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流體控制閥,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
技術介紹
1、目前,石油、天然氣、加氫站及化工等行業在不斷地創新突破,取得的這些成就可歸功于流體控制技術的高度發達與繁榮,各種各樣閥門、執行器被運用到流體的控制當中,但執行器往往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啟動工作,快排閥能夠利用流體的力來驅動執行器啟閉且能反向快速泄壓進而實現緊急關斷的功能。
2、現有的快排閥大多需要給活塞結構提供單獨的驅動氣源,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增加了流體控制系統的復雜性,造成系統操作不便。
3、因此,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如何提供一種裝配和維修簡便、密封性好、無需提供額外驅動氣源的快排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該快排閥裝配和維修簡便、密封性極好,無需提供額外的驅動氣源,就可將流體的力施加在執行器上,進而實現執行器的啟閉和反向泄壓的緊急關斷功能。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包括:
3、閥體,包括第一通孔以及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閥體外部連通的排口;
4、端蓋,密封設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所述端蓋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外接執行器;
5、活塞組件,滑動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活塞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進口側設有彈性封堵件,流體壓力作用在所述彈性封堵件上,以開
6、密封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活塞組件外周并與所述第一通孔內壁滑動密封的第一密封圈;
7、其中,所述排口設于靠近所述端蓋一側,所述活塞組件相對所述閥體滑動過程中,至少存在兩種位置狀態,第一位置狀態時,所述活塞組件與所述端蓋密封抵接,所述流通通道與所述第二通孔連通,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排口關斷;第二位置狀態時,所述活塞組件與所述端蓋分離,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排口連通。
8、優選地,所述活塞組件包括:
9、活塞體,所述活塞體一端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的活塞進口,所述活塞體內部設有中空腔,所述彈性封堵件設于所述中空腔內,所述均壓孔與所述中空腔位置對應;
10、活塞端蓋,密封設于所述活塞體另一端,并與所述端蓋對應,所述活塞端蓋上設有活塞出口,所述活塞進口、所述中空腔、所述活塞出口三者連通以形成所述流通通道,所述活塞端蓋面向所述端蓋的外表面設有外錐面,所述端蓋包括伸入在所述第一通孔內的連接段,所述連接段上設有與所述外錐面金屬密封配合的內錐面。
11、優選地,所述彈性封堵件包括:
12、封堵頭,設于所述中空腔內靠近所述活塞進口一側,所述封堵頭的外表面與所述活塞進口的周向密封抵接;
13、密封墊圈,套設于所述封堵頭外周,所述密封墊圈的側面與所述活塞進口周向外沿的壁面密封抵接,所述密封墊圈外圈開設有第一槽口,在所述第一槽口處的所述密封墊圈上開設有通向所述封堵頭外表面的貫穿孔;
14、封堵座,包括與所述中空腔內壁滑動配合的第一柱體以及與所述第一柱體同軸連接的第二柱體,所述第一柱體中部開設有與所述封堵頭外表面配合的第二槽口,所述封堵頭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二槽口內,所述第一柱體的外圈設有面向所述密封墊圈延伸的弧形凸起,所述密封墊圈嵌入在所述弧形凸起形成的圓形槽口內,所述第一柱體外圈還設有第三槽口,以使所述第一柱體兩側的中空腔保持連通;
15、彈性件,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二柱體外周并與所述第一柱體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設于所述活塞端蓋上,所述彈性件初始為壓縮狀態,以使所述封堵頭抵緊在所述活塞進口處。
16、優選地,所述活塞端蓋外表面以及所述活塞體內表面設有相互匹配的螺紋,所述密封組件還包括設于活塞端蓋外周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與所述活塞端蓋外表面的螺紋相鄰,并與所述活塞體內表面配合密封。
17、優選地,在所述活塞端蓋靠近所述外錐面的柱面上套設有塑性堵頭,所述塑性堵頭面向所述端蓋的一端作為所述外錐面的延續錐面,所述延續錐面與所述端蓋上的所述內錐面配合以形成軟密封連接。
18、優選地,所述活塞出口的出口端開設有六方槽口,并在所述活塞端蓋的外端面上設有穿過所述六方槽口的一字槽流道口,所述一字槽流道口的兩端起止與所述外錐面,中部與所述六方槽口交叉。
19、優選地,所述活塞體外周還設有導向帶,所述導向帶與所述第一通孔內壁接觸,以避免所述活塞體外周與所述第一通孔內壁形成金屬摩擦。
