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智能鏜床,尤其涉及一種鏜床主軸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介紹
1、鏜床主軸是機械制造領域中的一種關鍵部件,主要用于精密孔加工;它通常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套筒、芯軸等,通過復雜的結構設計來實現高精度的控制和穩定的性能表現。
2、然而,現有的鏜床主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實際操作中,主軸需要能夠穩定地伸出一定的長度,以便進行精確的孔加工;但是在重力的影響下,主軸的自由端在伸出后會產生一定的下垂,如果主軸的下垂量過大,則會導致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3、因此,如何提高鏜床主軸整體的剛度,成為了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鏜床主軸及其加工方法,旨在改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高鏜床主軸的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以上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一項,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鏜床主軸及其加工方法,采用減少主軸自由端伸出后的下垂量的方式來提高加工精度。
2、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鏜床主軸,包括:
3、套筒,一端為左端,一端為右端,套筒開設有從左端面沿軸線延伸至右端面的中空區域;套筒內壁自右端朝向左端方向,開設有沿軸線周向分布的六條長槽;中空區域還設置沿軸線周向分布的六個定位槽,定位槽靠近長槽的左端,且定位槽的左端與長槽的左端形成一定距離;
4、支撐軸,設置在中空區域,與套筒同軸,支撐軸開設有從一端面沿軸線延伸至另一端面的貫通區域;支撐軸外壁形狀貼合套筒內壁形狀;支撐
5、芯軸,設置在貫通區域內,與套筒同軸;芯軸設置有限位環,且限位環設置有伸入六條長槽內的六個限位塊;芯軸外側面開有多個沿軸線周向分布的導向槽;導向槽從左往右依次設置第一斜段和第一直段,第一斜段與芯軸軸線形成夾角,第一直段與芯軸軸線平行;
6、傳力組件,包括均與套筒同軸的左軸承、右軸承和一個傳力環;傳力環位于左軸承和右軸承之間;左軸承的左端面貼合支撐軸的右端面;傳力環設有六個傳力塊;傳力環內壁設置有導向柱,導向柱伸入導向槽內;
7、碟簧組件,套設在芯軸上,且位于傳力組件和限位環之間;
8、加工時,芯軸位于最右端,傳力塊與長槽在芯軸軸線方向對齊;
9、換刀時,芯軸位于最左端,傳力塊進入定位槽中。
10、進一步地,支撐軸的左段設置固定環,固定環右端面貼合套筒的左端面;固定環與套筒固定連接。
11、進一步地,芯軸由多段短軸組成;在每個短軸的一端開設外螺紋,另一端開設內螺紋;多個短軸首尾相連組成芯軸。
12、進一步地,還包括支撐活塞,支撐活塞設置在短軸開設外螺紋的一端,用于在支撐軸內支撐芯軸。
13、進一步地,芯軸設置過渡區,過渡區從左往右直徑逐漸增加;過渡區與限位環在同一段短軸上,且為組成芯軸最右端的一段。
14、進一步地,導向槽還包括第二直段,第二斜段;第二直段連接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第二斜段與芯軸軸線形成夾角,第二直段與芯軸軸線平行;導向槽不超出過渡區。
15、進一步地,支撐軸的右端面開設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輪廓對應左軸承的外壁形狀;傳力環的左端面開設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輪廓對應左軸承的外壁形狀;傳力環的右端面開設有第三卡槽,第三卡槽的輪廓對應右軸承的外壁形狀。
16、進一步地,傳力塊開設有油槽,油槽呈曲線形。
17、進一步地,從左軸承的左端面開始,經過傳力環、右軸承、碟簧組件,至限位環的右端面結束,在軸線長度方向上的總長度小于長槽長度。
18、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鏜床主軸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9、s10:將傳力組件的左軸承裝在支撐軸上,然后將支撐軸從套筒左端裝入套筒中;
20、s20:將傳力組件的傳力環從套筒右端裝入套筒中,在抵住左軸承后,將傳力環轉動一個角度使傳力塊伸入定位槽中;
21、s30:將多個短軸組合成芯軸,并且將碟簧組件和右軸承套在芯軸上;之后將芯軸從套筒右端裝入套筒中;在芯軸向左移動的過程中,傳力環的導向柱會進入導向槽中;芯軸安裝到位時,導向柱停在導向槽的第二直段的右端,此時傳力環重新轉回至傳力塊與長槽在芯軸軸線方向對齊狀態;此時即完成了鏜床主軸的加工。
2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在換刀時,芯軸的伸出對鏜床主軸帶來的力通過傳力環的旋轉,帶動傳力塊進入定位槽,使得力傳遞到套筒上,提高了芯軸的穩定性;通過壓縮狀態下的碟簧組件,向套筒的左端和右端各施加一個推力,使得鏜床主軸被推力撐住,從而減少主軸的下垂量,達到提高加工精度的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軸(2)的左段設置固定環(21),所述固定環(21)右端面貼合所述套筒(1)的左端面;所述固定環(21)與所述套筒(1)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3)由多段短軸(33)組成;在每個所述短軸(33)的一端開設外螺紋(33a),另一端開設內螺紋(33b);多個所述短軸(33)首尾相連組成所述芯軸(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活塞(6),所述支撐活塞(6)設置在所述短軸(33)開設外螺紋(33a)的一端,用于在所述支撐軸(2)內支撐所述芯軸(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3)設置過渡區(34),所述過渡區(34)從左往右直徑逐漸增加;所述過渡區(34)與所述限位環(31)在同一段所述短軸(33)上,且為組成所述芯軸(3)最右端的一段。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2)還包括第二直段(32d),第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軸(2)的右端面開設有第一卡槽(22),所述第一卡槽(22)的輪廓對應所述左軸承(41)的外壁形狀;所述傳力環(43)的左端面開設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輪廓對應所述左軸承(41)的外壁形狀;所述傳力環(43)的右端面開設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輪廓對應所述右軸承(42)的外壁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塊(43a)開設有油槽(43a1),所述油槽(43a1)呈曲線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左軸承(41)的左端面開始,經過所述傳力環(43)、所述右軸承(42)、所述碟簧組件(5),至所述限位環(31)的右端面結束,在軸線長度方向上的總長度小于所述長槽(12)長度。
10.一種鏜床主軸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鏜床主軸,包括以下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軸(2)的左段設置固定環(21),所述固定環(21)右端面貼合所述套筒(1)的左端面;所述固定環(21)與所述套筒(1)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3)由多段短軸(33)組成;在每個所述短軸(33)的一端開設外螺紋(33a),另一端開設內螺紋(33b);多個所述短軸(33)首尾相連組成所述芯軸(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活塞(6),所述支撐活塞(6)設置在所述短軸(33)開設外螺紋(33a)的一端,用于在所述支撐軸(2)內支撐所述芯軸(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3)設置過渡區(34),所述過渡區(34)從左往右直徑逐漸增加;所述過渡區(34)與所述限位環(31)在同一段所述短軸(33)上,且為組成所述芯軸(3)最右端的一段。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鏜床主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2)還包括第二直段(32d),第二斜段(32c);所述第二直段(32d)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亮,李光中,邢夢濤,李朋飛,杭艷,
申請(專利權)人:岡田智能江蘇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