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混凝土泵送,特別是涉及一種臂架裝置及泵送設備。
技術介紹
1、混凝土泵送設備等工程機械在建筑施工作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混凝土泵送設備的作用將混凝土通過管道送到澆筑位置,通常包括多節臂架及設置在臂架末端的軟管。施工作業時,混凝土經臂架輸送管輸送至末端軟管,最終輸送至需要澆筑的位置。
2、請參照圖1,一種臂架包括輸送管90、末節臂91、末端軟管93、彎管95、第一管卡97和第二管卡98。彎管95一端通過第一管卡97連接于末節臂91支撐的輸送管90,另一端通過第二管卡98固定連接于末端軟管93。彎管95可相對第一管卡97轉動,從而帶動末端軟管轉動,第一管卡97包括基座,基座固定連接于末節臂91。末端軟管93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臂架的布料范圍受限。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臂架裝置及泵送設備,使得臂架裝置具有較大的布料范圍。
2、本技術提供一種臂架裝置,包括多個依次轉動連接的節臂、輸送管道、末端軟管、加長臂、第一彎管、第二彎管和鎖止組件,所述多個節臂包括倒數第二節臂和鉸接于所述倒數第二節臂的末節臂,所述輸送管道支撐于所述節臂上,所述第一彎管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輸送管道,所述第二彎管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彎管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所述末端軟管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遠離所述第二彎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彎管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垂直、傾斜相交、異面垂直或異面,所述加長臂與所述第二彎管的轉動軸線相交;所述
3、可選地,所述加長臂相對所述末節臂大體平行,所述第二彎管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垂直或異面垂直。
4、可選地,所述第一彎管包括與所述輸送管道連接的第一端口和與所述第二彎管連接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彎管包括與所述第一彎管連接的第三端口和與所述加長臂連接的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四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重合。
5、可選地,所述末節臂相對所述倒數第二節臂的轉動軸線平行于所述第二彎管的轉動軸線。
6、可選地,所述臂架裝置還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和第四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輸送管道與所述第一彎管,所述第二連接件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彎管與所述第二彎管,所述第三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加長臂與所述第二彎管,所述第四連接件連接所述加長臂與所述末端軟管。
7、可選地,所述鎖止組件包括管套、制動盤、第一制動塊、第二制動塊和制動驅動件,所述管套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彎管,所述制動盤相對管套固定設置,所述第二制動塊對應所述第一制動塊而設,且所述第一制動塊和所述第二制動塊可相對移動,從而相互靠近或遠離,所述制動盤伸入所述第一制動塊和所述第二制動塊之間的位置,所述制動驅動件連接于所述第二制動塊和第一制動塊相對移動。
8、可選地,所述制動驅動件包括制動鉗體和活動部,所述第一制動塊設于所述制動鉗體,所述第二制動塊設于所述活動部,所述制動鉗體和所述活動部均可移動地設置;所述制動鉗體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末節臂,所述制動鉗體上開設有容納腔,所述活動部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容納腔內,且所述活動部的外側壁與所述容納腔的內側壁配合,所述活動部和所述容納腔的底部之間形成油腔,所述油腔內用于容納液壓油;所述制動鉗體包括間隔的基座和懸臂,所述容納腔設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制動塊設于所述懸臂底部,所述活動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制動塊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懸臂之間。
9、可選地,所述末節臂上開設有導向孔,所述制動鉗體上連接有可移動伸入所述導向孔內的導向銷。
10、可選地,所述末節臂與所述加長臂的第一夾角位于-180°~180°范圍內。
11、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泵送設備,包括上述臂架裝置。
1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臂架裝置及泵送設備中,通過使第二彎管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一彎管,可使加長臂相對末節臂轉動,可使臂架增長,增大布料范圍,并可實現末節臂與加長臂夾角在-180°~180°范圍內展收臂,實現泵送的多種特殊姿態;并且不需要連桿、油缸等部件,重量較輕,因而可提升泵送設備的長重比。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依次轉動連接的節臂、輸送管道(13)、末端軟管(15)、加長臂(17)、第一彎管(19)、第二彎管(21)和鎖止組件(33),所述多個節臂包括倒數第二節臂(10)和鉸接于所述倒數第二節臂(10)的末節臂(11),所述輸送管道(13)支撐于所述節臂上,所述第一彎管(19)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輸送管道(13),所述第二彎管(21)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19)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彎管(2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17),所述末端軟管(15)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17)遠離所述第二彎管(21)的一端,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11)垂直、傾斜相交、異面垂直或異面,所述加長臂(17)與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相交;所述第二彎管(21)通過所述鎖止組件(33)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19),且所述第二彎管(21