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線纜,特別是一種液冷線纜及充電設備。
技術介紹
1、充電槍等充電設備的線纜通常采用液冷的方式對線纜內(nèi)的導體進行散熱冷卻。
2、現(xiàn)有的液冷線纜中,冷卻液通常從液冷線纜的一端流入液冷管內(nèi),并從液冷線纜的另一端流出液冷管。而越往下游,液冷管內(nèi)的冷卻液溫度越高,從而導致冷卻液對液冷線纜內(nèi)的導體散熱不均,液冷線纜上下游的導體溫差較大,并且還會導致液冷線纜的工作功率和線纜長度受限。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液冷線纜及充電設備,以保證對液冷線纜內(nèi)的導體均勻散熱。
2、本專利技術首先提供一種液冷線纜,包括:線纜本體,兩端分別用于與充電樁及充電槍連接,所述線纜本體包括至少兩個依次首尾相連的線纜段,每個所述線纜段均包括液冷管組及與所述液冷管組對應的導體組,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導體組電連接;至少兩個進液管組,與所述線纜段一一對應布置,所述進液管組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另一端用于與對應的所述液冷管組的一端連通;以及,至少兩個出液管組,與所述線纜段一一對應布置,所述出液管組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另一端用于與對應的所述液冷管組遠離所述進液管組的一端連通。
3、上述液冷線纜中,液冷裝置內(nèi)的冷卻液能夠分流至各進液管組內(nèi),并通過各進液管組流向對應的線纜段的液冷管組內(nèi),各液冷管組內(nèi)的冷卻液流向對應的出液管組內(nèi),并通過各出液管組流回至液冷裝置內(nèi),實現(xiàn)冷卻液循環(huán),各液冷管組內(nèi)的冷卻液能夠帶走對應的導體組產(chǎn)生的熱量;由于各液冷管組均通過
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第一合流管,所述第一合流管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所述進液管組遠離所述液冷管組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一合流管連通;及/或,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第二合流管,所述第二合流管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所述出液管組遠離所述液冷管組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二合流管連通。
5、如此設置,使得各進液管組及出液管組遠離液冷管組的一端不需要延伸至充電樁,從而能夠減少液冷線纜內(nèi)沿長度方向延伸的管路的數(shù)量,減小液冷線纜的直徑,增大液冷管組的直徑。
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至少一個轉接件,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線纜段之間通過一個所述轉接件連接。
7、如此設置,轉接件能夠便于連接相鄰的兩個線纜段,保證兩個線纜段之間連接的可靠性及密封性。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接件包括第一轉接頭,所述進液管組遠離所述液冷管組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轉接頭與所述第一合流管連通;及/或,所述轉接件包括第二轉接頭,所述出液管組遠離所述液冷管組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二轉接頭與所述第二合流管連通。
9、如此設置,第一轉接頭能夠便于連接并連通第一合流管及對應的進液管組,保證第一合流管及進液管組之間連接的可靠性及密封性;第二轉接頭能夠便于連接并連通第二合流管及對應的出液管組,保證第二合流管及出液管組之間連接的可靠性及密封性。
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接件包括第三轉接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導體組通過所述第三轉接頭電連接。
11、如此設置,第三轉接頭能夠保證兩個導體組之間電連接的可靠性。
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液冷管組包括兩個并排布置的液冷管,每個所述導體組包括兩個與所述液冷管一一對應的導體。
13、如此設置,兩個液冷管內(nèi)的冷卻液分別對兩個導體進行散熱冷卻,以保證對液冷線纜的散熱效果。
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所述進液管組包括兩個第一進液管,兩個所述第一進液管的一端均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兩個所述第一進液管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液冷管連通;及/或,每個所述出液管組包括兩個第一出液管,兩個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一端均用于與所述充電樁連通,兩個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液冷管連通。
15、如此設置,線纜段的兩個液冷管分別通過兩個第一進液管獨立地與液冷裝置連通,兩個液冷管內(nèi)的冷卻液能夠對對應的導體均勻散熱。
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體穿設于對應的所述液冷管內(nèi);或,所述導體套設于對應的所述液冷管外。
17、如此設置,以實現(xiàn)導體與冷卻液之間的直接接觸散熱或間接液冷。
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線纜段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一個轉接件,兩個所述線纜段之間通過所述轉接件連接。
19、如此設置,以在保證對液冷線纜內(nèi)的導體均勻散熱的同時,避免增大液冷線纜的直徑或減小液冷管組的直徑。
20、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充電設備,包括充電樁、充電槍及如上所述的液冷線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第一合流管(4),所述第一合流管(4)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200)連通,所述進液管組(2)遠離所述液冷管組(111)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一合流管(4)連通;及/或,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至少一個轉接件(6),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線纜段(11)之間通過一個所述轉接件(6)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6)包括第一轉接頭(61),所述進液管組(2)遠離所述液冷管組(111)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轉接頭(61)與所述第一合流管(4)連通;及/或,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6)包括第三轉接頭(63),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導體組(112)通過所述第三轉接頭(63)電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液冷管組(111)包括兩個并排布置的液冷管,每個所述導體組(112)包括兩個與所述液冷管一一對應的導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第一合流管(4),所述第一合流管(4)的一端用于與所述充電樁(200)連通,所述進液管組(2)遠離所述液冷管組(111)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一合流管(4)連通;及/或,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線纜還包括至少一個轉接件(6),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線纜段(11)之間通過一個所述轉接件(6)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6)包括第一轉接頭(61),所述進液管組(2)遠離所述液冷管組(111)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轉接頭(61)與所述第一合流管(4)連通;及/或,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6)包括第三轉接頭(63),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導體組(112)通過所述第三轉接頭(63)電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棟,張超,李示明,沈永水,羅杰,陳學龍,紀國偉,趙雅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