠將連接鋼管防松的同時使內螺紋筒下降,從而使支撐組件下移,方便將支撐柱從早拆模板下移走。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包括支撐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內滑動設置有內螺紋筒(12),所述內螺紋筒(12)內螺紋連接有第一螺桿(11),所述第一螺桿(11)上固定設置有支撐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螺桿(11)頂部的上支撐板(4),還包括轉動設置在第一螺桿(11)外周面的下支撐板(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21)遠離頂塊(14)的一側固定設置有兩頂桿(22),所述第二螺桿(17)遠離頂塊(14)的一端固定設置有旋轉盤(1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外周面固定設置有兩加強板(1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遠離上支撐板(4)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底座(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包括支撐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內滑動設置有內螺紋筒(12),所述內螺紋筒(12)內螺紋連接有第一螺桿(11),所述第一螺桿(11)上固定設置有支撐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板早拆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螺桿(11)頂部的上支撐板(4),還包括轉動設置在第一螺桿(11)外周面的下支撐板(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良,王云同,張浩杰,姚廣立,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金鵬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