)通過所述鎖止組件(33)鎖止或松開于所述末節臂(1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長臂(17)相對所述末節臂(11)大體平行,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管(19)包括與所述輸送管道(13)連接的第一端口和與所述第二彎管(21)連接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彎管(21)包括與所述第一彎管(19)連接的第三端口和與所述加長臂(17)連接的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四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節臂(11)相對所述倒數第二節臂(10)的轉動軸線平行于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裝置還包括第一連接件(23)、第二連接件(25)、第三連接件(27)和第四連接件(29),所述第一連接件(23)固定連接所述輸送管道(13)與所述第一彎管(19),所述第二連接件(25)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彎管(19)與所述第二彎管(21),所述第三連接件(27)固定連接所述加長臂(17)與所述第二彎管(21),所述第四連接件(29)連接所述加長臂(17)與所述末端軟管(1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組件(33)包括管套(331)、制動盤(333)、第一制動塊(335)、第二制動塊(337)和制動驅動件,所述管套(331)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19),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彎管(21),所述制動盤(333)相對管套(331)固定設置,所述第二制動塊(337)對應所述第一制動塊(335)而設,且所述第一制動塊(335)和所述第二制動塊(337)可相對移動,從而相互靠近或遠離,所述制動盤(333)伸入所述第一制動塊(335)和所述第二制動塊(337)之間的位置,所述制動驅動件連接于所述第二制動塊(337)和第一制動塊(335)相對移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驅動件包括制動鉗體(341)和活動部(343),所述第一制動塊(335)設于所述制動鉗體(341),所述第二制動塊(337)設于所述活動部(343),所述制動鉗體(341)和所述活動部(343)均可移動地設置;所述制動鉗體(341)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末節臂(11),所述制動鉗體(341)上開設有容納腔(3411),所述活動部(343)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容納腔(3411)內,且所述活動部(343)的外側壁與所述容納腔(3411)的內側壁配合,所述活動部(343)和所述容納腔(3411)的底部之間形成油腔,所述油腔內用于容納液壓油;所述制動鉗體(341)包括間隔的基座(3412)和懸臂(3413),所述容納腔(3411)設于所述基座(3412),所述第一制動塊(335)設于所述懸臂(3413)底部,所述活動部(343)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制動塊(337)位于所述基座(3412)和所述懸臂(3413)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節臂(11)上開設有導向孔,所述制動鉗體(341)上連接有可移動伸入所述導向孔內的導向銷(3415)。
9.如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節臂(11)與所述加長臂(17)的第一夾角(D10)位于-180°~180°范圍內。
10.一種泵送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依次轉動連接的節臂、輸送管道(13)、末端軟管(15)、加長臂(17)、第一彎管(19)、第二彎管(21)和鎖止組件(33),所述多個節臂包括倒數第二節臂(10)和鉸接于所述倒數第二節臂(10)的末節臂(11),所述輸送管道(13)支撐于所述節臂上,所述第一彎管(19)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輸送管道(13),所述第二彎管(21)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19)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彎管(2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17),所述末端軟管(15)固定連接于所述加長臂(17)遠離所述第二彎管(21)的一端,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11)垂直、傾斜相交、異面垂直或異面,所述加長臂(17)與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相交;所述第二彎管(21)通過所述鎖止組件(33)連接于所述第一彎管(19),且所述第二彎管(21)通過所述鎖止組件(33)鎖止或松開于所述末節臂(1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長臂(17)相對所述末節臂(11)大體平行,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與所述末節臂(11)垂直或異面垂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管(19)包括與所述輸送管道(13)連接的第一端口和與所述第二彎管(21)連接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彎管(21)包括與所述第一彎管(19)連接的第三端口和與所述加長臂(17)連接的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和所述第四端口的軸線方向大體垂直,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的軸線方向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節臂(11)相對所述倒數第二節臂(10)的轉動軸線平行于所述第二彎管(21)的轉動軸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裝置還包括第一連接件(23)、第二連接件(25)、第三連接件(27)和第四連接件(29),所述第一連接件(23)固定連接所述輸送管道(13)與所述第一彎管(19),所述第二連接件(25)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彎管(19)與所述第二彎管(21),所述第三連接件(27)固定連接所述加長臂(17)與所述第二彎管(21),所述第四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帥,劉小華,田相玉,梁舒凡,曾志剛,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