20、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內壁設有面向其軸心延伸的擋環,所述活塞組件設于所述擋環和所述端蓋之間的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擋環和所述端蓋分別對所述活塞組件的滑動位置進行限位,所述擋環背離所述活塞組件一側的所述第一通孔內連接有流體管路。
21、優選地,所述擋環內圈設有階梯狀軸通孔,所述階梯狀軸通孔包括靠近所述活塞組件一側的大徑孔和遠離所述活塞組件一側的小徑孔,所述活塞組件上的所述流通通道進口側直徑小于所述小徑孔的直徑。
22、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為沿所述閥體軸向開設的通孔,所述排口為沿所述閥體徑向開設的通孔,且所述排口與所述第一通孔連接處開設有靠近所述端蓋方向的偏心孔。
23、相對于上述
技術介紹
,本申請在第一通孔內注入流體,流體壓力作用在活塞組件上并推動活塞組件向端蓋運動,直至活塞組件與端蓋抵接,此時活塞組件與端蓋密封抵接,從而使排口與第二通孔關斷,并隨著流體壓力通過流通通道持續作用在彈性封堵件上,使彈性封堵件逐漸開啟流通通道,從而使流通通道與第二通孔保持連通,流體進入執行器內,施加一較大流體力,執行器啟動工作;將第一通孔內的流體關斷,彈性封堵件復位使流通通道關斷,執行器反向泄壓的作用力作用在活塞組件上,并推動活塞組件遠離端蓋,并在遠離過程中第二通孔可以與排口連通,從而使流體被快速排出閥體,執行器無流體力的作用而關斷,停止工作。本申請的快排閥實現了控制執行器的啟閉和反向泄壓的緊急關斷功能,無驅動氣源、無復雜系統管路,成本低且效率高。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組件(1)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封堵件(11)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端蓋(13)外表面以及所述活塞體(12)內表面設有相互匹配的螺紋,所述密封組件(3)還包括設于活塞端蓋(13)外周的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二密封圈(32)與所述活塞端蓋(13)外表面的螺紋相鄰,并與所述活塞體(12)內表面配合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端蓋(13)靠近所述外錐面(132)的柱面上套設有塑性堵頭(15),所述塑性堵頭(15)面向所述端蓋(4)的一端作為所述外錐面(132)的延續錐面(151),所述延續錐面(151)與所述端蓋(4)上的所述內錐面配合以形成軟密封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體(12)外周還設有導向帶(14),所述導向帶(14)與所述第一通孔(21)內壁接觸,以避免所述活塞體(12)外周與所述第一通孔(21)內壁形成金屬摩擦。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內壁設有面向其軸心延伸的擋環(23),所述活塞組件(1)設于所述擋環(23)和所述端蓋(4)之間的所述第一通孔(21)內,所述擋環(23)和所述端蓋(4)分別對所述活塞組件(1)的滑動位置進行限位,所述擋環(23)背離所述活塞組件(1)一側的所述第一通孔(21)內連接有流體管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擋環(23)內圈設有階梯狀軸通孔(231),所述階梯狀軸通孔(231)包括靠近所述活塞組件(1)一側的大徑孔和遠離所述活塞組件(1)一側的小徑孔,所述活塞組件(1)上的所述流通通道進口側直徑小于所述小徑孔的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為沿所述閥體(2)軸向開設的通孔,所述排口(22)為沿所述閥體(2)徑向開設的通孔,且所述排口(22)與所述第一通孔(21)連接處開設有靠近所述端蓋(4)方向的偏心孔(22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組件(1)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封堵件(11)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端蓋(13)外表面以及所述活塞體(12)內表面設有相互匹配的螺紋,所述密封組件(3)還包括設于活塞端蓋(13)外周的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二密封圈(32)與所述活塞端蓋(13)外表面的螺紋相鄰,并與所述活塞體(12)內表面配合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端蓋(13)靠近所述外錐面(132)的柱面上套設有塑性堵頭(15),所述塑性堵頭(15)面向所述端蓋(4)的一端作為所述外錐面(132)的延續錐面(151),所述延續錐面(151)與所述端蓋(4)上的所述內錐面配合以形成軟密封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體自適應驅動活塞式快排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出口(131)的出口端開設有六方槽口(133),并在所述活塞端蓋(13)的外端面上設有穿過所述六方槽口(133)的一字槽流道口(134),所述一字槽流道口(134)的兩端起止與所述外錐面(132),中部與所述六方槽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立科,范黎恭,李才錫,張根生,
申請(專利權)人:漢斯托上海流體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